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律师调解制度彰显了律师法律服务专业性与调解制度便捷性的优势特点,对于推动矛盾纠纷解决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律师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经由京津冀地区律师调解制度运行的实证考察发现:当前律师调解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本质属性尚需明确、角色冲突亟需化解、调解协议效力保障尚不清晰以及配套制度仍需完善的实践困境。针对律师调解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明确律师调解制度本质属性、化解律师调解制度角色冲突、保障律师调解协议效力、完善律师调解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2.
律师调解制度彰显了律师法律服务专业性与调解制度便捷性的优势特点,对于推动矛盾纠纷解决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律师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经由京津冀地区律师调解制度运行的实证考察发现:当前律师调解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本质属性尚需明确、角色冲突亟需化解、调解协议效力保障尚不清晰以及配套制度仍需完善的实践困境。针对律师调解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明确律师调解制度本质属性、化解律师调解制度角色冲突、保障律师调解协议效力、完善律师调解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3.
法学界对调解制度的研究比较充分,但对作为调解主体的人民调解员研究尚不足,个案化实证分析较少。在理论假设上,"台湾村"的人民调解员应具备以下角色:法律角色、政治角色、务实角色和民族角色。通过在河南省"台湾村"的实地调研,发现理论假设存在信任缺失和角色失衡的问题。基于此,对调解制度作出反思,并对"台湾村"调解员的角色调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律师职业伦理以利他性为中心。调解程序中律师的使命则应致力于向当事人提供法律信息,以利于当事人而不是代替当事人作出正确的决定,促进当事人自治的实现。但律师自身的利益诉求和职业惯性有可能成为承担这一使命的障碍。因此,应该建立律师参与调解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包括将法律援助引入调解程序、改革律师收费制度、建立相关费用的分散化机制等,以保障当事人接近律师的权利。此外,律师还可以通过直接担任调解员和参与律师的和解制度等方式促进合意的纠纷解决。  相似文献   

5.
用社会学理论探讨青年编辑的社会角色是一个新的视角,青年编辑角色扮演中存在角色意识模糊、角色冲突、角色混同等问题。鉴于此,从强化青年编辑的角色意识,正确化解角色冲突,明晰角色间各种关系等方面为青年编辑提供角色扮演的路径选择,以期有益于编辑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作为基层法治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关键抓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遭遇诸多挑战。在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实践中,除了制度建设之外,还应该关注村(居)法律顾问这一关键行动者。在广东省G市,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运行成效不彰的原因在于村(居)法律顾问陷入了“角色混乱”,体现在“角色冲突”“角色妥协”与“角色失范”三个层面。“角色混乱”困境从根本上源于村(居)法律顾问制度逻辑的内在紧张性、国家“送法下乡”与基层“迎法下乡”的张力以及担任村(居)法律顾问的律师个体因素。因此,要使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运行有效,必须重视制度与行动者之间的互嵌,在优化制度设计的基础上简化村(居)法律顾问的“角色”并增强村(居)民的法治获得感和认同度。  相似文献   

7.
用社会学理论探讨青年编辑的社会角色是一个新的视角,青年编辑角色扮演中存在角色意识模糊、角色冲突、角色混同等问题.鉴于此,从强化青年编辑的角色意识,正确化解角色冲突,明晰角色间各种关系等方面为青年编辑提供角色扮演的路径选择,以期有益于编辑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化的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要不断地扮演或转换各种角色,而角色的扮演或转换往往伴随着角色冲突的发生。角色冲突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对于角色的转换准备不足、群体社会化不一致、角色人格与自然人格的冲突等都会引发角色冲突。可以通过个体心理的准备、规定角色行为特点规范化、角色合并法、角色地位变换法、将角色按其重要性进行分层、在生活中学习扮演角色的技巧、举行某些仪式等方法实现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传统调解制度在我国社会历史进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调解制度在具体模式上与现代调解存在很大差异,如调解员的介入方式和主持调解的过程。此外,中国传统调解模式并非都是以当事人为主导,中国传统调解员在很多时候会对调解程序及实质问题进行主动掌控,比如给出实质性建议等。  相似文献   

10.
调解制度以其灵活、便捷以及节约成本等特点,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中调解制度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应设立专门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贯彻落实"三方原则",组建专业性的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赋予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相似文献   

11.
人民调解制度发端于陕甘宁边区的民事调解制度,在解决民间纠纷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弱化的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调解制度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必要从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整体素质、加强经费保障、强化与法院调解的衔接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全员导师制是高校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实施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制度,由于缺乏有效检查监控、导师与其他教育者及自身的角色冲突、学生角色意识差等原因,本科生导师大都存在角色目标模糊、角色内容混乱、角色路径依赖等问题,影响了导师制实施效果。导师应明确角色定位,形成先进的指导理念,掌握必要的知识能力,处理好角色冲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各级政府税收存在竞争特性。国内税收竞争中存在各级政府扮演多重角色冲突。结合法律规范对各级政府角色的预期,发现政府角色扮演与角色预期不一致导致了税收竞争及其治理中的政府角色困境。同时以角色调试、制度修正与行为纠偏为基础,达成税收竞争各级政府角色认知一致,理顺税收竞争治理法治化逻辑。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缺乏兼容性政策保障,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感淡薄、融入乡村生活的认知匮乏等挑战。新生代乡村教师同“乡村人”的身份差异、乡村学校的边缘化地位以及乡村教师的新使命使得新生代乡村教师存在观念认知、文化以及情感方面的角色冲突,需要从加强职前教育角色嵌入、强化职业岗位角色实践、引领乡村教师角色反思三个方面对新生代乡村教师进行角色重塑。  相似文献   

15.
法院专职调解员制度是实现调审分离的重要举措。该文以法社会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对X区法院专职调解员制度的实证考察,发现该制度的组织结构呈现"科层制"特征,并按照"诉前—诉中"双轨制的运行程序开展调解活动,在案件分流、防止法院调解裁判化、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等方面作用显著。但法院专职调解员制度在组织结构与运行程序上仍存在问题,需从优化人员组成、健全管理机制、运用合意诱导为主强制为辅的启动方式、畅通部门衔接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与其他职业群体相比,律师政治参与具有技术优势、职业优势和角色优势:律师较强的言词能力、组织能力和特殊的程序技术、法律思维方式、代理方式,决定着律师政治参与具备技术优势;个体开业比较自由,时间可以自主支配,工作方式和获得收入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决定着律师政治参与具备职业优势;律师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社会接触面广泛,地位中立,容易为各阶层接受,决定着律师政治参与具备角色优势。当然不同国家不同个体的律师政治参与的优势大小有所不同,这种优势的发挥受制于一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影响,同时又与政治决策者的态度和律师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论律师政治参与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其他职业群体相比,律师政治参与具有技术优势、职业优势和角色优势:律师较强的言词能力、组织能力和特殊的程序技术、法律思维方式、代理方式,决定着律师政治参与具备技术优势;个体开业比较自由,时间可以自主支配,工作方式和获得收入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决定着律师政治参与具备职业优势;律师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社会接触面广泛,地位中立,容易为各阶层接受,决定着律师政治参与具备角色优势.当然不同国家不同个体的律师政治参与的优势大小有所不同,这种优势的发挥受制于一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影响,同时又与政治决策者的态度和律师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进行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是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但在不同的时期,政府的主导作用具有不同的特点,即进行着角色的转换。本文试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揭示制度变迁进程中政府的角色转换,分析角色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讨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进程中如何正确定位政府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构“个体选择的制度情景”分析模型,发现知识机制是决定矛盾纠纷当事人选择司法诉讼、行政裁决还是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纠纷的主要机制,即法官、行政人员和人民调解员携带的知识差异影响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因此,面对人民法院“诉累”现象,制度设计者必须站在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高位上,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人民调解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前哨功能,逐步减少诉讼调解、行政调解活动,督促法院专注于审判本职,督促政府致力于服务本分,从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氛围。具体而言,包括三条建设方略:一是加强法官对人民调解的指导,支持非庭审法官成为人民调解员;二是购买律师服务,鼓励律师成为人民调解员;三是将人民调解设置为法院受理部分民事纠纷案件的前置条件。  相似文献   

20.
诉调对接与和谐司法关系密切,其本身具备解纷、效率及秩序三大价值。但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案件受理类型不明确、诉前调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民调解员物质保障不力、对接模式存在不公正隐患等问题。因此,应明确诉前调解受理范围,规范诉前调解期限,建立合理的人民调解员选任机制,加强人民调解物质保障,实现诉前法官与诉讼法官的分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