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美国总统的宪法观,具有多方面的学理价值。美国总统在竞选演说中对宪法的论述,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强调宪法保护公民权利,这是杜鲁门、肯尼迪与克林顿论述宪法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是表达对宪法的信仰、赞扬与尊奉,这是福特与卡特论述宪法的基调。这两个方面启示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根本法”并未彻底揭示宪法的特质,宪法的特质在于它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是保护人权的根本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美国总统的宪法观,具有多方面的学理价值。美国总统在竞选演说中对宪法的论述,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强调宪法保护公民权利,这是杜鲁门、肯尼迪与克林顿论述宪法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是表达对宪法的信仰、赞扬与尊奉,这是福特与卡特论述宪法的基调。这两个方面启示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根本法"并未彻底揭示宪法的特质,宪法的特质在于它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是保护人权的根本法。  相似文献   

3.
4.
在近期国内少数民族暴恐事件频发的情势下,在中美加强反恐合作的会议上,美国打击恐怖主义所持的"双重标准"反复被提及。本文从学理层面提出思考美国反恐缘何持双重标准,从话语安全的研究途径,呈现美国有关"基地"组织和"东突"组织的安全话语。文章通过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呈现的有关恐怖主义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安全话语,再现美国对恐怖主义持有完全不同的认知,并引入国家身份的视角诠释美国为何对打击恐怖主义持有双重标准。这对加强中美在反恐议题方面的合作,减少相互误解,促进两国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2006年度《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基本继承了2002报告的三大重点,即用“先发制人”手段打击恐怖分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加强与大国的合作、在全球促进经济繁荣与政治民主,但凸现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几个调整的新动向。美国仍在致力于谋求本国的“绝对力量优势”和“绝对安全”,向多边主义的“回归”是不彻底的,推行“先发制人”和“有效民主”政策背后的动机尤其值得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6.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面审视资本主义国家权力运行及其规律,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的科学内涵,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当代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对此,我们要通过对大变局下资本主义国家地位和职能演变的考察,深化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民族国家本质的认识;通过对原初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研探,明确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析、剩余价值理论的逻辑线索对于理解国家问题的方法论借鉴;通过对当下时代问题和错误社会思潮的辨析,明确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国家建设和治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阅读美国总统在告别演说中对宪法的论述,不难得出“大国尤需宪法”的重要启示。具体说来,不论是大国崛起,还是大国法治,都格外需要宪法的润泽;大国尤其需要至上的宪法与至善的宪法,完治是宪法至上与宪法至善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实施效果与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制定于20世纪60年代,作为国际上最早出现的环境基本法,它在环境保护理念、制度和程序构建等方面有突破性的规定,至今仍能体现立法者的前瞻性.该法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实施历程,在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政府综合决策等方面,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为后人研究环境基本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9.
保障海外国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各国都普遍认同的最为基本和最重要的海外利益。美国的海外利益遍布全球,其霸权行径成为其海外国民权益遇险的根本原因。然而,其强大的国力又为其海外国民权益保护提供政治、外交、军事等保护措施。随着我国海外利益的延伸,我国公民在海外遭遇的非传统安全威胁越来越频繁,我国应借鉴美国海外公民权益保护的合理措施,建立我国海外公民合法权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美国联邦党人的共和制和联邦制思想过去一直受到重视,但他们建立强有力中央政府的主张却常被忽视。实际上,他们所面对的政治问题与自文艺复兴以来多数西方思想家不同,他们要在一个缺乏有效政治权威的地方创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所以,联邦党人一方面主张共和制和联邦制思想,另一方面则主张强国家理论。本文试图运用文本分析与情境分析两种方法,结合20世纪的国家理论,来解读联邦党人强国家理论的历史情境、思想观点与政治影响。实际上,联邦党人的强国家理论及其政治实践促成了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并为美国后来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重新认识美国,首先是重新理解当代美国国家体制。20世纪以来,围绕国家体制,美国发生了双重嬗变:一方面,分权结构向行政集中,整个行政系统自我强化,党派政治也在客观上托举起超级行政权,最终促使一种新的行政主导体制登上历史舞台;另一方面,由于新体制与18、19世纪的美国政治传统背道而驰,为了证成新体制的合法性,美国知识界在批判和辩护的相反相成之中,共同推动话语变革,呈现出一套整体连贯又充满张力的合法化叙事。这一体制与话语的双重变迁耐人寻味,对于我们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把握当代美国的政治机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研究,旨在阐明希拉里·克林顿在2008年总统选举中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并不意味着性别主义在美国选举政治中的衰减,希拉里·克林顿在竞选中获得的优势完全得益于其强烈的动机、杰出的职业和政治背景,以及前第一夫人的地位。未来的女性总统侯选人如果在个人背景和政治经验方面无法与希拉里·克林顿相提并论的话,她们是不可能获得来自媒体和公众的同等关注度的。  相似文献   

13.
14.
阅读美国总统在告别演说中对宪法的论述,不难得出"大国尤需宪法"的重要启示.具体说来,不论是大国崛起,还是大国法治,都格外需要宪法的润泽;大国尤其需要至上的宪法与至善的宪法,宪治是宪法至上与宪法至善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贯穿人类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以黑格尔关于市民与国家的结构关系为基础起点,理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矛盾,突破黑格尔法哲学的框架,深化市民社会的反伦理性质,定位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建构性关系。追溯黑格尔的伦理国家观并探析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逻辑”,通过对黑格尔和马克思国家理论的研究,在理论辨析中挖掘关于国家治理和建设的核心方法论,一方面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要遵循的方向道路提供重要线索,另一方面有助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众传媒机构实质上是美国政府的"宣传部门",它不断将美国价值观和美国梦的"硬内核"传播到世界各地,是美国梦"硬内核"的"软包装".美国大众传媒传播价值观最大的特性是隐性传播,具有隐蔽性、多元化、娱乐化等特点,值得我们借鉴.但其过度自由的特性,对社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也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  相似文献   

17.
民主化进程推动了美国社会制度的进步与完善,建筑遗产保护运动即属其中之一。美国的历史建筑保护最初是从民众层面发起的,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NGO组织——美国历史保护信托基金会。基金会的成立将国家层面与民间层面的保护力量紧密团体在一起,成为促进后来上至国家法制建设、下至民间公众参与的重要纽带。由此开始,美国逐渐形成了以区域(地区)为组织形式的遗产保护机制,代表性的如新英格兰历史协会、波士顿贝肯山市民协会等,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建筑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综观这些组织的形成历程、社会角色、历史功能及组织形式等特征,可为我国建立文物保护领域的公众参与机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影响唐王朝国家安全的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人口构成、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因素在内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唐王朝进行了以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社会安全等为核心的国家安全建设。其政治安全建设主要是礼法并用,以礼辅法来维护正统李唐皇权统治;其军事安全建设主要为强兵兴兵、开疆扩土;其社会安全建设主要体现在执行松紧并举的社会政策。政治安全建设创造了李唐盛世,但其不稳定的皇位继承制度也给后世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军事安全建设一方面扩展了唐王朝版图,但因其致命弱点——重北轻南导致了其统治中后期的社会动荡;社会安全建设一方面使音乐和诗歌得到了极大发展,另一方面却也成为儒学失坠、诚信渐衰的重要原因。从唐王朝国家安全建设中吸取经验与养分,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建设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国防事业,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中共通过与美国开展民间交往活动,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和歪曲宣传,使国内外人民了解中共的抗日真相和政策主张,从而使中共从延安走向世界,这对制止国民党的反共活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对美国制定对华政策也产生一定影响,为中共从局部执政到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中共在处理与美国关系中展现的独特外交风范,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对于今天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开创国家外交关系和党际关系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智库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治理多端主体中的重要角色,从纵向历史来看,美国智库的意识形态化契合了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从横向视角来看,智库深度参与政治体系运作、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促进意识形态大众传播、积极进行对外意识形态渗透、搭建思想共识平台,以及借由"旋转门"机制,积极"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等,在意识形态治理中扮演着愈益积极的角色。尽管制度属性有本质差别,但美国智库深度嵌入国家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的举措,也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专业化为趋势,政府主导建设特色智库方阵;以职业化为标准,营建智库人才成长和流动机制;以多样化为布局,多管齐下扩展智库的影响力;以专题化为突破,集中攻坚意识形态治理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