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非遗传承产生了巨大影响。非遗作为民族自信和文明的象征,其价值不容置疑,但其传承与创新现状不容乐观。在互联网环境下以创新创业传承非遗,有其客观性、必要性和时代性。非遗创新的基础和价值在于应用。非遗双创式传承需要用互联网思维向社会传递其工匠精神,体现其经济价值,重视线上线下两个市场。五禽戏在非遗普及中积累了成功经验,证明了双创式传承是非遗较为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2.
2011年,教育部将非遗保护列入普通高校专业目录,自此非遗高校教育从结合专业方向进行的非遗融合课程到非遗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设被提上日程。在新文科理念下,作为非遗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用型高校非遗教育需要再思考。文章通过苏州某高校的实践,认为高校非遗教育应以观念教育、技能教育及创新教育为理念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可以解决人才培养落地、非遗师资短缺、非遗专业人才缺口等问题,在新文科背景下,为非遗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观点     
《成才与就业》2016,(Z1):109
不一定非得做电商、大数据、APP,一颗螺丝钉、一个蛋糕、一双鞋、一辆电动车,都可以用匠人精神来改造。有匠人精神的创业者。永远都有创业机会。——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互联网文化与传播”论坛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李金城提出“互联网文化唤醒匠人精神”。  相似文献   

4.
[摘要]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电商产品包装,通过运用安全性设计、个性化设计、环保性设计等设计策略,在提高包装产品安全性、提升用户体验、发展信息化物流体系等方面,较之传统包装,有了长足的进步,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我国未来包装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当代乡村,非遗的融进推进了乡村文化运行机制的完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苏与崛起,已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支柱;乡村文化建设运行机制的建构,离不开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非遗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的融合与互补,为完善乡村文化建设运行机制注入强劲活力.非遗的氤氲与乡村文化形态的多元呈现,促使非遗元素与乡村观念文化、公共文化、产业文化、审美文化形成深度的融合.通过非遗的深耕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展拓,即通过非遗品牌打造与文化生态环境的营建、非遗平台建构与文化精英人才的培育、非遗经营运作与文化市场机制的完善、非遗活力传承与文化振兴策略的坚守等方面的努力,非遗的价值方能得到更充分的呈现.  相似文献   

6.
从常州非遗保护的宣传困境和常州动漫的发展优势来看,非遗保护与动漫化传播相结合有较好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将非遗文化与常州动漫产业进行关联研究,在分析调研现状的基础上,从非遗动漫支持政策、非遗动漫人才培育体系、非遗动漫产业链、非遗动漫融合项目等角度论述了常州非遗保护的动漫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刺激着文化产业的兴盛,带来了文化市场的繁荣。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中简称“非遗”)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本参与到文化产业的整体开发中,不仅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找到了着力点,而且对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在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产业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实地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关系,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遗”保护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上海自1843年开埠后,在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征途中,原有的文化形态和表现形式在形成非遗的过程中,又受到了外来文明形态的浸染,以及城市五方杂处民众萌生的新文明形态的营造.这些因素共同孕育了上海都市非遗,造就了其独特的文化品位.其中在外来文明和新文明为代表的城市文明影响下形成的非遗,中西文化的融合体现得更为突出.上海都市非遗大抵出于两大源流: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该文将探讨重点放在城市文明非遗名录上,从上海城市文明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因及其内涵与城市个性三方面出发,探讨中西交融对上海都市非遗及文化个性的形塑.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引发了社会多个维度的深刻变革,也带来了创新式发展的契机。作为一种新生态,从能量场结构而言,"互联网+"既有技术层面的强劲驱动力,又包含着显著的文化创造力。因此,"互联网+"向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延伸,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创新以及产业化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基于此,构建"互联网+"基础之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场景将是一条有效的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语境下,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应开辟新途径,让新媒体发挥其优势,承担“非遗”传承的重任。借助新媒体拓宽广西“非遗”的传播途径及加速广西“非遗”“活态化”的创新发展,以数字化技术推进广西“非遗”的产业化及其传承人的普及化培养,不失为有效的创新方法。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非遗”保护工作时也应遵循主体性、优先性、本真性和整体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是工匠,其承担着技术发明、创新和推广的重要职责。随着技术创新活动的历史演进,在工匠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并以工匠活动为中心相继出现了家庭手工业作坊、私营手工业作坊、手工工场等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这些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工匠主体活动的局限性。工匠主体与这些主体之间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单一主体去取代另一种主体,使前一种主体在古代技术创新的舞台中隐退。在我国古代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这些主体以交叉并存的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工匠有着从官匠到民匠人身束缚获得解放的过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正向趋势,但似乎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规律有些相悖。通过分析工匠与营造过程的关系,发现分工协作设计引起了工匠群体内部的阶层分化,产生了稳定的基层工匠管理模式。大多数工匠在营造过程中的位置如模块构件一般可替换,其创造性受到自觉的约束;总领工匠被官方收编变成匠官,代表了官方意志而具有保守性。或许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走向停滞与这两个层面的局限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云南少数民族手工文化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少数民族的手工文化品类多,内涵丰富。深度开发丰富的少数民族手工文化有利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植根于少数民族生活中的一些手工艺品类,遭受自然的破坏和人为的丢弃之后逐渐消失。品牌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不足,设计、包装欠缺;传统手工技艺被淡化,文化内涵被误读以及工艺失传;面临着强烈的文化冲击等,成为制约云南少数民族手工文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发展对策就是要建立民间艺人保护机制,妥善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等。  相似文献   

14.
明代敕建的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包括60多座桥梁,并在二百多年中始终派军匠维修神路桥梁。这些桥梁不仅具有将河流溪涧两岸连接起来,方便香客游人行走的实际功能,而且还具有独特的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15.
5G技术大大优化了物联网功能,再加上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智能包装获得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技术支持,包装的减量化设计、全方位安全设计、虚拟仿真体验设计以及包装管理得到了更好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未来的包装设计,应该充分利用5G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可能性,不断拓展包装设计的新领域、新途径和新方法,实现包装提质、提效的同时,为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区块链具有数据防篡改、可溯源等特点,智能包装具有数据采集、信息互动等优势,区块链可以为智能包装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提供新技术,而智能包装则可以拓宽区块链的应用领域,两者的融合必将引发智能包装产业模式的新一轮变革。在深入解析区块链发展阶段、分类、特点,以及智能包装功能、作用、发展现状与问题之基础上,努力探索两者融合发展的融合点、融合路线以及融合模式,能够为智能包装产业发展提供切实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贵州旅游商品开发的策略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充分肯定大赛所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指出贵州旅游商品开发中尚存在的诸如商品内涵界定、评价标准确立、市场性、本土性与原创性要求、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布局、能工巧匠队伍组建、民间工艺的整理保护、生产与营销对接等问题,并提出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十个策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帝国斜阳下的亲密接触:论朝鲜官员金允植的天津领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2年,朝鲜官员金允植受命出任领选使,率领一支包括三十八名朝鲜学徒和工匠在内的大规模使团来到中国天津,在天津机器制造局展开为期一年的军工制造技术学习活动。在津期间,他作为朝鲜的联络官员,与李鸿章等清朝大员就朝美缔约及朝鲜开港问题多次进行密谈,还亲眼目睹了当时中国机器制造工业的发展状况。其所著《领选日记》、《阴晴史》、《天津谈草》等文献,为这段历史留下了详尽的记载。本文在重新回顾和检讨这段历史的同时,还将侧重以从周边看中国的视角,关注和探讨两个问题:一是晚清政府对东亚局势的判断及应对,二是朝鲜使者眼中的清朝机器制造业发展实态。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绿色包装” 促进我国出口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包装在人类生产、流通、消费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成为人们生活和世界贸易往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上对商品包装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发达国家越来越强调绿色包装及绿色包装制度。中国目前实施严格的绿色包装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尽快建立起中国绿色包装体系,以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东大寺初建于奈良时代,平安末期毁于战火。此后在东大寺重建过程中,由于日本工匠无力修复,总负责人重源委任中国铸造师陈和卿为总技师,陈指挥两国匠人采用当时中国先进技术复兴东大寺。1196年,明州工匠伊行末等四人雕造了南大门雌雄二狮。关于中国工匠的身世以及东大寺所用石材,近来备受关注。文章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指出:明州工匠为东大寺的重建做出重要贡献;雕刻石狮子所用材料出自于鄞西梅园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