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朝创立新型职官制度,唐五代承之,虽因时损益,仍以三省六部诸寺诸监为其行政中心。其中尚书省户部(本司、度支司)、工部(本司、虞部司)分掌营林与利用之政令,属于林业政务机关;司农寺、将作监、少府监及其所辖有关的署、监分掌劝课农桑、竹木种植、材木采伐、薪炭供应、园林管护以及木工技巧等具体事务,属于林业事务(职能)机关。而后者并不隶属于前者,却须仰承前者之政令,显示了隋唐五代林业官制既分散布局,又集中指挥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文学史》第四编的“概述”。从隋唐五代时期社会心理和文学思潮演进的整体态势看,处在这一时期的前沿位置上的河南籍作家,对唐诗及其他各体文学的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原地区的文化精英在建构唐代文学大厦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隋唐五代时期,经济繁荣、文教发达,制笔业作为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更是得到显著发展.笔的制作原料更加多样化,笔毛有十余种,但仍以兔毫为主,笔管有多种,但仍以竹管为主;制作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有多种形制;制作区域愈加广泛,宣州成为著名的制笔中心.消费量的增大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制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隋唐五代审美文化是古典和谐美的具体化与现实化。它以其鲜明的典型性体现出中国古典审美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本文通过表现与再现,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内容与形式,时间与空间以及认知功能、伦理功能和审美功能等对应范畴的论述与展开,全面论述了隋唐五代审美文化在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工艺等多层次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隋唐五代陶渊明接受史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隋代初唐读者来说陶渊明已不陌生,但主要还是一位风雅高士,而非诗人.盛唐人虽有不满陶的一面,但总体上欣赏渊明风流,以群体的形式发现并开拓了田园诗.中唐人则将陶的平淡自然精神进一步凝定、普遍化.晚唐对陶的接受无多大进展,但也有特色.隋唐五代人之所以接受陶渊明是有其特定原因和条件的.  相似文献   

6.
四川的戏剧,其最早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周秦时期反映李冰治水的《斗牛》之戏。紧接着两汉时期又出现了《谤讟忿争》等角抵戏。到了隋唐五代,又有了空前的发展,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演出之活跃,皆为京城和全国所少有。有人认为这一时期的蜀戏“冠天下”,窃以为也并非夸张之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莫高窟遗书的发现,开启了以变文为中心的敦煌佛教通俗文学研究热潮,并直接影响到文学界将其他佛教文学现象也纳入研究视野,王国维、郑振铎、胡适、周绍良等皆为代表。80年代以后,受海外启示,国内史学、哲学、宗教学等领域特别是文学界的隋唐五代佛教文学研究方兴未艾,成就辉煌,在项楚、孙昌武、陈允吉等老一辈学者的引领下,大批中青年学者相继涌现。有关研究的跨学科性非常鲜明,研究角度更趋丰富,研究成果日渐精确,规范性和创新性都不断加强。目前,亟须系统总结和学习上述成果;而以后的研究,当更深挖文学现象的佛教根源,具备大文化视野,且关注佛教界本身的文学现象,从而重写隋唐五代佛教文学史。  相似文献   

8.
隋唐五代帝王崇道活动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河流中,隋唐五代是道教重要的发展繁荣与转折时期。其间,隋唐五代历代帝王崇道之风颇盛,其大势进行的崇道活动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一、尊崇道士;二、痴迷道术;三、营建宫观;四、颁令制度,发展道教。  相似文献   

9.
冯兵 《南都学坛》2020,40(6):25-31
隋唐五代时期,佛教立足于都市,造就佛寺遍布、僧尼众多、僧才凝聚、经典丰硕、弘传活跃、宗派林立之盛况。都市佛教勃兴与鼎盛,得益于都市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市佛教具有与王权贵族发生关联的多种机遇,易于获取帝王关注与支持。帝王支持都市佛教初衷,不乏来自单纯精神慰藉之追求,但出于政治斗争现实需要,以皇权政治管控宗教发展,使都市佛教与其政治谋划相适应则为主要因由。正是王权于都市佛教的借用与都市佛教对帝王权势的迁就,促使都市佛教于隋唐五代时期达到发展史上的顶峰。  相似文献   

10.
论隋唐五代淮河流域城市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五代时期 ,两淮地区城市的发育与发展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本文着重介绍其中四点。其一、传统的大城市焕发新貌 ,发展成为龙头地位的重要城市 ;其二、在龙头城市的辐射下 ,淮河流域城市群迅速发展 ;其三、沿交通要道一批新的城市发育并迅速崛起 ;其四、地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两淮地区州、县治所所在地的城市普遍形成 ,显示勃勃生机 ,从而显示了社会经济向纵深发展的趋势和轨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僧籍制度,肇始于东晋时期,到南北朝已形成一种完备的制度,在隋唐时期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僧籍制度是中国独有的限制宗教发展的措施,是中国户籍制度的特殊内容。本文着重探讨南北朝隋唐五代僧籍制度形成发展的情况,以期对客观了解中  相似文献   

12.
文字的书写状况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用字状况的直接反映 ,也是一个时期文化状况的反映。隋唐五代时期是楷书的成熟期 ,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统一、文化繁荣的时期 ,通过测查我们知道 ,该时期碑志楷书的书写是比较规范的 ,这和当时特定的时代以及学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有隋一代,二世而亡,文学上无甚建树,巴蜀亦然。唐王朝建立后,巴蜀地区与全国一样,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散文创作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唐代巴蜀散文的发展演变,既有与全国同步之象,又有因地域,人文环境而形成的个性特征。五代时期,西蜀成为当时国内重要文化中心,文学创作包括散文在内,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繁荣发展。本期巴蜀散文仍以经世致用之实用文字为主,但抒情言志、送别纪游之文亦大量出现。骈散间行,论证博赡,说理透辟,叙事简明,清峻通脱,流利畅达是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隋唐五代汉语词汇发展的表现之一,是大量新词的产生.这些新词的产生,体现了词汇对于社会各种变化的敏感性.如:唐代的农业经济政策由均田变为庄田,由租庸调变为两税法,反映出了唐代农业经济由兴旺到衰落的发展过程,随之而产生了新词“庄田”、“租庸调”、“两税”又如:科举制滥觞于隋,发展于唐.由科举制,产生了一系列的新词:“进士”、  相似文献   

15.
隋唐五代三教鼎立,绘画呈“三教合一”态势,佛、道两教在题材上影响更大。佛教的净土宗信仰导致诸多壁画以绚烂为特点,禅宗则使山水画向水墨的平淡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版本学及其观念在隋唐五代有较大发展:隋朝开始重视图书的收集与整理,在古籍整理与版本复制方面卓有成效,尽管其时未出现相关的理论表述,但其时版本复制及有关处理方法,对唐代及后世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官修本上,影响更为明显。唐代图书版本形态虽仍以写本为主,却又出现了雕版印书。这一时期的书本用纸与装帧也表现出新的发展迹象:隋代在版本装帧上产生了分品装帧收藏方法;唐代出现了旋风装、经折装、连脊装等比较先进的装帧式样;用纸方面唐代则出现了少量的皮纸写本。晚唐五代作为中国古代版本学又一重要发展时期,在版本学史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监本《九经》的刻印和家本《九经》的刻印,以及诸如毋昭裔家刻诸史、贯休自刻文集等其他刻本,表明其时不但刻本范围有所扩大,且刻书机构也日臻完善。这些都为中国古代版本学的确立准备了物质条件,亦对后来中国印刷史及版本学史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五代十国的诗坛并不落寞,特别是南方的一些小国,各自结集了一群诗人,形成多个创作中心。蜀中诗人有张蠙、卢延让、蒋贻恭、释贯休和花蕊夫人徐氏等。南唐有李建勋、沈彬、王贞白、李中、张泌、孟宾于诸人,闽有黄滔、韩握、翁承赞、颜仁郁等,楚地除释虚中而外,以徐仲雅、刘昭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读唐五代女性诗歌,发现其传播方式有:石刻———女皇帝、皇后女性意识的流露;驿壁屏风———公主的控诉;袍、树叶、金锁———宫女的愿望;燕足、石壁、写真———弃妇的哀怨;龟形———征妇的渴望;寺壁、观壁———勇敢女子宣言;红绡帕———“疯女人”行动;青楼妓馆的墙壁———妓女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新的开拓新的观点──读《隋唐五代史学》肖马在史学史研究颇显怅寥之时,恰如林中响箭,一部难得的力作——《隋唐五代史学》问世了。该书由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是著者谢保成先生潜心治唐史及唐代史学近二十年的汗水与智慧结晶。新的开拓由于著者有长期的...  相似文献   

20.
隋唐五代时期,古代中国一致性与一元化城乡关系有所松动,乡村已非单纯农民聚居地和从属城市权力系统基层单位,地方政权中心所在之城市统治农村据点的角色已有改变,城乡关系由之前农村单方面依附城市转向城市与乡村之互动,草市于城乡相互作用与乡村市镇化中充当无可替代的角色,逐步实现自发性组织至官市化市场地位的提升,商品经济需求、草市内在机能、官方政治运作、市场管理革新等诸多因素是为草市完成历史性转型基础要件,亦为草市向市镇过渡提供了难得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