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历史进程而言,陈独秀对“科学”理解的嬗变与重塑是其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不可或缺之前提。受中西、落后与文明框架影响,陈独秀早期将科学理解为自然科学与社会进化论的混杂体,使其更容易向往西方政治体系。1917年初至1920年,陈独秀科学观在嬗变中重塑。他对科学内涵、方法、精神理解的深化为其审视、接纳马克思主义预留了空间,以科学为信仰奠基观念的形成,则为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铺平了道路。陈独秀循科学进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与科学在中国的交融影响深远,不仅为党的创建积聚了力量,亦为党领导下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吹响了前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信仰”包含丰富的实践性主体思想,实现了信仰主体思想的重大转变。它实现了信仰主体的精神存在与物质存在的统一;消解了“自在”与“自为”之间的隔阂;揭示了其间不断产生矛盾、实现统一、再产生矛盾的深层融合发展规律;彰显了信仰主体的自觉性、超越性、自由性和价值性;开显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立足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知情意相统一基础之上的主体性蕴意。在当代,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唯物主义主体思想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类最早的完整信仰形成于宗教但不止于宗教.伴随着统治方式的变化,主要针对社会管理而不涉及神祗的政治信仰也随之出现.马克思主义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以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划清与宗教信仰的界限.当社会学说与信仰者的体验产生呼应以后,就促成信仰者情感的生成.认知是基础,体验是关键,情感是重点.无论别人如何评价信仰的对象,信仰者都不会改变自己对信仰的价值判断,并且因此而自豪.由情感而生的忠诚,使得荣华富贵乃至生死抉择都无法将其改变.信仰的坚守仍然需要不断地修炼和完善,包括坚持理论自信,做好信仰教育和加强自身修养.要理直气壮宣扬讲今天的英雄,宣传今天优秀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蕴含自身的价值追求与科学追求,是价值追求与科学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一些大学生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迷茫的问题,这就需要找到有说服力的现实依据才能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科学与信仰的关系是涉及社会的选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与信仰不是相互替代,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促进,既对立又统一的张力关系。科学使信仰富于理性,信仰给科学以强大的精神动力。科学与信仰的完美结合便是走向科学的信仰以及信仰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唯心主义思想的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影响,有些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信仰危机。因此,科学、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共产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科学与信仰的关系是大家经常讨论的话题,而且争论不休.宇宙是怎么诞生的.生命是怎么出现的,这都是就科学与信仰所争论的问题.科学一直在发展,一直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前进;信仰也一直存在于一些世人的脑海中,帮人们化解忧愁、烦恼,辅以心灵的慰藉.科学与信仰不应该相互攻击,而是作用在不同个体之上,产生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根本态度,是信仰一个超越的本原,但对宇宙及历史是否体现一种确定不移的神圣计划,却没有一种确认的信仰,仅仅是一种未知或不可知的敬畏之心。因此,中国人经常使用的"信仰"一词,似与宗教有关,亦可与宗教无关,在对超越界的信仰上,它独具中国民族性格。其特点是,并不确信或深究神圣意志的结构,却常以权力形式来表达人与神圣的交通,倾向于以权力形式来反复加强对某些神圣意志的确认和信仰。20世纪初叶呈现的"科学信仰",即是这一信仰传统在"赛先生"的刺激下新信仰的建构,并以科学建构信仰的模式,给此后中国社会以巨大影响,以至于出现了"替代宗教"的思潮。  相似文献   

11.
青年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青年的思想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了一些变化,青年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日益增强。要做好青年思想工作,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来引导教育青年,使青年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2.
去除意识形态的偏见与傲慢,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而言具有三层方法论价值:一是使“主观”的社会科学走向“客观”;二是“宏观”的社会分析走向“具体”;三是“微观”的社会研究走向“真实”。  相似文献   

13.
科学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兴旺发达,尤其需要科学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此,文章就科学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政治信仰作为人类文化特有的精神现象,其本质是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的过程。政治信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作用,即坚定的政治信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和建设的导向作用以及对人民群众实践的凝聚作用。可见,坚定的政治信仰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武器,是引导党的实践和建设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是增强人民群众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5.
对"意识形态"一词含义的解释和界定,众说纷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科学地阐述了意识形态的基本含义并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来源及其本质。秉承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的基本精神,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应从3个维度上认识和把握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意识形态具有政治导向、经济规制、社会文化整合以及服务于对外战略等功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充分显示了先进意识形态的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理想信念教育被赋予了新的科学内涵.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一是要加强科学理论教育;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三是要营造"自育"模式,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现人类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现实的、崇高的信仰,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处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双重境况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严重的挑战。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而是我们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科学理论和科学信仰的统一。今天强调信仰重建,旨在反思我们以往在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失误。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恢复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精神信仰底蕴,以达成马克思主义真正中国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铸。  相似文献   

18.
论信仰的类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信仰对象的不同 ,信仰可分为三种类型。科学信仰主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目的是求真 ;宗教信仰是对外在于人、高于人的上帝 (神 )的敬畏或者对”天国”的美好境界的向往 ,其目的是求善 ;政治信仰主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以建立一个尽可能让人人满意、人人满足的公正、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 ,其目的是求实。在日常生活中 ,各种信仰往往相互交错 ,却不能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