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后,在国际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但也遇到既有霸权秩序的挑战。在中亚地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经济合作、政治互信领域里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耕细作,提升中亚民众对“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本研究从社会合作视角出发思考进一步深化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并得出结论:在经贸领域合作中,可以侧重于关注就业、职业教育、环境保护等民生需求。在文化交流中,通过探索民众特别是年轻人感兴趣的形式提高合作效率;继续提升教育领域合作的规模和质量;注重加强中国的中亚人才库建设、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学术界的交流合作;引导民间机构积极有序开展民间交流;强化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调整政策,企图实现“去中国化”,导致全球供应链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革,严重威胁我国产业安全。针对当前复杂环境,有必要对全球供应链治理进行重新认识,厘清全球供应链治理的动因和现存问题,以便进一步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全球供应链治理体系与治理新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伟大实践,从政治、安全、经济、文明交流和生态维度为全球供应链治理开辟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全球供应链治理体系的构建应秉承“共商”“共建”和“共享”的价值基础,以凝聚合作共识、深化战略合作、完善体制机制和共享治理成果为行动导向,以承认多元参与主体的差异性、寻求多元参与主体的一致性、拓宽“一带一路”合作领域、创新多边双边合作模式、建立国际治理组织、建立双边和小多边治理组织、打造国际公共产品、建立共享机制为关键抓手,以实现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共同期望。 相似文献
4.
5.
6.
现行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正面临着霸权主义、利益失衡、人权危机等治理困境。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积淀和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格局的演变使中国以更积极姿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已具备现实可能。这种现实可能性部分源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所面临的"单边化"和"碎片化"趋势,而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治理实践则为中国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提供了经验支持。推动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变革,中国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通过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的协调互动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制度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进而实现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性问题集中爆发、传统治理机制"失灵"的背景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并以增进整个人类社会的福祉为根本目的,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主要目标,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方式,为新时代推动全球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本文在综合分析当今时代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和新时代内涵,并为全球化环境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赵英红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5):10-16
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问题作出的创新性回答.当前,在国际形势和全球秩序变化、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等极不确定性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迎来了全世界亟需谋求新发展的历史契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坚实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凝聚共识,求同存异,加深国际认同度;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增强国际公信度;开放包容,立足国情,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10.
1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要应对逆全球化挑战,必须解决好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全球化的收益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分配不均;二是经济全球化的收益在一国之内的劳动与资本之间以及不同劳动力群体之间的分配不平等。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各个国家仍有坚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要,而经济全球化也的确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当前收益分配不均的、服务于发达国家跨国资本利益的经济全球化秩序所带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秩序,建设平等参与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促进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打造使得各个群体均能获益的包容、普惠的经济全球化模式,使经济全球化真正惠及全人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东极端分子向阿富汗和中亚转移,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出现新变化,南部与阿富汗毗邻的边界地区、中部的费尔干纳、哈萨克斯坦西部等成为暴恐风险最高的地区,互联网和社交网站依然是中亚极端组织最主要的传播、招募和指挥手段。为打击极端势力,中亚国家相继出台反恐反极端或宗教发展国家纲要,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国际合作综合等措施遏制宗教极端和严打恐怖主义,各项措施总体上已发挥效果,依然存在综合反恐力量不足、传统宗教薄弱、法律不完善、地缘政治干扰等难题。中亚的安全对中国影响很大。宜把握"局"和"势"的关系,辩证且动态地对待与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推动事态朝着有利于中国西部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导条约》是冷战国际核秩序的产物,它反映了美苏想要维持核平衡与核霸权的目标,体现了冷战国际核秩序的内在矛盾。随着冷战结束,冷战国际核秩序的内在矛盾不断发酵,《中导条约》赖以存在的主客观条件都已改变,不能维护核平衡与核霸权的问题不断凸显,这导致了《中导条约》的解约,也标志着冷战国际核秩序的最终解体。重构国际核秩序就要抛弃冷战思维,加强多边协调;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要目标,抛弃核民族主义;探索全球核安全治理的新模式,多层主体、多种措施地构建符合核形势发展的新规则、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亚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总体平稳,虽然受多方因素影响,部分国家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的现象,但总体发展比较乐观。中亚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利益十分突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途经的重要地区。中亚地区民族和宗教等利益错综复杂,对我国开展对中亚地区对外合作、扩大投资和各领域合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中亚地区近年来经济形势出发,综合分析其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以及对我国影响,对我国今后开展对中亚地区合作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亚国家既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方向,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随即得到了中亚国家在内的多国热烈相应和积极参与。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阶段,作为首倡之地,随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在中亚国家的深入推进,中亚国家对此认知也出现了诸多新变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中国与中亚国家提高共同利益的认知水平,离不开相互发展战略之间的精准对接,着力构建以"周边命运共同体"为导向的中国—中亚国家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利用地缘优势,把“走出去”和“向西开放”紧密结合起来,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是双赢发展的需要。当前,影响双边经济合作的因素主要是中亚国家的社会制度与我国不同、体制性差异大、法制建设滞后、社会不稳定、民族文化心理阻碍、地区安全因素、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合作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等。但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是维护亚欧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共同需要,是新疆实施“向西开放”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最佳切入点,是走发展新型工业化之路,打造支柱产业的现实需要。中亚国家巨大的资源和消费市场亟待开发,双方拥有共同开发的核心项目,合作前景广阔。新疆应抓住机遇,提高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积极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对白俄罗斯经济、社会和政治造成巨大冲击,暴露并加剧了白俄罗斯国家和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在疫情背景下,白俄罗斯第六届总统选举触发政治危机。卢卡申科政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使紧张局势逐渐趋于缓和,国内恢复正常秩序,内外政策随之调整,对内宣布启动修宪,对外加强非西方外交,尤其加强与俄罗斯的联盟关系。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与白俄罗斯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合作,对于促进白俄罗斯稳定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为后疫情时代构建中白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关于构建中国中亚石油天然气国际安全通道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分析全球油气资源供求状况、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从中国能源总体战略的高度,提出构建中国中亚石油天然气国际安全大通道的战略构想。充分发挥新疆地缘和能源资源优势,把新疆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石化基地和能源资源国际安全大通道,已成为中国能源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中国中亚地区能源资源国际安全大通道则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与国外交流不断加强,通过对来自全国50多个基地和38个省市有关职教师资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资料的分析,认真总结了职教师资交流与合作的形式与内容,以及取得的相关成果,并对职教师资国际交流与合作未来在长效机制建立、引进智力资源以及学习过程中强调本土化的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牟丽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1):103-109
社区治理智能化既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的坚实支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省市社区治理智能化体系在帮助社区精准管控人员、精准进行资源调配以及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智能化思维不足、软件体系不够健全、实体平台建设滞后、数据共享有待加强、支持保障力度偏弱等运行困境,亟需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智能化思维理念、健全虚拟平台、建强实体平台、推动数据共享、强化机制保障,提升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以期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