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村落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细胞及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载体。中国村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源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虽然传统上的人类学研究大多也以一个社区或一个村庄为研究区域,具体到中国的实际,尤其是当下我国西南省份的传统村落已纳入到住建部等部门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已纳入省级保护绿色发展道路之背景下,对村落的研究就有了特殊意义:其核心是保护传统文化,根本是保护人。为此,本研究立足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基于社会人类学与新近之文化熵和弗兰肯斯坦鹰理论,论证中国西南所赋予村落人类学研究的区域性、必要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王萍  陈楚寒 《民族学刊》2020,11(4):96-102, 142-143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传统村落为母体集聚的文化资源数量丰厚、价值突出,其独特性、多元性亟待保护。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模式的梳理,从保护主体、对象、方式、范围、优劣势五个方面对比分析非遗保护模式、传统村落名录保护模式、生态博物馆保护模式、村民自治式四种模式的成效与不足,进而在比较意义上论证对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实施建档式保护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现实意义,希冀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模式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生态保护对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意义重大,引发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和关注。文章总结和梳理了我国近20年少数民族生态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少数民族生态保护的现实困境、正面影响因素、现代启示、路径探讨四个方面,简要评述了少数民族生态保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学界今后研究少数民族生态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是历史上人类聚居而自然形成的聚落形态,其存在实现了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广东民族地区一些传统村落面临破败甚至消失的危机,亟待进行全面的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发展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有利于保存传统村落中的历史人文印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留住村貌、记住乡愁、延续历史文脉;有利于总结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类型特征,剖析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5.
民族问题不可小觑。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李红杰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从如何研究中国民族问题、如何治理中国民族问题以及如何回应当前对中国民族政策的质疑以及如何认识透析当前民族问题实质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叙述。通过对学者观点的展现,以飨读者,以期为推动我国民族问题研究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事业.目前,广西正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但广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诸如申报工作相对滞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矛盾突出、“空村化”加速、开发“过度商业化”和当地居民保护意识薄弱等困局.因此,要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强化政府职责、坚持精准保护与发展一体化、协调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关系、确立当地居民的主体地位、适度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强宣传推介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既是各民族多元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他们生产生活、宗教祭祀及节庆风俗的浓缩,具有种类多、范围广、形式多样等特点.随着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体育项目逐渐被现代的娱乐项目所取代,西南民族地区只有走保护与创新相结合的路子,民族传统体育才能步出困境,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8.
蒋彬  李超 《民族学刊》2019,10(2):57-67, 113-118
选取CSSCI(2017-2018年版)民族学与文化学14种期刊,以“城镇化”为检索主题词,运用Citespace软件从历史的视角采用分述法和比较法回顾与反思民族地区城镇化研究脉络与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迅速、研究成果显著,且研究成果的集中发布时间与国家顶层制度设计文件的颁布时间密切相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发文量最多,达121篇。②以往研究内容呈现为23个知识聚类,概括为人口流动、城镇化发展历程、经济建设、三农问题、文化传承与保护、国内外对比研究、移民安置以及民族地区城镇化策略研究8个大类别。③小城镇兴起与建设、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是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纵向时间透视,国家力量是城镇化推进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自2012年起,国家开始传统村落保护工程,贵州在已公布的三批保护村落中列全国第二位,保护好名录的传统村落不仅仅是保持其原样,更应该考虑在保护的基础上如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本文在分析贵州民族传统村落的旅游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旅游消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在保护基础上如何进行旅游开发的思考。为贵州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是民族文化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近二十年来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整理,文章从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原真性、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带来的影响、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模式以及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利益相关者等四个方面展示了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进展;同时,还从理论体系建设、跨学科比较研究、民族志的写作范式、研究范围以及学术服务社会等方面对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8.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落是必然的,要做好保护工作,就要发掘其自身的生长要素,从而采取相宜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提高民众的自觉意识、实现可能的功能转换、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等几个方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要防止只做“搭台”的角色、搞“官员工程”、脱离群众、不看对象搞“一刀切”、过度开发和文化造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笔者的回顾,记述了民族研究所成立25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及其成长的过程,从中总结出值得汲取的经验和教训,以资其未来发展和建设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