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作为线下医疗健康服务的补充对缓解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信任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石对在线的医患关系有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中的医患信任问题。        有诸多因素影响医患信任,医患信任的提升对患者的行为意向也有积极影响。以在线医患信任为核心,重点从患者角度研究在线医疗健康网站中医患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个人、网站、医院和医生4个方面的影响。同时,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从宏观上也会影响在线患者信任和患者行为意向,也将其纳入分析。基于此,以信任模型的概念框架以及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等理论为基础构建模型,提出9个假设。以有在线医疗健康网站中服务经验的用户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研,获得271份有效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除个人信任倾向外,医患信任影响因素中的网站、医院和医生的可信度均对在线患者信任有显著影响,其中网站因素的影响程度最高,在线患者信任也显著影响患者行为意向。感知收益和感知风险对在线患者信任也有显著影响,但对患者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        将医患信任的研究从线下延伸至线上,探讨在线患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为研究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中的患者信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线社交网络的持续发展和公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促进了在线健康社区的兴起和繁荣。健康社区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获取医疗资源并分享知识、经验和情感的开放式平台。由于其在为用户和患者提供丰富的医疗信息和知识资源、满足用户间的社交需求等方面表现突出,近年来,国内外在线健康社区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社区的各种行为中,发帖和回帖是社区中用户社交行为的重要体现,是维系社区繁荣的根本,因此对社区中用户回帖行为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糖尿病在线健康社区甜蜜家园网站为研究对象,基于该网站2015年1月~6月的社区发帖和回帖数据以及所有用户的个人信息数据,构建健康社区的用户回帖有向网络,该网络包含边和节点两部分属性信息;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探讨该网络中网络结构和节点属性对回帖网络形成的影响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回帖网络同时具有互惠性和传递性特征,互惠性表明社区中的用户倾向于互相回帖,传递性表明该网络有很好的发展潜力。节点属性对用户回帖行为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其中,用户倾向于对同质性(类型同质性)用户回帖;社会资本(如好友数量、活跃度)高的用户能获得更高的回帖概率;大量给他人回帖的用户和新用户更易获得他人的回帖。        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在线健康社区中用户行为机理的研究范式,以及电子健康、在线社交网络、健康社区、论坛回帖行为等领域的研究,并对社区的管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有利于指导社区的设计机制,如鼓励新人多发帖、引导有较大影响力的用户(如管理者和活跃度高的用户)发帖互动、进一步促进同质用户间的信息交流等,这些机制进一步促进和引导论坛中用户间的信息交互,对论坛持续繁荣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线健康社区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在线健康社区进行健康管理。改善和提升健康状况是用户参与社区的主要动机,更是在线健康社区得以存续和发展的关键。因此,探讨在线健康社区背景下用户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成为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尽管已有大量在线健康社区的研究探讨过社会因素(来自于他人的社会支持)对于健康状况的影响,然而这些研究却忽视了个人因素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个人目标和性别差异)。        基于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整合社会支持、个人目标和性别差异的相关理论,探讨在线健康社区中用户获得的社会支持和个人目标对于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用户的性别差异对于社会支持、个人目标和健康状况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收集真实在线健康社区中1 405个用户的相关信息作为研究数据,建立模型验证研究假设,利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和实证模型进行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从情感和信息等方面影响在线健康社区的用户,社会支持的数量积极影响用户健康状况的改善程度;个人目标与用户本身自律的内在需求相关,个人目标积极影响用户的行为和健康状况;性别差异具有调节作用,即社会支持对于女性用户的影响比男性用户更强,个人目标对于男性用户的影响比女性用户更强。        探讨个人目标对于在线健康社区用户健康状况改善的影响,研究用户之间的性别差异对于影响因素与健康状况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在线健康社区用户和设计者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电子健康的产生和发展为解决现阶段医疗资源的紧缺和分配不均、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而当前关于该方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尚不完善,亟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和探索。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电子健康服务包含的4个主要方向(即健康大数据分析、基于数据的健康评估和疾病预警、服务管理和价值创造、服务管理实践)进行回顾和梳理,并对中国的研究和实践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子健康服务管理的实践和研究现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由于健康数据的多源性导致的信息管理问题、多参与方导致的服务管理问题和管理实践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康大数据分析方法、数据驱动的健康评估和疾病预警、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健康服务过程和管理机制研究、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健康可持续性价值创造机理研究和管理实践研究5个未来研究方向,健康大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有偏样本数据检验和矫正方法、纵向研究中健康大数据分析方法、中文医疗信息处理,数据驱动的健康评估和疾病预警包括基于电子病历和移动医疗的个人健康评估和疾病预警、基于电子病历和社交媒体的群体疾病监测和预警,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健康服务过程和管理机制研究包括用户决策、服务传递和服务管理,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健康可持续性价值创造机理研究包括用户持续使用、反馈有效性,为今后的电子健康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移动购物是提供购物服务的一种移动商务模式,它真正实现移动与购物的完美结合。随着移动购物的普及,移动购物用户的持续使用问题引起普遍关注。现有用户的留存率不仅影响移动购物企业的盈利水平,也是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因此,研究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移动购物企业在当前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有重要意义。        基于沉浸理论、隐私计算理论和已有的相关研究,聚焦用户移动购物的体验,从移动购物应用特征和用户个体特质双重视角出发,将移动购物的用户体验划分为沉浸体验特性、沉浸体验权衡状态、沉浸体验结果3个阶段,构建移动购物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三阶段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Spss 19.0和Amos 22.0对收集的346份有效数据进行结构方程路径分析,以验证提出的研究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体现移动购物应用特征方面的感知质量、感知交互和感知愉悦显著提高用户信任,感知愉悦的影响最大,感知质量和感知愉悦显著缓解用户的隐私担忧;体现用户个体特质的涉入度和自我效能对用户信任产生积极影响,专注度和涉入度能够缓解用户对个人隐私的担忧;用户通过信任和隐私担忧的权衡决定是否持续使用该移动购物应用,且信任和隐私担忧通过影响自我披露意愿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        研究结论不仅为学者全面而深入探究移动购物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移动应用开发商和移动服务商开发设计有效的移动购物应用,提高现有用户的留存率,进而促进移动购物企业盈利提供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健康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学者和医疗健康从业人员越来越关注健康信息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在Facebook、Twitter和WhatsApp等众多社交媒体平台中,微信朋友圈因其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相结合的特性而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健康信息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健康信息接收者在朋友圈子中的传播意愿。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微信(特别是朋友圈)中电子健康信息的哪些特点促使用户对其进行传播。        聚焦依托医疗健康类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以信息传播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从传播者内在动机的视角,研究微信用户在朋友圈传播电子健康信息的行为的影响机制。梳理信息传播和人际交流的相关研究,从信息内容的社会特征、情绪特征、功能特征3个维度中选取7个变量,提出研究假设和模型。进一步,选取医疗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健康信息,采用大规模在线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并通过R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广义线性回归分析,以验证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的社会特征(有趣性、新颖性、正确性)、情绪特征(令人惊叹性、积极性、富含情绪性)和功能特征(有用性)均对电子健康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具有显著积极的影响,对电子健康信息的传播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富含情绪性、有用性和有趣性。        研究结论为电子健康服务平台的运营策略提供一定的实践建议,运营者在撰写健康类文章时应当提高话题和内容的有趣性和新颖性,保证信息的正确性,注重通过情绪的渲染使信息内容富有感染力,尤其积极情绪和令人惊叹的情绪,并突出对用户的实用价值。通过以上方式,可使受众乐于阅读并转发健康信息,提高电子健康服务平台的用户参与度和关注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使用智能健康硬件进行个人健康管理,智能健康硬件的采纳和使用行为也逐渐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智能健康硬件采纳和使用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用户在静态时点上的持续使用或中止行为,忽略了用户在中止使用智能健康硬件后重新使用的现象,即间歇性中止行为。        基于矛盾态度和情绪波动的视角,构建智能健康硬件用户间歇性中止模型,并检验态度不稳定性在矛盾态度与间歇性中止之间、情绪唤起波动在情绪效价波动与间歇性中止之间的中介作用,进一步检验模型各路径的性别差异。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428份智能健康硬件用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对智能健康硬件的矛盾态度将带来态度不稳定性,并进而影响用户的间歇性中止行为,态度不稳定性也部分中介矛盾态度对间歇性中止行为的作用;用户对健康硬件的情绪效价波动正向作用于情绪唤起波动,进而促进用户的间歇性中止行为,情绪唤起波动完全中介情绪效价波动对间歇性中止行为的影响;对于间歇性中止行为的性别差异检验发现,男性样本中各路径的作用均显著强于女性样本。        研究结果阐述了矛盾态度和情绪波动对智能健康硬件用户间歇性中止行为的深层次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①将当前技术中止的概念拓展到用户间歇性中止,并厘清了间歇性中止的关键研究问题、概念内涵、变量维度及其与技术完全中止的区别,进一步丰富了技术采纳后行为的研究框架。②基于态度和情绪的理论框架,从矛盾态度和情绪波动的视角探讨智能健康硬件用户间歇性中止行为的影响因素。由于消极态度和负面情绪仅可以解释技术中止行为,无法准确解释间歇性中止,因此矛盾态度和情绪波动的引入,一方面为解释间歇性中止提供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当前信息系统领域个人情绪和态度的理论研究。③性别差异的检验有助于加深当前对于不同性别用户采纳和使用智能健康硬件的理解和认识。此外,研究结果有利于智能健康硬件服务商准确理解并把握用户购买后行为,为电子健康行业的发展提供实践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用户在线分享成为人们进行线上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社交平台上,人们可以选择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用户,这些用户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普通人群。人们在社交平台的发帖行为可以分为发原创帖和转发别人的帖子两种,发帖的数量和质量直接与平台的收入挂钩,因此如何鼓励人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成为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         着眼于用户关注类型(意见领袖和非意见领袖)和发帖类型(原创帖和转发帖)对自身发帖行为的影响,采用从新浪微博获取的相关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用户关注类型和发帖类型对自身发帖行为的影响,并运用工具变量的方法解决相关内生性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意见领袖的发帖数(无论是转发帖还是原创帖)对自身发帖行为具有正向影响,非意见领袖的原创帖数对用户的发帖行为有正向影响,转发帖数对用户的发帖行为有负向影响。这是因为意见领袖很少与用户进行互动,做为信息的传递和扩散者,意见领袖的存在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发帖素材和来源,对用户的发帖行为产生纯粹的外生影响。然而非意见领袖的转发帖很大程度上会挤压粉丝用于发帖的时间,从而抑制粉丝的发帖行为。         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意见领袖和非意见领袖在社交平台的作用,洞悉用户发帖背后的动机。对于平台企业来说,营销人员可以根据用户关注的类型进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从而提升平台的活跃度。建议平台企业的营销方案要因人而异,多采取个性化营销。  相似文献   

9.
杨宝臣  张涵 《管理科学》2016,29(6):2-16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在全球债券市场排行中紧跟美国和日本债券市场,已跃居世界第三。与此同时,中国债券市场亟需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在2005年之前,中国债券市场被认为符合预期假说,即长短期债券间不存在风险溢价。 由于预期假说假设投资者偏好为风险中性,而实际市场中的投资者偏好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债券市场风险溢价应长期存在。为研究该问题,直接关注零息债券持有期超额收益,力求捕捉风险溢价的时变特性。在Fama-Bliss和Cochrane-Piazzesi溢价预测模型的研究框架下,利用中国远期利率特性,构建远期利率差和远期利率组合两种预测因子。采用两种因子分别对中国债券市场风险溢价进行预测,探讨中国债券风险溢价的时变性。选取2006年至2015年中国零息国债即期利率数据,该区间能够完整覆盖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期,并涵盖金融危机时期或货币政策松、紧期。在此基础上,将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引入预测模型,与远期利率组合进行多元预测对比,揭示远期利率所暗含的经济信息。此外,为充分验证预测结果的鲁棒性,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和样本外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预期假说在中国债券市场不成立,即中国债券市场存在明显的时变风险溢价,并且风险溢价随着期限的增加而升高。研究还发现远期利率组合的预测能力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自身蕴含了大量的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信息,能够反映出经济状况对风险溢价的影响;另一方面,该组合属于水平型因子,能够很好地解释风险溢价中占比最高的成分,因此占优于远期利率差这种斜率型因子,更好地刻画风险溢价中的系统性部分。        准确刻画时变风险溢价不仅可以辅助投资者进行交易决策,而且有利于更精确地构建中国债券理论期限结构。一个合适的利率期限结构能够指导中国政府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有助于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完善中国债券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理性认知的经典技术接受理论已经难以全面解析用户对于支付服务的使用行为和意愿,与此同时,用户附着在各种移动支付服务上的情感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一些新兴小众产品,用户投射在其上的情感强度很可能潜在地成为其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一种小众支付服务的Apple Pay,自上市以来,用户的使用意愿低一直是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用户对Apple Pay的使用意愿。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结合情感依恋视角,构建用户对Apple Pay使用意愿的理论模型,并探究情感依恋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的机制。为验证研究假设,在线收集202份有效问卷,采用SmartPLS 2.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感知收益、社会规范和移动支付经验对用户使用Apple Pay的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情感依恋对用户使用Apple Pay的意愿有显著的直接作用,还会显著削弱感知收益和移动支付经验对用户使用Apple Pay意愿的正向作用,并边际增强社会规范与用户使用Apple Pay意愿之间的关系。         在理论层面,界定了情感依恋对于用户采纳Apple Pay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技术接受理论,并将情感依恋和计划行为理论统一到一个理论框架内。同时揭示了情感依恋会降低用户采纳Apple Pay时的条件要求,可以为后续对非理性因素的研究提供思路。在管理实践层面,研究结果也对Apple Pay这类小众产品在技术趋同而又竞争激烈环境下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