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那小红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3):96-98
区域经济理论是一种新兴的经济理论,它通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经济的腾飞,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异,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文章以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对青海经济的发展问题作了阐释,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三方面分析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依据其地理区位优势和港口资源优势,从地区共同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增强港口发展对腹地经济的带动效应、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河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经历了恢复国民经济,重点发展内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基础的协调发展;积极备战,以"三线建设"为代表建设战略大后方的非正常协调发展;抓机遇、抢时间、争效率,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统筹全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东西互动,点线面互动动态协调发展四个时期。总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教训,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从城市化与人均GDP、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等3个方面对新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城市化与以人均GDP为标准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与工业化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而与非农产业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与第三产业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理论表明,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的作用远大于"扩散效应".因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将趋向扩大而不是缩小.只有在政府采取恰当和有利的政策手段之后,才能使区域差距趋于缩小.因而现阶段,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安徽省统计年鉴,归纳出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认为资源禀赋、地理空间位置、初期经济差异是其主要成因。据此,提出安徽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一是坚持适度倾斜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二是加强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三是差异化发展,实现区域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论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友华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6):80-8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等教育不仅是教书育人,而且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即区域经济为地方高等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地方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张文耀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6):101-106
在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以西部地区为例,对落后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模型测算。测算结果显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之间不存在短期内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存在长期显著的协整关系,这表明,从长期来看,以促进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提升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是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张德平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3,(11):23-26
本文从分析现行财税体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适应性入手,探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下的财税政策取向。在当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下,财税政策应立足于完善分税制,在赋予各区域足够税收立法权的同时,积极促进税制统一,并通过制定平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公平税赋,通过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真正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近10年来宁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空间和速度变化特征,划分了区域经济发展类型。通过综合分析可知,宁夏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且呈不断扩大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宁夏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宁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人口流动迁移角度研究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旨在分析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以及经济集聚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通过构造人口流动迁移的微观经济模型,掌握人口流动、迁移和集聚的动因;通过人口与产业的空间布局分析,说明泛珠三角区域先发展地区的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过程应该相互适应,而后发展地区的人口“回流”与产业转移过程更应互为补充。所以,泛珠三角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应该结合本地区的产业优势和人力资本现状制定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和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12.
区际贸易差额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泽山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2)
我国一直存在区际贸易差额,并且有些地区贸易差额较大.区际贸易差额过大会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大力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水平,在相同水平技术矩阵基础上拓展区域分工,构筑市场互补关系,促使区际贸易差额缩小. 相似文献
13.
富民政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新一届中央集体又进一步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我们相信,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经济一定会迎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14.
苏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地区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洼地。运用SWOT分析矩阵,对影响苏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内部因素(优势和劣势)和外部因素(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与其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省际差异和城乡差距两个维度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程度,从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入手,定性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模型、Bootstrap检验的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减小了省际差异和城乡差距,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积极作用。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缩小东部地区的省际差异和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差异水平越大的地区,数字经济缩小省际差异或者城乡差距的效果就越好;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抑制了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要素市场化在数字经济减少省际差异的过程中呈现双门槛效应,在数字经济减少城乡差异的过程中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7):85-87
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这一思想的实质是通过非均衡战略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西部大开发是对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7.
高志刚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6(3):23-25
为解决区域解决差异过大问题 ,国家从“九五”计划开始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选择。从新疆内部来看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已经很大 ,而且在 1 990~ 1 999年间呈逐年扩大态势 ,在这种背景之下 ,本文认为 ,新疆要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应实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了1978-2009年间我国工业经济的区域差异、变迁及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工业经济区域差异较为明显,1978-2009年区域差异呈缩小、扩大、缩小趋势,三大经济带对差异的贡献不同,东部地区是差异的主要来源;在工业经济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中,除了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外,地区物质资本的投入、国外直接投资、工业基础设施和市场开放程度等都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且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功能界定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代价要求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这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当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而地方政府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制约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应有三个目标,即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区域均衡发展;实现机制也应有三个方面,即完善市场体制、促进跨区治理以及优化协调体制。具体的政策建议是,改变当前以经济增长为主的晋升考核制度;鼓励区域经济合作;完善发展规划体制;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究其原因,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种因素.其中,法律因素涉及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目前,我国未充分发挥经济法中的税法调节作用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税法失范的表现、原因和后果,介绍国外税法调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关经验,以及在论证了国外做法在我国的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法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