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一、物语文学在日本古典文学中的历史地位日文“物语”一词,意为故事或杂谈。物语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之母,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它产生于平安时代(794~1185)前期,它的产 相似文献
2.
《源氏物语》所营造的悲哀的意蕴以及叙述的人物无常飘零的命运共同表达了“物哀”的主题,渗透了对自然变化与生命意义的思考,反映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源氏物语>所营造的悲哀的意蕴以及叙述的人物无常飘零的命运共同表达了物哀的主题,渗透了对自然变化与生命意义的思考,反映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曹晓航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80-82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分别被称为中国和El本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两部作品中都有“魂灵”形象的出现,试图从《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中发掘“魂灵”形象并加以比较。据此,总结出佛教对中日两国“魂灵”形象的塑造有着重影响。佛教在中国受到儒家思想的干预,在日本则带有浓重的神道教色彩,这是两部作品中“魂灵”形象出现差异的主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女性文学的角度切入,探讨了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文学繁荣的原因;阐释了《源氏物语》女性话语的建构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分析论证了紫式部作为女性作家的审美风格及她对日本文学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被认为是代表了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其艺术成就是塑造了源氏及众多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反映了物哀、幽情等审美意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霍译《红楼梦》采用的以译语读者“期待视野”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语言和文化调节中的体现,并探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红楼梦》英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关于《美学》的答辩——与张法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法先生与我的分歧,首先就体现在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上.第一,我认为实体性的美的本质并不存在,美的本质问题应该转换为审美的本质问题;而张法认为美的本质是存在的,他的美学研究是从美的本质问题出发的;第二,我认为审美的本质问题可以言说,而张法认为美的本质不可以言说.在审美超越性问题上,我认为审美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和体验方式,因此"美"不在现实领域,而在超越现实的领域.而在张法看来,只有现实的才是真实的,而超越现实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真实的.张法批评我的美学体系"无学","无史"、是"后现代间性拼贴",主要是因为我的美学的哲学基础不符合他的观念.而我的美学体系,综合了现代哲学、美学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成果,并且进行了独立的创造.至于它是否合理、是否有价值,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9.
张楠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14,31(3)
《源氏物语》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和日本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文化底蕴。整部物语故事表达的"不论善恶,都是世间真人真事"的伦理旨向,不是儒家倡导的"兼济为本,尊卑别序,致身尽"的道德说教,也不是宣传人生虚无感和追求彼岸极乐情怀、叙说"烦恼即菩萨"的佛学真谛,而是真正领悟了道家"法天贵真"的人性论,以女性作家特有的虚静灵明之心,真实描绘出了当时都市生活中人性、人情的自然状态,使人知物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最早当属日本。日本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一个重要文化区域,既受到佛教和儒家的影响,也受到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思想)的影响。日本文学出现了许多亲近道家思想的人物和作品,道家思想成了一些作家的人生和文学的精神支撑。研究这一问题,对揭示道家思想在日本文学的发展中的作用及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
近代以来疑古派倡导的经传分观原则将易学强势带入了分立断裂的研究误区。在此背景之下,《周易》经传美学通论研究者提出经传通观的观点,主张将《经》、《传》作为一个发展和接受中的整体来看。经传美学通论首先将《易经》美学意蕴定位于含章之美;在此基础之上,从《传》对《经》的动态接受之美、含章从自然美到人格美的过渡、以悲为美、明美、《周易》与象思维五个向度对《经》、《传》美学之关联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进一步对《周易》美学在中国艺术思想史上深远而复杂的影响作出阐析。 相似文献
12.
《爱莲说》作为濂溪之学的重要内容,在镰仓时代前期传到日本,经室町时代五山禅僧的研习传播,已有一定影响。之后濂溪学伴随宋学在江户时代跻入主流学术思潮而蓬勃发展,《爱莲说》也受到日本知识人的赞颂歌咏,从歌咏莲的香味、姿态、花朵、叶子、枝干外形,到歌咏莲内在出淤泥而不染的品德,抒发日本知识人的君子人格理想,其境界是光风霁月,其德正如莲之德,具体表现在不染泥涂,有节操可依,洁净清通而恬淡芳香,是内外一致的洒落,是远近无异、内外一致的真诚。 相似文献
13.
14.
对于《文心雕龙·知音》篇的理论性质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有认为是批评论,有认为是鉴赏论,也有认为是批评鉴赏论。然而,当借鉴西方的接受美学的理论来反观这一篇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而有价值的接受美学的理论,同时,刘勰也提出了许多有独创性的不同于西方理论的接受美学的观点。本文通过对《知音》篇的理论内涵的描述和分析,从以下五个方面:审美接受主体的条件、审美接受主体的趣味差异、审美接受的本性和方法、审美接受与审美创作的互动性、审美接受的价值,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接受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杨眷时的《美学》在总体上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从学术演进上看,这本著作代表了美学从一种思想形态的整体话语回归到个体话语;二是在创立理论和体系化的过程中,显出不顾"史"的知识和"学"的内容的模式先行的方式;三是在结构上的后现代拼贴.杨春时的美学在内容上有两点、在主题上有一点可以提出来讨论.美学内容上的两点:一是它的体系结构造就了一种概念为上的倾向,认为美的理想、意义,应该用概念和定义来表达,而且概念和定义表达是最高级的,这恰好是与美性质相违背的;二是为了解决主客体的对立,强调审美意象,但审美意象的存在方式,却遭到忽略,这样妨碍了对美的内容的深入研究.美学主题上的一点,是把一个崇高的理想的东西定为美的本质,并要美学理论和审美活动都服从这一本质.如果说,李泽厚美学(实践美学)是呈凡为圣的美学,那么,杨春时美学(反实践美学)则是逼凡为圣的美学. 相似文献
16.
《搜神记》不只对我国魏晋六朝之后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它可能远在公元891年之前已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文学艺术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可在日本的“物语”、“说话”中得到印证。在日本历史上,有五次我国移民大规模迁居日本成为“归化人”的记载,不同国度、民族间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及宗教传播是民族间文学交流的载体。自《搜神记》传入日本以来,一直成为日本佛教故事、怪异小说的滥觞,日本近代新译本的问世,更扩大了《搜神记》在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日本歌体论的许多分类名目和汉诗对属都来自中国诗学,这说明了《文镜秘府论》对日本诗学的直接影响;但日本诗学在发展中又经历了一个本国化的过程,即使那些与中国诗学风体概念有相通之处的歌体论,也融入了日人的独特认识,日本诗学对中国诗学的吸收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试论白居易对《周易》的受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科举官僚白居易与《周易》发生关系,《周易》对白居易的深刻影响,或者说白居易对《周易》的受容,贯注了白居易的一生和整个生命历程。从取名命字到科举考试,从思维方式到行事方式,从为政理念到刑法思想,等等,无不体现了自居易与《周易》之间受容与被受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向峰撰写的<<手稿>的美学解读>是一部从美学角度系统深刻地阐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专著,它对丰富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以及建构有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体系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对全书整体呈现出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其作者对美学之谜的不解求解作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