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索恩—雷特尔试图给康德认识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答案,他提出,商品交换中发生的现实抽象的价值关系才是康德先天观念综合的真正缘起。在商品交换的现实抽象中出现了与纯粹知性发生相同的情形。因为现实抽象中出现的形式同一性不是由交换主体自觉发动的,社会综合的生成恰恰在他们之外。这样,在商品生产社会中,先天观念构架中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校准机制,也就是康德先天观念综合所生成的知性统觉机制,从现实基础上看恰恰是交换中发生作用的相互居有关系的间接结果。正是这种在社会生活发生的"第二自然"——个人之外自发生成的现实抽象构成了康德先天观念综合和思维抽象逻辑统摄的秘密。  相似文献   

2.
孙亮 《学术研究》2022,(1):34-40
"现实抽象"这一概念经过漫长而复杂的流传过程,不仅成为西方左翼批判话语的"基础概念",也最能够体现其运思方式。从西美尔开始,经过索恩-雷特尔、阿多诺以及新马克思阅读学派,一直到洛茨等人,"现实抽象"实质上的理论任务要么是"再康德化马克思",要么是对康德的再马克思化。但是,基于康德的认识论结构,我们将看到,在此类"现实抽象"的理解中,是以黑格尔的方式对康德进行解读,这终究陷入了一种"俯视"的思维之中。当人们转而认真审理康德对认识前提与存在前提的区分时,从交换再深入到特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考察方式则成为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在要求,这将使得我们看到主体行动与客观结构契合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阿多诺所开辟的理论战场上,齐泽克以"象征"与"真实"悖论公式化了阿多诺同一性与非同一性的辩证关系,并以索恩-雷特尔和斯洛特戴克的理论作幌子重述了阿多诺文本中已然构筑的先验主体结构及犬儒主义批判,而他所打造的黑格尔辩证法则是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框架下彰显阿多诺所谓"对象的优先性"的回溯性特质,其本质同样是将认识论上的局限性转化为本体论上的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在索恩-雷特尔看来,康德认识论革命必须回归马克思的历史认识论的基础。他主张,作为感性现象-先天观念综合本质二元认知构架中非历史的"形式抽象性"的真实基础,是商品交换中现实抽象出来的价值形式。这种交换形式的现实抽象与再物化对每一个实践唯我论个人经验却都是无意识发生的,正是这种现实抽象的齐一机制构成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综合功能,并且生成先天观念综合的秘密本质。  相似文献   

5.
<正> 刘景泉教授主撰的《从康德到叔本华》,是由中山大学罗克汀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张磊教授主编的《现代西方哲学探究丛书》中的一本.这是我国第一部将康德、黑格尔和叔本华加以综合考察的专著.书中涉及到哲学史中不少老大难的问题,作者在深入研究原著的基础上,细致地阐述和探索了一些学术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众所周知,国内外哲学界对康德、黑格尔和叔本华的哲学体系和内容都分别进行过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然而对他们没有进行综合的研究.刘景泉教授却独僻蹊径,将康德、黑格尔和叔本华三位大哲学家进行纵向的与横向的研究,并探究他们在真善美问题上的联系与区别,探究他们哲学思想的演变基本轨迹和规律.在充分占有材料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黑格尔与叔本华都以康德哲学为出发点,可是走着很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吴晓明教授提出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是“意识内在性”,因而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分别以对象性的活动和此在走出了意识内在性,实现了现代哲学革命,这是因为对象性的活动和此在都具有“在外性”。但笔者认为,“在外性”并不是问题的根本,它很难破除内在自我意识的“总体性”。走出意识内在性的根本在于找到与自我意识相对立的异质性存在,只有走向异质性存在才能真正否定意识的内在性。“在外性”的实质即是异质性或否定性。黑格尔的否定只是在同质性范围内的否定,因而不是真正的否定。马克思哲学的主要贡献之一在于确立了物质生产劳动的否定性意义,这是他走出意识内在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历史性的辩证法与辩证法的历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存在论的意义上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性维度 ,描述了其所经历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历程 ,即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意识对康德批判哲学的先验意识的超越 ,以及诠释学辩证法的效果历史意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意识的扬弃。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揭示了辩证法自身历史性的存在论的、辩证性的真实哲学含义 ,为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性问题提供直接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8.
先天综合是康德主体能动性思想的核心。研究和探索康德的主体能性思想首先要弄清“先天综合”的内涵、形式及其根据。 (一)“先天综合”的内涵“综合”是康德哲学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概念。所谓综合,是指主体意识的一种联结作用,通过这种作用,把构成知识的诸要素连结在一起,使之形成一定内容的新知识。对此,康德曾做过明确的规定:“我之所谓综合,就其最普泛之意义而言,即联结种种不同表象而将其中所有杂多包括于一知识活动中之作用”。  相似文献   

9.
魏开琼 《云梦学刊》2009,30(5):159-160
怀疑主义问题是西方知识论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当代西方知识论中更是受到普遍重视。康德把我们没有任何令人满意的证据来反驳否认外部世界存在的怀疑主义称为是“哲学和人类理性的耻辱”:黑格尔宣称:“自古以来。直到如今,怀疑论都被认为是哲学的最可怕的敌人”奎因则认为:“休漠的难题就是人类的难题”。既然是耻辱,则不能不设法消除;既然是敌人,则不能不设法战胜;既然是难题,则不能不设法解答。  相似文献   

10.
内容提要康德知识论存在某些偏颇和不足,张东荪力图对之补偏救蔽,“接着康德往下讲”。他在多元文化的“交互视域”中广义地解决“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多元地、集合地、广义地批判、改造康德的先验哲学,使知识论由狭义拓展到广义,成为以文化为视域的、多元的、广义的知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康德先验哲学形式主义的理论偏颇,表现出中西方文化融合中补偏救弊、取长补短的思想倾向,表现了中西方文化在“交互视域”中的创造性融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内在性之为近代哲学基础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新 《学术界》2005,4(5):156-164
西方近代哲学思维内在性的存在论原则,由笛卡尔最先提出,经由康德到黑格尔才真正完成了理论建构。黑格尔精详论证了精神的“自我活动”,通过逻辑思辨的形式允诺并倚赖于历史性。马克思把思想的触角深入于人的现实生活过程,切近领悟了人的生存历史性的源始性,洞穿了近代哲学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康德和黑格尔在西方美学史上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康德是奠基者 ,黑格尔乃集大成者。康德提出了“主观的合目的性” ,力图调和经验派和理性派美学 ,把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 ;黑格尔首次将辩证法引入美学中 ,同时在康德的基础上 ,他提出了“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力图在一个新的基点上 ,解决在康德那里处于极端矛盾状态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问题。于是 ,二人在继承和发展的前提下 ,分别探讨了美学范畴中的诸多重大的艺术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如何推进康德之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海德格尔的《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探讨了海德格尔如何从康德哲学中发展出自己的思想。作者认为,海德格尔从康德哲学前提出发,引导出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知识论”不同的“存在论”,揭示了康德为“经验知识”的必然性、可靠性所做的一切努力,都说明“知识论”必以“存在论”为前提,才能使其自身得到可靠的基础。作者指出,根据康德的“先验直观的时空观”,时间、空间是一切感性直观的先天条件,由此出发,海德格尔使时间、空间不停留于先验直观形式,而进一步开发出不同于“诸存在者”的“存在”,阐述了时间、空间的纯粹性在于它们的存在性,论证了“纯粹存在”乃是“经验诸存在者”的条件,亦即“存在”先于“诸存在者”,“存在论”先于“知识论”。据此,作者进一步讨论了哲学思想的创造性和历史继承性之间的关系这一更为普遍的问题,说明了创造性如何表现为说出前人所想说但又未说清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由“我思故我在”所开启的个体主体性,是经由我思之内在性建构出来的,它由此奠定了整个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即“意识的内在性”.在此“基本建制”下,“自我意识”如何出离自身并把握它之外的“对象”成了问题.对此问题的解决,海德格尔诉诸“此在”的“出—离”性,科耶夫则诉诸具有“主动性”和“否定性”的“欲望”.但只有马克思立足于“感性对象性活动”,才真正瓦解了“意识的内在性”.不过,对马克思而言,瓦解“意识的内在性”仅仅是工作的前提,如何变革既定社会状况和“使现实世界革命化”,从而让“社会现实”和“事情本身”真实呈现,才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剧场隐喻”中直接出现的是“剧作者”和“剧中人”,也隐含着“旁观者”视角,故这一隐喻中的三重视角及其间的关系可用来考察马克思辩证法与康德、黑格尔辩证法之异同及其超越之处.马克思一方面超越了黑格尔的无限主体,立足于人的有限性阐明了“剧中人”如何亦是“剧作者”;另一方面则借助黑格尔能动性辩证法重构了康德哲学的有限的“旁观者”视角,实现了“旁观者”与作为“行动者”的“剧作者”及“剧中人”的统一,从而解决了有效改造世界何以可能之问题.从“旁观者”视角的重建所理解的马克思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辩证法,对于正在急切进行中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典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否定的辩证法》中关于“非同一性”的论述,从而阐明阿多诺的“非同一性”理论脉络一定程度上是在对康德与黑格尔进行内在反思的基础之上而展开:在阿多诺看来,康德意在通过对人类认识能力的考察揭示使统一的自我意识得以可能的先验主体性,然而康德并未能真正指出其根据所在,只是将其视作不容置疑的构成性原则;黑格尔虽然注意到了辩证运动所依靠的非同一要素,却在试图构建“同一性与非同一性之间的同一性”时将具体的“非同一物”扬弃为一种抽象的同一性,并以绝对精神的内在运动掩盖了主体对客体的吞并。阿多诺进而指出黑格尔达成这一目标所借助的“否定之否定”实质上仍然意味着向主体性原则的倒退,与之相对,康德在对人类理性能力的限制中隐含着否定性的要素。阿多诺的“非同一性哲学”充分吸收了黑格尔对康德的批评中的合理因素,同时借助于康德以纠黑格尔之偏。任何把阿多诺简单界定为“康德主义者”或“黑格尔主义者”的做法都必然会落入同一性思维的窠臼。  相似文献   

17.
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实践哲学通过人的“感性活动”与胡塞尔现象学通过人的“意识现象”来直观人的本质的思想方法,都在批判继承康德、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超越了古典自然主义哲学,因而有相近之处。把现象学方法批判引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当今人文学术更高层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传统形而上学的主题是“存在者在”而不关心“无反倒不在”,所以它“遗忘”了存在,随着基础存在论尝试使此在“说”出存在的最终失败,存在论就陷入了“解构”自身的危险境地,其实质是现代性的暗中操作。存在论必须在现代性问题中为自身的合法性提供证明,而这直接就是如何适当安置现代性的问题。黑格尔哲学以思辨真理的形式建立了现代性问题的完整领域,所以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都与黑格尔思辨哲学展开了积极的对话。不同的是,马克思瓦解了黑格尔的内在性领域,将现代性问题拉回到“政治—经济”场域,从而构建了“政治存在论”;海德格尔则以更精妙的方式“重演”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将现代性问题收敛在对艺术作品的“体验”中,推出了“艺术存在论”。二者以全然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对存在论的合法性论证,适当安置了现代性,由此在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与马克思的“政治之思”之间发生了持续不断的“存在论”“争执”。  相似文献   

19.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历史科学的理解是与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在《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从三个方面批判了黑格尔历史哲学及其辩证法原则:其一,阿尔都塞以外在性的实在论观点批判了黑格尔的内在性的实在论观点;其二,阿尔都塞以统一性的“整体”结构批判了黑格尔的同一性的“总体”结构;其三,阿尔都塞以复杂性的辩证法模式批判了黑格尔的简单性的辩证法模式。由此,阿尔都塞在批判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同时,完成了对马克思历史科学的结构主义解释。这是与他明确的政治意识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张盾在 《哲学研究》2021年第3期撰文指出,学界对马克思哲学革命中的认识论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范式,是在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之思想史关系的框架下,追问马克思理论中到底有没有可称之为认识论的内容.马克思对近代认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革命性的影响,为了发现和建构马克思的认识论问题,需要依托康德和黑格尔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