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数众多的非营利组织已经活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日渐彰显其多样性、草根性和及时性的公共服务供给优势。传统上,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局限于扶贫助弱、环境保护等较为被动的领域,实际上,倡导公共议题、发展公共政策、促进公民精神正日益发展成为非营利组织的“精华功能”。因此,必须从一个更为平等的协商、合作和伙伴的策略途径,来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协同提供公共服务的关系类型,通过共同参与、沟通协调和信任互赖等机制来释放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潜力,使各种社会资源得到最妥善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的体制性张力,聚焦于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突出表现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怪圈与市场化/社会化的两难.在政社合作的背景下,合理界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变迁,是实现公共服务体制转型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服务型政府与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务型政府即政府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引进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形成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机制,以实现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为了有效地提供优质、公正和充足的公共服务,政府不再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惟一主体.公共服务主体应该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网络,政府必须与非营利组织、社区、民众和私人部门一起来共同治理,推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构建充满竞争和活力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路会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文章拟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来认识中国公路会计制度变迁的历程,分析发现中国公路会计制度主要由政府供给,其制度变迁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渐进性、被动适应性及路径依赖特征,文章初步探索了我国公路会计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我国公路会计制度可能会向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或者企业会计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5.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新中国成立三个时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演进、特征和因为作了分析.认为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公共服务实行财政供给和农村集体组织供给并存、以农村集体组织供给为主的制度;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农村公共服务责任主体出现很大程度缺位,公共服务供给走向商品化、市场化;未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根据公共财政"一视同仁"的基本要求和"帕累托改进"原则,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投入;明晰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事权和财权;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特别是加强省(市)级政府对县乡级政府的财政转移;完善农村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公共选择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立法工作,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国家公共服务提供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通过公共服务中的伙伴提供服务。福利多元主义是公共服务合作提供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在实践中,西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提供公共服务。这对我国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创新具有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与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合作是农村公共服务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普遍共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行政化供给、市场化供给和社会化供给三大类七种模式,各种模式的特色和应用领域各不相同。实践表明,政府本身的认识和能力已成为制约公共服务供给成效的关键因素。由于各地农村的差异,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面临以下困境:服务目标上,难以兼顾公平与效率目标;供给主体上,政府缺位、市场参与动力不足和社会组织不成熟;供给方式上,难以有效开展公私合作;供给机制上,难以协调公共性与逐利性。为摆脱困境,政府主导下公私合作是必然趋势,政府要兼顾公平与效率,规范自行行为、完善市场建设,处理好公私部门之间的合作与监管关系,注重引导和培育农村社会组织,深化机制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是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通过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的“行动者网络”分析框架,对当前影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质量的现实原因进行详细阐释,并提出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网络的重塑路径。从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的公共服务基础条件、多元供给主体行为模式和多元合作供给关系三个维度来看,正是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服务支持能力与多元合作供给资源困囿,主体的转译行为与公共服务合作供给目标失谐,主体间竞争不完全、效能不确定与多元合作供给功能挑战等多重因素影响,掣肘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的服务质量。因此,需从加固多元合作供给网络的结点网络、激活活动网络、疏通关系网络三方面着手,重塑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网络。  相似文献   

9.
合作供给是当代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趋势,群团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是其自身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国情境下构建多元供给机制的关键。为此,本文收集22个群团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合作关系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从网络粘性等3个维度对合作网络结构进行了测度,基于测度结果和案例分析,归纳出群团组织合作的4种模式。研究发现:公共服务供给中群团组织的合作网络粘性适中,各主体在合作网络中所处位置呈“两极分化”特点,党政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其他群团组织共同参与是当前最主要的合作模式。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给出了建立公共服务清单、构建信息交流平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传统农村社会中的非营利组织曾在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新出现的非营利组织既是基于农民的维护个人的经济和社会权利的现实需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维护社会公平、培养新型农民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农村非营利组织还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实现规范化管理,建立起良好的组织间网络。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关于非营利组织属性的界定;探索了目前我国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作为非营利组织名实不符的特征;指出我国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应该以非营利组织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转型经济的特点,并阐述了转型经济对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然后分析了影响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我国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非营利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途径和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营利组织是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参与目标和内容、利益相关性、活动区域、资源渠道、参与效力、参与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非营利组织参与危机管理可以弥补政府现阶段危机管理的能力不足和缺陷,加强国际危机管理合作;保障受灾人群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提升非营利组织的影响力和能力,促进公民社会发展;弘扬社会公德,促进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对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保证,是构建一套事业单位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评价指标中的过程中,指标的设置、各项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如何对指标进行综合量化评价是其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惠农政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密集出台的惠农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政策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一些政策可能延缓务工经商者市民化进程,惠农政策农民受益有限。要进一步完善惠农政策和加大惠农力度,应把保护农业劳动者的利益作为制定和实施三农政策的出发点,以离乡务工经商者的市民化为突破口力推“三农三化”,通过政府、非盈利组织、农民合理分权完善惠农政策机制,健全农民培训市场机制确保农民培训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16.
论非营利组织活动的伦理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营利组织特别是公益型非营利组织,以追求社会正义为理想目标,通过组织化的形式,把志愿者的志愿精神凝聚成一股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在非营利组织内部是一种善心的凝聚、交流与激发,对社会来说则是社会自组织的一种有效的道德倡导、感召与示范。总之,它是现代社会道德实践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观近30年来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并为学术界和实践提供参考,运用文献分析方法,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非营利组织研究理论、非营利组织治理和国内研究四个方面详细地回顾了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国际上非营利组织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存在明显不足;国内研究相对落后。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任重道远,有着巨大的扩展和完善空间。  相似文献   

18.
非营利组织视角下养老机构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子老龄化、高龄化的背景下,全国已有近200万老人在机构养老,未来将有更多的老人到机构接受养老服务。目前养老机构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各方对养老机构的定性存在分歧,致使政策摇摆不定,或以事业视之,或以产业视之,致使养老机构的发展不能健康有序,养老服务质量不尽人意。从养老机构的工作目标、服务对象、服务过程看,这一机构是典型的非营利组织。社会上实际存在的营利性养老机构,承担了养老服务的职责,而赢利能力有限,难以获得高额利润,应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建设发展养老机构,应该从其非营利属性的本来意义着眼,确立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建立宏观的行业管理体制,构建起以老人满意度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校是非营利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高校具有“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实施科技创新,应用知识、服务社会”三大功能,这些功能具有显著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和志愿者参与性特征。中国高校无论是在组织目标、组织管理(包括学术性管理、行政性管理和校董会),还是在经济管理诸方面都充分显示了其组织性、民间自治性和非营利性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从高等学校的设立条件、任务、职能、办学自主权和经费分担体制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我国高校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组织性和民间自治性。由此得出结论,中国高等学校是非营利组织。  相似文献   

20.
社区非营利组织具有区别于政府组织、经济组织和其他非营利组织的特征。社区非营利组织作为社区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社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现代社区的发展过程中,社区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服务、社会参与、社会民主、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的功能正在日渐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