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预算的修正是指代议机关在审批预算草案过程中,依照法定程序对预算草案所作的修改.我国宪法和预算法对于财政预算修正问题未作明确规定,应参考一些国家的做法,确立预算不得变更法律的原则,有条件地赋予人大对预算草案进行增额修正的权力,并健全财政预算修正的程序,以保障人大财政预算审批权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2.
在政府治道变革中,我国政府正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之一则是必须实现财政预算公开.财政预算公开是预算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源于对公民知情权的保护,以预算知情权的享有、预算信息基本公开和预算信息公开的合理限制为其确立的标准.为了确保财政预算公开,必须建立科学、完备的预算公开制度,并最终走向司法适用.因此,有关立法应规定由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责令本级政府依法履行财政预算公开义务,规定公民有权通过诉讼的方式实现其预算知情权,并规定政府不履行财政预算公开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保障政府治道变革下预算公开原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参与式预算试验的可持续性问题,是近年地方财政预算改革和基层社会治理遇到的新课题.经济滞后、发展缓慢地区参与式预算改革试验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深入推进的难度较大.究其原因,地方经济贫困、财源拮据、可用于参与式预算试验的新增财力不足;"乡财县管"体制与公众参与的预算改革发生冲突;信息化建设滞后,预算信息链条拉长,以及预算信息质量不高.因此,应当积极推广适应经济滞后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参与式预算试验,以推进公民参与预算管理和基层社会民主治理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发展地方经济,壮大地方财源,用增量财力推进参与式预算改革;理顺基层政府间关系,建设责任型政府,实施"扩权强乡""乡财乡管"体制;普及财政预算知识,倡导民主治理理念,培育公民文化,夯实公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基础;完善预算公开机制,为公众参与打造开放有效的预算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4.
财政预算是国家管理社会经济事务、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既是人大监督的依据,也是政府审计、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依据。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财经委员会对财政预算的监督不仅缺乏力度,而且难以到位,甚至流于形式。本文从预算监督的难点入手,分析难点形成的原因,以探求强化预算监督的对策。 一、预算监督的难点 多年以来,政府的财政预算报告只是向人大代表报告一下总体情况,不深不透不细,难以审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人大常委会以及财经委…  相似文献   

5.
王祥 《北方论丛》2004,(1):13-16
柳开是北宋最早倡导"古文"与"古道"之人,其"文道观"的真正内涵是"以经为文"和"以道观文",这在五代末和宋初具有特殊意义.同时,柳开也是最早关注士人名节操守之人,他以毕生精力去净化士人人格,提升士人精神境界,对塑造宋代士人形象,砥砺士风,促进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的转变,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顺应我国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要高质量配置公共资源,亟须推进民族地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通过调研,总结了民族地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进展与成效,深入剖析了新时代民族地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自治区及以下驱动县域财政努力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创新性有待提升,增强县域财政自主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系统科学性有待提升,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提出推进民族地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包括:自治区及以下地方体系创新性共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激励相容制度体系,全面系统地科学构建包括共性与个性框架且突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重点与核心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加速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软硬实力同升的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7.
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和决算草案及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情况是宪法和相关法律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制度建设上完善对财政预算监督的内容,逐步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社会监督网络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财政监督的效果才能更好。  相似文献   

8.
杨帆 《理论界》2014,(6):44-46
全口径预算是当前我国财政管理改革的大方向,研究全口径预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我国财政预算体系的现状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探讨了全口径预算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路径选择,试为推进改革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马明跃 《理论界》2006,(4):224-225
本文针对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如何加强和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加强财政预算审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94年3月22日通过,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以21号主席令发布,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预算法》的公布实施,是我国财政预算管理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的预算管理从此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1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国家的预算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里面反映着整个国家的政策,因为它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明确指出了财政预算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财政预算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我国没有一个完整的有权威的预算管理法规,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的编审,权责不明,程序不清,审批不严,监督不力。1991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预算管理条例》,虽然在预算的管理工作中,发挥了一些作用,但它毕竟是一个行政法规,无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预算管理监督职能上的权限,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预算管理弱化、预算执行软化、决算审核不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