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8年的农业生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村发展多种经济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人民公社规模大、面积广、资源多,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因此,党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随着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也要以极大地注意加速林业、畜牧业、付业和渔业的发展,一定要在农林牧付渔五业中来一个全线大革命。在这里,发展多种经济被提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人民公社发展生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末发展多种经济的意义,作用究竟是怎样的呢?根据我们在孝(?)县肖港人民公社的调查,归结起来,可以从这样四个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指出:人民公社无論在工业方面和农业方面,既要发展直接滿足本社需要的自給性生产,又必須尽可能广泛地发展商品性生产。各个公社应当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国家領导下,同别的公社和国營企业实行必要的生产分工和商品交换。”这是人民公社的生产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認真貫彻这个自給性生产与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針,需要解决如下几个認識問題。一、人民公社能不能成为完全自足自給的經济單位,应不应該向自足自給的方向发展?二、国家与公社之間以及公社之間的产品供应,  相似文献   

3.
一、人民公社的建立1.社小展翅难,人人盼公社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几年来城关公社地区,在农业互助合作和工业生产战线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1957年开始的全民整风运动和1958年的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为人民公社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正如党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所说:“人民公社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产物,是党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1958年,一种新的社会组织象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是我们党在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对人民公社这一新事物的热情歌颂,是我们党对人民公社这一具有无比生命力的新的社会组织诞生的庄严宣告。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二种形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将会长期并存。党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迟早,取决于生产发展的水平和人民觉悟的水平这些客观存在的形势,而不能听凭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从生产一般抽象出适于一切社会形态及其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客观趋势,规定着社会生产的主要过程和主导方面,制约着其他经济规律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特别是决定着由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而左右的不同社会性质。依据这一规律,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这一英明决定,  相似文献   

7.
我经常思考着:新技术——控制论、自动化生产、计算机和宇宙航行器等和文学、艺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两者究竟是谁依靠谁?谁影响谁?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究竟有没有用处?科技发展能不能用某种方式来影响艺术家? 在人们的感情方面,或者在修养方面有什么变化呢?人们的妒嫉是不是从《奥赛罗》时代以来有了变化呢?没有,显然没有。世界上的美德并没有增多,罪恶也没有减少。我们仍然屏息凝神地听着哈姆雷特父亲的幽灵的台词,我们仍然十分同  相似文献   

8.
人民公社必須实行自給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針,必须同国家和其它公社广泛地进行商品交換。这一方針不仅在理論上,而且也在現实生活中被証明了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人民公社内部,即公社自給性的生产部分中,是否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如果有,其原因和意义何在?这是在实踐中提出来的、在理論上和实踐上都有重大意义的新問题。本文拟根据我們对江苏吳县望亭、?驳裙绲某醪秸{查,提出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批評指教。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是指导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则。但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方法,在社会主义初期和社会主义末期,在全民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生产水平较高的城市工矿企业,和在集体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生产水平较低的农村人民公社是应当有所不同的。究竟应当采用什么方法来贯彻这个原则是最适合于当前人民公社的具体情况呢?前些时候,在理论上是有争执的;在实践中,许多地方曾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襄阳伙牌公社和商城何店公社就是这样,他们经过摸索,在很多方面,现在已经开始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全国各地农村普实实現人民公社化以后,不仅公社的生产领域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在农村市場商品流通領域内也相应地出現了显著的变化。为了暸解人民公社化以后农村市場商品銷售的变化起見,最近我們曾經在江苏省吳縣望亭人民公社作了一番初步的調查。这个公社的情况,由于有一个望亭发电厂,职工人数較多,不一定能充分代表全国各地农村人民公社的实际情况,但大体上也已能看出人民公社化以后农村銷售市場所发生的变化。人民公社化以后,农村市場的商品銷售发生了那些变化呢?根据我們在望亭人民公社所进行的調查,主要发生下列的各种变化:  相似文献   

11.
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能说空话,要紧密结合现实经济问题。什么是现实经济问题呢?我国是否存在“为生产而生产”的倾向?如果说:“没有,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十分明确,整个社会生产都是按照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来进行的。”那么这个问题就设有更多讨论的必要。如果说,“有”,那么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个问题?这些都是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时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发表一点意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我们学习《决议》,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认真领会《决议》的主题,紧紧把握住这个主题。《决议》的主题是什么呢?我认为,决议的标题已经指明了,就是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决议》明确指出:“本决议着重解决新形势下进一步明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问题”。这个指导方针就是:“它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它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活动而单独存在。那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企业追求利润这一重要活动的关系怎样呢?在这篇短文里,准备简要地分析:(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企业追求利润的经济活动的一致性;(二)企业追求利润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矛盾;(三)如何使企业追求利润的经济活动符合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在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地理系55年级、56年级全体同学,于1959年2月下旬至4月,为了配合全省整社工作,在省委农工部统一分配和系党总支直接领导下,级成了四个人民公社调查规划队,分赴四个人民公社,在调查的基础上协助公社编制了经济发展规划。郊区人民公社调查规划队在开封市近郊区进行了调查,本文初稿是根据调查规划队关于蔬菜方面有关资料,在党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学科,由于种种原因,是我国理论研究工作中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与当前社会主义“四化”关系密切,急需加强研究。在哲学问题的研究和争论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人,另一种则认为是物质生产(劳动)。我同意后一种看法。为什么呢? 首先,是由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学界流行的所谓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经济学家们是这样来表述的: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社会扩大再生产中,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而所谓增长速度,按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的意思,是指生产的增长率。按照这样的规定,所谓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究竟存在不存在呢?本文下面的论证将表明:这个所谓“规律”,是不成其为规律的。此外,本文还将针对近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就论证方法和论证逻辑方面的几个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以求教于经济学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处于一种新的文化变革,经济增长和与国际市场的协调引导了这一变革。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世界又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人民公社将成为我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形式。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发展为我国人民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即按劳付酬)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即各取所需)的道路,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逐步缩小以至消失的道路,以及国家对内职能逐步缩小以至消失的道路。”同时一再明确指出我国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条件。这里就我个人学习中的体会,作一些初步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在育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写道:"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556-557这说明:第一,劳动教育的方式要和特定时代的生产方式、劳动方式联系起来;第二,劳动教育既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挑战杯"实践团队一直关注人工智能条件下的劳动变革,研究这种变革对劳动教育的影响.当下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劳动方式的影响已经逐步展现在我们眼前.对此,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些劳动变化?这些劳动变化对于我们将产生哪些影响?在这种劳动变革下劳动教育该如何实现育人目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上海师范大学何云峰教授.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根据现代生产力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但是科学技术这种精神形态的生产力,怎样才能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社会实践的器官”(马克思语),从精神变物质呢?教育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