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涂尔干是西方现代社会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对于社会学学科的核心问题——人与社会的自然及其关联——展开了深入思考与分析,并以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康德与卢梭的启蒙与理性思想为基础,建立了具有类型学与方法论意义的人性与社会自然的“心物二重性”思想,奠定了社会学学科体系中个人与社会的二元研究视角与路径.  相似文献   

2.
深入考察涂尔干学术思想的理论渊源,有助于更加清晰、透彻、全面地理解他的方法论.在涂尔干看来,正是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事实上为社会学这门新学科设定了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论法的精神>对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的影响主要有:为涂尔干在社会学中运用比较法提供了参照;是涂尔干社会形态学思想的重要依据;为涂尔干揭示社会领域的因果关系和确立社会学研究对象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3.
涂尔干把社会学看做一种道德科学,并试图为现代社会的社会秩序问题提供一种解决的路径。这种重建社会的方案是一种社会工程思路。从涂尔干的理论核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道德重建思想等方面,可以分析他的社会学理论中所包含的社会工程思想,而进一步的社会工程研究应该更多地转向社会理论的挖掘工作。  相似文献   

4.
郭景萍 《学术论坛》2006,(3):129-133
以作为社会事实的集体感情为法律的基础,强调现代分工社会中情感纽带的道德作用,力创“社会团结感”,是涂尔干集体感情主义追寻的理论和实践视点。涂尔干的基本思路是,把个人感情归结为集体感情,并用集体感情来解释社会的整合和社会的秩序。这种视角不仅把社会学对情感的研究与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区分开来,而且在社会学研究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法,分析了涂尔干的人性观、社会观、科学观和方法观,并认为其中的社会观,特别是“自然社会同构论”在这“四观”中处于核心地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涂尔干为什么被誉为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这个问题,而且为理解实体主义社会学的主要思想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研究一直缺乏对其中蕴含的理论思想作深入地探讨。本文通过梳理社会资本理论所遵循的社会学传统 ,将“过程性”和“嵌入性”作为社会资本的两个本质特征 ,并在“社会结构的网络化性质”这一框架下对“过程性”和“嵌入性”特征加以整合 ,以此作为社会资本理论的建构基础。这一分析框架突出了行动者权宜性行动策略对社会规范结构的建构和重构意义 ,以及人际关系互动所体现的行动者能动性对社会结构网络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公民社会培育的法治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普遍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外有关公民社会理论的讨论日益深入,但从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中展开现代公民社会起源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构问题的研究论著并不多见。把历史、理论与现实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分析现代公民社会起源与公民社会历史变迁,总结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经验教训,以推动我国“和谐公民社会”,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自觉实践,这对人文社会科学探索学科创新,从而更好地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实践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无疑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刊为此组织了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就现代公民社会起源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推动该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普遍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外有关公民社会理论的讨论日益深入,但从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中展开现代公民社会起源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构问题的研究论著并不多见。把历史、理论与现实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分析现代公民社会起源与公民社会历史变迁,总结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经验教训,以推动我国“和谐公民社会”,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自觉实践,这对人文社会科学探索学科创新,从而更好地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实践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无疑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刊为此组织了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就现代公民社会起源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推动该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普遍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外有关公民社会理论的讨论日益深入,但从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中展开现代公民社会起源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构问题的研究论著并不多见。把历史、理论与现实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分析现代公民社会起源与公民社会历史变迁,总结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经验教训,以推动我国“和谐公民社会”,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自觉实践,这对人文社会科学探索学科创新,从而更好地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实践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无疑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刊为此组织了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就现代公民社会起源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推动该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现代公民社会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普遍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外有关公民社会理论的讨论日益深入,但从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中展开现代公民社会起源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构问题的研究论著并不多见。把历史、理论与现实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分析现代公民社会起源与公民社会历史变迁,总结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经验教训,以推动我国“和谐公民社会”,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自觉实践,这对人文社会科学探索学科创新,从而更好地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实践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无疑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刊为此组织了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就现代公民社会起源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推动该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孙亮 《学术月刊》2022,(4):14-21
以“社会学”的名义去框定马克思,需要理解马克思与西方社会学之间的“革命”。对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建构原则的“社会性”缺乏深入关注,妨碍了我们对两者之间“革命”实质的理解,从而也会对建构马克思社会理论产生误导。以霍布斯与黑格尔为个案可以看到,“社会性Ⅰ”具有外在强制结构的特质,而黑格尔则更直白地在内在性维度的“社会性Ⅱ”层面为现代性重构提供方案。这两类思路也成为西方社会学在面对此问题时的基本思路。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切入,则可以看到,马克思指向的是“社会性Ⅲ”,他要求侧重面向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与人之行动的内在关联,从而在阶级与资本互动的逻辑上寻求人之存在方式变革,这也显示了马克思与西方社会理论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2.
涂尔干道德社会学的立足点有助于说明现代主体的建构过程,即道德的社会性是理解道德本质和作用的核心,而各种各样的主体形式是一系列社会建构的结果。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的个体权利也是社会历史作用的结果,是随着社会的个体化而产生的,个体权利并不具备原始的、固有的自足性,这可以追溯到人格的宗教起源。个体人格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主体的最重要的来源——个体主义的兴起,这些在涂尔干看来都是社会分类建构出来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社会分工是马克思与涂尔干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他们分别从不同的立场与视角对社会分工的内容、功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的路径走向方面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系统的探讨,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对比马克思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思想谱系,不仅可以进一步推进并拓展社会分工的理论研究,而且对深入理解现代人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前现代到现代的社会学考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从前现代到现代的演变,现代化的宏大过程铸就了其现代性意涵也凸显了其“问题性”意义。从社会学的视野看这一演变过程,能够使我们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会与社会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对于社会学的独特意义、它在社会学中具有的基本和核心地位,从而使我们对于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中的重大问题的探讨获得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温莎 《理论界》2014,(6):87-8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功利主义追求物欲的观念越来越支配着当今的中国社会,道德被束之高阁,社会危机频发。在社会学领域中,一直以来都有诸多大师在社会科学中发起反对功利主义运动,涂尔干和莫斯就是其中的先驱。涂尔干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从现代经济的分工原因及后果中看到了道德性的因素,并将其视为实现社会团结唯一可能的途径。莫斯对于礼物交换的研究,超越了涂尔干理论中神圣—社会与凡俗—个体的二元对立,揭示了身体与灵魂、自我与他人融为一体,同是处在物质联系与道德纽带中的"总体性社会事实",进一步回答了"人性/社会如何可能"的问题,是对正统经济学"去道德化"倾向的一个有力的批判。回顾涂尔干和莫斯的相关研究,能够深刻体会到两位法国的社会学大师面对社会失范时的人文主义情怀,有助于引领经济社会学的转向,使之与道德分析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布迪厄对涂尔干客观主义社会学的批判性继承出发,对其社会学方法规则进行了理论性探索。涂尔干指出,社会学要想成为一门真正的社会科学就必须与各种浅见和成见划清界线并将独立于行动者意识与意志的社会事实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另一方面,布迪厄则主张应该将受涂尔干排斥的“行为者的浅见和成见”同样视为社会事实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他确立了自己的社会学方法规则:社会事实除了如涂尔干所主张的那样是一个独立于行动者意识与意志、具有强制力的外部事物之外,还应该包括行动者所持有的关于社会世界的基本表象。布迪厄的超越方法论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对立的社会学方法论如今已成为社会学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方法论范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吉登斯和他的现代性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性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当今西方社会思想领域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以其深刻的分析、完整的体系和独到的观点而倍受人们瞩目。在本文中 ,笔者总结了现代性的含义 ,并着重分析、介绍了他的“非连续性的现代史观”和他关于现代性的四个维度的理论。在此基础上 ,笔者把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放在现代社会学理论的背景之中 ,将这种思想与利奥塔的“后现代”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等当代研究现代社会的主要理论流派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还结合哈贝马斯与利奥塔关于“现代性”的论争总结了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特点 ,明确了这些理论研究现代社会的不同侧重点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8.
“制度”一词早在 19世纪就由斯宾塞引入社会学领域 ,到法国的社会学家涂尔干那里已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了。近年来 ,关于制度研究的各种理论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而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在现代与以往的对“人”的研究中 ,制度层面却往往是最易被忽视的一面。这里的制度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而自觉建构的各种规范体系 ,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等。从制度方面研究人 ,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寻找一种制度 ,能够最有益于人的生存与发展 ,最有利于社会正义。一、传统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涂尔干似乎是一位专注于道德事实的经典作家。然而,当读者认真研读涂尔干的道德理论时,很难不发现一些事实,也很难不遇到一些疑惑。一个事实是,涂尔干在他的思想成熟期,先后发展了两个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道德理论。另一个事实是,涂尔干系统且有意识地把风俗、习惯和处境这类概念排除于自己的道德理论之外。从上述两个事实出发,笔者的疑问是,为何涂尔干会发展出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道德理论?如果涂尔干不是无意地忽略了风俗和习惯的概念,那么他的道德理论真正想要回答的社会学问题又是什么?本文通过对涂尔干的两个道德理论的清晰勾勒和比较,认为涂尔干的理论所要回答的真正的社会学问题是:(1)是否存在着一般的集体行动者,与人们通常所说的个体行动者有着性质的区别?(2)如果存在着一般的集体行动者,那么在一定的环境中,一群分散的、孤立的个体行动者如何建立起一个集体行动者?  相似文献   

20.
涂尔干是首先运用社会学方法系统考察并创造性地构建了一套经典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的社会学家,其道德教育理论范式可称之为"道德教育社会学"。涂尔干是"道德教育社会学"这一学科或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创立者。无论是对道德教育功能、目的、内容,还是对道德教育研究方法的社会学论证,其道德教育社会学都独辟蹊径、自成体系,奠定了这一学科领域的经典方法论基础,并不断焕发出契合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学术生命力。惟有从其"道德教育社会学"的整体视域而非囿于某一碎片化的具体观点的微观分析出发,方能寻绎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真义及其道德教育研究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