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诸多扶贫举措中,产业扶贫被视为治本之策。学术界关于产业扶贫减贫效应的分析大多聚焦于经济学意义的增长,既忽视了扶贫产业嵌入性的特征,也忽视了贫困农户产业实践的多重减贫效应,因而无法突破产业发展与贫困农户发展之间的抽象对立。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扶贫产业的嵌入性特征,关注产业扶贫的经济性和福利性双重属性,发现产业扶贫对贫困农户的最大作用,不是增收,而是增能。为研究产业扶贫的减贫效益,探讨扶贫产业发展如何促进贫困农户发展和能力提高,需立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构建产业扶贫何以增能的分析维度和研究框架,将对产业扶贫的认识从经济发展项目扩展为社会政策项目,将产业扶贫发展从效率导向转向成效导向,从权利和能力等多维视角考察产业扶贫的减贫效应。  相似文献   

2.
3.
以华北李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项目为例,发现在产业项目申请阶段容易出现“精英捕获”与“弱者吸纳”;在产业进行中易遭遇由逆向软预算约束带来的“政策性负担”以及规模化经营不善等问题;最终在产业完成之后又面临着后续维护的缺失与农民生计系统的损害。产业扶贫的地方实践背离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产业扶贫背后隐藏着扶贫济困的社会道德逻辑与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逻辑的矛盾,前者决定了产业扶贫是以项目为载体,后者则容易导致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两种逻辑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增加了产业扶贫项目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如何精准识别出农村贫困人口是进行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也决定着精准扶贫在资金、措施、驻村帮扶和脱贫成效方面目标靶向的精准。通过对西海固地区一贫困村精准识别过程中国家逻辑和所遭遇的乡土困境的分析,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当前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研究发现:在精准识别过程中以追求工具理性为目标的国家逻辑和以追求价值理性为目标的乡土逻辑二者之间的张力仍然是困扰精准识别的主要障碍,具体表现为精准扶贫所遭遇的农村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不规则的乡土社会以及农村社会“不患多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和不健全的基层民主;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将国家程式化、标准化的识别体系与乡村社会以社区为单位的熟人社会一系列规则相结合,即将国家的一整套识别标准嵌入到乡村社会的规则体系之中将是精准识别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产业扶贫是当前中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方式。如何推进、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研究表明:产业扶贫在政策目标上是确定性的,即要为贫困户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造血"功能,但由于受参与者、政策结构、技术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践过程和结果又充满着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创造条件,以扩大产业扶贫的确定性结果,最大限度地缩小不确定性的边界,既是当前中国精准扶贫的主要目标,也是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工作调研数据,根据贫困户2017年和2018年获得的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分配,运用有序Logit模型和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评估产业项目扶贫收益分配对贫困户脱贫稳固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分配对贫困户脱贫稳固程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与不接受项目收益分配相比,贫困户接受项目收益分配的脱贫稳固程度要高出20%左右。最后,文章提出了如何规划产业使贫困户现在及其进入相对贫困状态都有增加收入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扶贫作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战略,其发挥的积极意义和正面功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产业扶贫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扶贫“产业化”的现象。所谓的扶贫“产业化”意味着产业扶贫的资金、资源和项目变成了扶贫工作参与主体谋取个体或部门利益的资源和资产,且具有利益一致性的主体之间还形成了俘获产业扶贫资源的配合关系。产业扶贫中扶贫“产业化”的出现源于扶贫工作中核心主体基于现实自身利益的考量,同时还与扶贫工作面临的结构性困境有关。扶贫工作必须积极应对扶贫“产业化”现象的出现,以扭转其对扶贫工作带来的不利局面和后果。  相似文献   

8.
9.
10.
本研究聚焦于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机衔接这一时代性主题,理论分析了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并基于对沂蒙山区D村的考察,揭示了在衔接背景下脱贫产业面临的实践困境。研究发现,在脱贫攻坚阶段产业扶贫取得了突出成效,为脱贫地区实现产业振兴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存在差异,要实现二者有机衔接,一方面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对产业政策的发展目标、作用对象以及路径策略进行及时调整;另一方面需要破解脱贫产业在实践中面临的产品销售困难、普通农户参与积极性有限、脱贫人口自主发展产业的能力不足、扶植政策缺乏连续性以及后续管理薄弱等困境。对此,围绕推动脱贫产业提质升级、丰富脱贫村产业结构、培育内生动力以及加强脱贫资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产业扶贫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瞄不准或瞄准了但效果不突出的情形,组织场域为揭示其中的奥秘提供了有益视角。Y村的案例表明,在产业扶贫的组织场域内,地方政府与烟草公司在各自领域制度环境的制约下对自身参与产业扶贫的行为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改变了产业扶贫场域内的资讯交换渠道与资源传递方式,进而形成了组织行为主体参与产业扶贫的隐形运行逻辑。循此逻辑,非正式权力与利益的勾连固化了组织行为主体的权力关系与场域位置,扶贫资源经由村委会与合作社的承接更多流向村干部及种植大户等村庄精英群体,贫困农户则处于边缘位置。组织场域内中心--边缘关系结构的形成最终导致产业扶贫实践中制度表达与项目实践的背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西省D县N村产业扶贫的个案研究,探讨农村地区产业扶贫成效、瓶颈及优化机制。研究发现:贫困地区受内外部条件制约,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滞后,无法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政府主导下的产业扶贫基地承担了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主要功能。然而产业扶贫基地却存在以下发展困境:产业多处于发展初期,扶贫对象受益有限;产业扶贫基地政策依赖明显;产业扶贫项目缺乏贫困户等其他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尚未形成产业扶贫大格局;扶贫产业价值链较短,产业效益有待提高;贫困农户利益诉求难以满足,参与产业扶贫项目意愿不足。最后据此提出相应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的迅速普及和运用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自媒体助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开放性、系统性、可度量性、动态交互性等特征。基于产业扶贫视角,从技术、市场、政治三个逻辑角度,构建自媒体参与合作社产业发展的助力框架。针对农民合作社发展基础、市场竞争、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媒体助力合作社产业扶贫的实施途径:创建学习型组织,构建“自媒体-社群-产业”价值链;发挥多重优势,形成“自媒体+品牌+融资”的产业发展新动能;明确公益导向,形成第一、二、三产业链。  相似文献   

14.
15.
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涉及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为赢得脱贫攻坚贡献了重要力量。在尊重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政府对贫困户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人力资本提升、技术体系支撑、就业创业创造、基础设施完善等提供适度支持,并通过构建市场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来达到预期减贫目标,是产业扶贫的减贫逻辑。实践中,不断强化规划、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基于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帮扶,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盘活资源要素并让贫困人口分享资产收益,是减贫的具体路径。精准施策、到村到户到人,找准定位、突出优势特色,培育主体、强化引领带动,农民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是中国特色产业扶贫为后续产业发展和世界减贫事业提供的有益经验。未来从产业扶贫走向产业振兴,要更加重视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在利用市场机制、发挥特色优势和依靠内生动力上发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日趋市场化,农村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推进新农村文化市场建设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而当前新农村文化市场的种种缺陷使新农村文化的发展边缘化,无法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形成对接。解决无效文化传递折射出的农村文化市场的缺陷,探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农村文化市场建设问题,必须将农村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完善、要素的扩展、传播载体的嵌入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等分别作为新农村文化市场增能的基础、关键、手段和保证。  相似文献   

17.
产业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战中的主要脱贫模式之一。文章梳理了我国产业扶贫的发展进程和主要模式,认为我国产业扶贫实践虽然取得了显著的减贫脱贫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产业趋同、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缺乏、绿色生态保护有限、风险抵抗机制不健全、科技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深入阐释精准扶贫方略和产业扶贫实践的相互关系以及精准扶贫方略对产业扶贫实践的新要求后,指出了注重政策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协调作用、建立有效的利益捆绑机制与精准共享机制、重视风险保障机制的建设及研究、通过绩效考核有效监督生态绿色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科技的产业扶贫实践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高校以其科技和人才优势探索出了产业扶贫有效模式。从南京农业大学定点扶贫贵州省麻江县产业扶贫的实践中,凝练出帮助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特色产业转型增值、新型业态融合发展,多元参与和牵引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在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的新时期,高校产业帮扶需要建立监测体系,发现并矫正产业布局及发展偏差;构建帮扶联盟,形成并发挥高校产业帮扶的协同优势;培植人才资源,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CiteSpace软件呈现2014—2020年国内产业扶贫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等功能对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扶贫领域的研究以2018年为节点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研究热点聚焦于产业扶贫模式、实践困境及破解路径、产业扶贫中的农民参与、产业扶贫绩效研究、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衔接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通过案例研究对比不同产业扶贫模式的优缺点,借用DEA、熵权法等模型研究影响产业扶贫绩效的因素;在已有对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衔接机制的研究中,侧重于政策、路径、机制的研究,未来应重点关注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提升、衔接机制的实际可操作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