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金元间词体创作明显地经历了雅化和返俗的过程,在这中间有两个值得注意的词人,即北宋后期的黄庭坚和金元之际的元好问。黄庭坚的时作俗词以及元好问的常作雅词,反映了词体风格转型时雅俗流变的情况,也表明了他们都是恪守词体特质的词人。  相似文献   

2.
雅俗之辨,其实就是文化与文化观念的差异,亦即士大夫所代表的精英文化(雅的层面)与大众所代表的通俗文化(俗的层面)的对峙。在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中,无不存在着一种雅俗之辨,即雅与俗的两分。然究之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乃至行为实践,其中所呈现出来的两大趋势,无论是由雅趋俗,还是由俗返雅,尽管是时代风气的表征,但其最后的归趋则是经历了雅俗互动之后的雅俗兼备。  相似文献   

3.
确定俗词的内涵与外延,是开展俗词研究的前提。传统词学多从雅俗之辨的角度论述俗词,认为俗词即语言俚俗的艳情词,当代学者对俗词的定义异见迭出,尚无定论。通过总结历代学者有关词之雅俗的诸多评论,依据唐宋民间俗词特别是敦煌曲子词的文本内容,结合唐宋文人俗词的创作实际,可以从语言特征、表达方式及题材取向等方面,为俗词确立一个比较恰当中肯的定义。所谓俗词,其内涵包括题材的适俗性、表达的直露性、语言的浅俗性和审美功能的消遣性,其外延则包括民间俗词和文人俗词两类。  相似文献   

4.
雅俗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和俗是一对内涵丰富的审美范畴。在文学批评中常常用来作评判标准之一,至今在文艺评论中也屡见不鲜。评论中往往涉及到雅俗的问题,对雅和俗的评价存在相当分歧。鉴于有些文章对雅和俗丰富内涵和外延尚缺少深入了解,对雅俗概念的使用过于轻率简单,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一点看法。 雅者俗之反也。刘勰说:“雅俗异势”(《定势》)。古人往往对举而论之。雅和俗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体裁、语言、思想内容。严羽《沧浪诗话》云:“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按现代分类,句、字、韵属于语言范畴,严羽所分亦即上述三个方面。下面我们就由此探讨雅和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有宋一代,"帘"意象在词中的运用层出不穷。作为屈指可数的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中自然也少不了带着些许闺阁色彩的"帘"。帘——这个看似普通的意象,却在李清照的肆意挥洒之下构筑出了独特的审美境界。时而高卷、时而低垂的状态,亦隐含着词人所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雅俗论在宋代诗话批评中首次得到充分地展开 ,其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高标去俗崇雅 ,将其视为诗作审美的普遍美学原则 ;二、辨分雅俗之别 ,执着于从不同角度对两者本质内涵及其特征展开论评和界定 ;三、倡导以俗为雅 ,探析从内在接通雅俗的必要性及其所内蕴的艺术审美机制。这深刻地影响了有宋以来的诗歌实践及其理论批评  相似文献   

7.
《全清词·雍乾卷》共收词人近1000家,词作35000多首。然由于清代词籍的复杂性,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诗文集及地方志等,为之补录词作50首,以备续编采择之需。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词作中存在"雅俗并存"的特点,其雅词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这类词严格遵循着"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温柔敦厚,委婉含蓄,其中不少词寄托着作者宦海浮沉的身世之感.其艳词大多比较直率大胆,明显受到南朝乐府民歌和梁陈宫体诗的影响,下笔相当开放.欧阳修词作中这种"雅俗并存"的特点,与他所处的特定的时代文化氛围及他本人传统的词学观有很多关系.  相似文献   

9.
焦印亭 《中州学刊》2008,(2):207-210
史达祖是南宋中叶的著名词人,与姜夔齐名.其词作属于醇雅正宗,其词风与创作方法泽被后世、影响深远.近百年的史达祖研究,虽然在词人生平事迹和词作艺术风格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展,但总体看来,对词人生平事迹的研究还不到位,有待进一步细致、深入的总结;其晚期作品和表现平戎报国之怀的作品,几乎无人提及.当今,对史达祖的研究需要进入更加深入广阔的层面.  相似文献   

10.
曹明升 《晋阳学刊》2006,(6):104-108
清人着眼于周邦彦与柳永均有雅俗二维复合的特质,均通音律、工长调以及在笔法、结构上存在承继关系而将这两位在宋代地位甚为悬殊的词人组合起来进行比较论述。这种合论实质上是清人借二者的某些共同特质来表达自己的词学思想,如对周、柳雅俗风格前后不同的评价反映出的正是清人雅俗观念的变化轨迹。比较合论的批评方法虽能展现周、柳二人的完整风格,但也把词人的非主导风格过于放大,从而影响词人在清代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1.
试论李清照词“花”的人生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金华 《东岳论丛》2005,26(4):94-97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词作不少写到棠、菊、梅、桂等花木。海棠之感,菊之恋,梅之怨,桂之闲,正好形象地构成了她人生和心灵的发展轨迹,有力地呈现了她所具有的心理和品格特征。毋庸贬低或拔高其意义,应还其作为伟大女性词人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2.
袁雷 《理论界》2012,(11):130-132
黄人为清末民初重要词家,所作诗余,于晚唐五代两宋名家取法颇广,各有得失。因天分学力所限,黄人虽能作有境界之词,然未能自标一家,成有境界之词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典词学雅俗呈现之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四个维面:一是雅俗呈现与情感表现关系之论的承传;二是雅俗呈现与主体学养关系之论的承传;三是雅俗呈现与语言运用关系之论的承传;四是雅俗呈现与词作审美表现关系之论的承传。上述几条线索,从不同视点上展开了词学雅俗呈现之论,多元化地展示出古典词学雅俗创造论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4.
刘兴晖 《船山学刊》2007,1(4):158-161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郑文焯前期词作清丽秀逸;而后期词作则多为以长序为表现形式的词学词和考证词,借词为词学阐释之载体,以词序为考证背景的叙事工具,是晚清"以学入词"现象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5.
金代女真词人传世词作并不为多,其嬗变历程却颇具特色.金初完颜亮虽多学宋人,却词风朴野,气象宏阔,颇多雄霸之气,是金代女真人词的第一次真切展示;金代中期的世宗与章宗之词作,或谈禅说理,或咏物摹象,词风渐趋柔婉;金代后期的完颜璹在词中屡屡表达自己对于日渐败落政权的忧虑情怀,多有黍离麦秀之感,词风亦融合南北,词艺亦臻于纯熟,是金代女真词人之集大成者.从完颜亮到完颜璹.金代女真人词在一百余年间中逐渐走向成熟,体现了女真人在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上所走过的一条汉化与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6.
据现有资料,韩国高丽词坛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有名字可考的词人计有16人词作139首,曾作词但作品没有流传下来的词人14人,无名氏作品在3首以上。前人对高丽词的界定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澄清。对高丽词坛的作家作品搜集不够全面,应该还有一些词人词作有待发掘。  相似文献   

17.
陈亮为南宋稼轩派词人,其词深受辛弃疾影响,故研究辛词对陈词影响之文众矣,然研究陈亮对辛弃疾词作影响者却鲜见。文章试从二人唱和词着手,不仅阐明陈亮"以论为词"的词作方式对辛弃疾词作产生的影响,更为突出的是研究陈亮本人作为一个意象在辛词中的构建及其所散发出的恣肆意气对辛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人誉为"易安体".李清照词在中国词坛上独具一格,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对“雅”、“俗”这一对范畴的界分及评判标准的历史流变——儒家以“和”、以“古”、以“正”为雅,道家以清、奇、高、逸为雅,两家见解不同,但都坚执雅俗对立的二元思维,都是一种文化贵族心理;明代中后期出现了淡化雅俗绝对对立、否定贵雅贱俗的倾向,清代花雅之争也以花部代替雅部告一段落.文章得出的结论是,雅俗是一对历史性的概念范畴,其对立是相对的,应剥落其中的意识形态色彩,尊重它们作为大众表达情感之手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在文艺中,雅与俗的价值区分十分重要,因为它是区分雅俗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雅的价值在于它实现的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俗的价值在于它实现的是对人的日常关怀.雅俗审美是人的精神需要,应该兼顾,不宜偏废.值得注意的是,俗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出现负面倾向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人们应该注意区分俗中的具体品位,自觉抵制文艺中低俗、庸俗、鄙俗等不良的审美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