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少数民族权利是人权国际保护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是国际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历史上,国际人权保护始于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现代国际法中,虽然没有专门的条约规定,但在国际人权法中都规定了国家负有保护本国少数民族权利的义务。对少数民族权利实行国际保护,一是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二是保护少数民族的发展权,这既是世界人权保护的要求,也是少数民族的愿望。同时,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离不开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具体实现少数民族权利的基础和保障。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中国政府在保护少数民族权利方面一贯采取积极态度,实行国际合作,履行国际义务,为此作出很大贡献。中国政府将继续努力,促进少数民族平等权和发展权的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建立以后,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权文件对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项权利和自由作出规定,但这些国际文件都不能普遍适用于全世界的少数民族的不同情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向重视保护少数民族的人权,国家在不违背国际义务的情况下,结合我国实际,在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中对保护少数民族权利作了具体规定,使我国少数民族的人权得到真正保障。  相似文献   

3.
论国际法保护少数民族立法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社会普遍重视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立法,确认少数民族享有与其他人一样的平等权,包括基本人权、政治权利、经济和社会文化权利;针对少数民族权利实现中的问题,规定对少数民族权利应当通过立法方式予以特殊保护,以实现事实上的法律平等权;确认保障少数民族实现其各项权利的具体措施;确认少数民族享有民族自决权,用以指导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相似文献   

4.
国际社会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在当今世界不仅是人权问题、发展问题,更是各主权国家团结、稳定和世界和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出现了一些新趋势:首先,在立法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就是国际、区域和各主权国家都加强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立法;其次,在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内容上更加广泛和具体,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自决权”向“自治权”转变;最后,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机制和救济机制更为完善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非歧视待遇原则对移徙工人权利的保障,主要体现在入境权、 不受歧视的一般性权利、工作的权利及工作条件权、结社和集会自由权以及刑事正当程序权利等领域。入境权中的非歧视待遇突破了传统属地主权原则 ,一般性权利中的非歧视待遇应区别适用,而工作的权利及工作条件权、结社和集会自由权以及刑事正当程序权利这些具体权利保护中适用非歧视待遇,应注意相关国际条约规定存在的冲突,予以协调。国际社会应加强国际合作,健全保护机制,切实履行移徙工人非歧视待遇义务。  相似文献   

6.
要研究少数人的权利及其国际保护问题,首先需要对少数人这一概念进行界定,以明确应当受到国际保护的少数人权利的受益者即主体之具体所指。几个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和重视少数人权利的保护问题,对于少数人概念的界定也作过不懈的努力,但由于少数人定义问题非常复杂,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准确、明晰、被普遍认可的少数人的定义。如果能够综合考虑世界各地各类少数人的特点及少数人定义的各种主客观要素,并吸收既有的各种定义的长处,还是有可能提出一个比较适当的少数人的定义的。  相似文献   

7.
国际联盟对国际人权保护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联盟成立以后,在国际人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而广泛的工作,具体主要体现在建立委任统治制度、少数民族权利保护、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立法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等一些机构的建立及其活动.虽然国际联盟的这些人权保护活动并不具有系统性和经常性,但毕竟在人权保护的国际进展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二战结束以后人权保护真正进入国际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国际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8.
[摘要]少数民族文艺保有人法律主体地位的缺失和集体权利的不明确是导致这种“活态”文化活力不足的制度性障碍。文章通过文化自决权理论和国际法律文件和外国国内立法实践论证了少数民族文艺保有人应当成为法律主体的合理性,并提出保有群体可以形成自己的自治机构来行使权利,在行使权利的能力不足的初期,国家可以提供类似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等方式来弥补其不足,慢慢提高其能力,而不是找人代之,增强其依附性。在论述少数民族文艺保有人的集体权利部分,文章分析了运用民族习惯法实现内部限制意义上的集体权利的可行性以及习惯法入国家法的途径,阐述了通过设立少数民族文艺专有权来实现外部保护意义上的集体权利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不可克减的权利"指的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缔约国,包括紧急状态的时期和战争的时期,都不能减少乃至损害某些特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大部分来自于人权条约。到目前为止,一些综合性的人权条约以及国际人道法条约都规定了不可克减权利的条款。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来说明不可克减的权利,即不可克减的权利的内容和范围,实质与功能,以及我国保护不可克减的权利的法律现状和完善不可克减权利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民宪法基本权利是公民权利中不可缺少的最为重要的权利,是公民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据;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司法保护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司法保护是建立法治国家之必须。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保护中存在无具体法律规定法院不能给予有效救济等缺陷。这些缺陷是由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体制方面的原因以及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赋予法院有解释宪法和法律的权力以及有提请撤消因违反宪法而侵犯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有关规范性文件的权力等。  相似文献   

11.
略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是少数民族人权的基本内容之一,有着特定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有多种多样的价值。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采取了各种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使少数民族文化权利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必须从制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加强与国际社会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国内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阶段集中于国际少数人权利保护视角的阐释,第二阶段则集中于有关该政策发展取向上的探讨,表现为关于民族问题"去政治化"与"第二代民族政策"的理论论争;此外,从"差别权利"来探讨优惠政策是近年来研究的新路径。国外研究理论上主要表现为多元文化主义及部分社群主义对少数族群的阐述,在具体问题方面,主要集中在反歧视以及公共政策效果等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下中国,少数民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区域性的“相对贫困”,社会权对公民个体的一般保障救助对于缓解因少数民族区域性“相对贫困”导致的社会离散危机功效有限。在宪法上确立以缩小民族区域差距为内核的少数民族区域性的发展权,可以促进民族区域自治权从防御功能向组织功能转型,使各少数民族围绕宪法展开规范的商谈合作政治活动,并使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通过宪法认同从抽象走向具体、从观念走向实证,最终实现各民族宪法爱国。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形势变化和争取民族解放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遵从各民族风俗习惯、维护少数民族的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动员和团结了各族群众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促进了少数民族的思想解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也为新中国民族文化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术语规范化既是一种文化创造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少数民族语文术语规范是少数民族社会文化活动的基础建设和重要内容。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对促进民族语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处理、知识传播、技术传递、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出版,以及消除本民族语文内外的交流障碍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语文的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对术语规范化工作的现状、重要性、原则及方法进行探讨,提出规范名词术语的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使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为视角,人权国际保护与宪法互动体现在:两者价值理念等具有契合性,为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实施提供了互动基础;"民族"是否入宪,对实施少数优惠政策有着决定性影响,采取"公民化"宪法国家不会专门立法保护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体现为"平等权"保护,"民族"入宪的国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少数民族权利做全方位规定,优惠政策普遍采用;另一种只规定文化权,而不实施优惠政策。少数民族优惠政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容易在国际法优位和多民族国家实施。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引起民族经济关系的新变化,表现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成员职业技能转变难,资源开发造成环境退化、民族传统特色经济萎缩,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不足等方面。这些变化要求协调民族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利益协调机制、能力建设,使少数民族融入工业化进程中,共享工业化发展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交际日益频繁。人类交际带来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加剧了语言竞争,导致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语言的本质、社会价值和语言态度促使语言权利的产生,语言权利促使语言维护。国际社会濒危语言维护的措施与经验对中国汉语国际传播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