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的人文精神或人文的科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几年,国内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之争日趋激烈,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双方都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应该融合,但是双方在此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科学主义一方认为应该以科学精神改造和充实人文精神,提倡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的人文精神;反科学主义认为应该让科学回归人文.在这种状况下,只有建立以人文为基础的科学精神才能真正使科学与人文融合,而不至于流于口号和空谈.  相似文献   

2.
相融则利,相离则弊——简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来说,科学与人文相融则利,相离则弊。因为科学与人文不是彼此无关的事,科学与人文都有自己明确而强烈的追求,一个追求真,一个追求善,都在追求自己的真理,而真与善的追求往往不可分割。科学与人文都十分重视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努力探索客观存在的奥妙,二者在精神实质上是相通的。科学与人文的发展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而正确的创造性思维都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区分主次,把握关键,这是科学与人文的共同特征;同时,创造性思维又是一个整体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加形象思维,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其创造性思维概莫能外。教育应该是科技与人文的一体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葛剑雄 《文史哲》2021,(3):184-187+255
学界通常所谓"文史不分家",其中的"文史"应指所有的人文学科。各人文学科都包含人文与科学两方面的因素。其中它们所涉及的事实、文本等属于科学,适用于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这一切的理解和评价等则属于人文范畴。我们提倡科学与人文结合,关键在于科学与人文、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之间的相互尊重。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当中,有一种看不见的规范在制约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使得特定时期的人们对科学有大体上相一致的看法。表现在两个领域就特别突出,第一是科学家共同体对科学有共同的规范信念,第二是科学方法论和科学认识论的学者也有共同的规范信念,而且这两个共同体都拥有大体上相适合的观念。这表明科学家和科学方法论、认识论的学者们都在一个共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反思活动。因此方法论的目的首要地就是要解决这种共识的文化基础,及其该文化基础对科学的方法论性质、对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和反思的前提意义。这种研究将导致一种真正客观和公允的方法论基础的研究,即多文化、理性的研究。这对走出理论上完全西方化的道路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5.
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内容,而人文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是我国教育目前面临的严肃问题。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知识经济的发展都要求在专业教学中探索和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人文   总被引:114,自引:0,他引:114  
希腊—西方的人文理想始终贯穿着自由的理念 ,其人文形式是科学和理性。科学作为西方的人文 ,是自由的学问。近代西方发展起来的“唯人主义” (人道主义 )人文传统 ,由于把世界置于一个以人为原点的坐标系之中 ,有可能从根本上背离“自由”这个古典人文理想 ;西方近代科学作为希腊科学传统的继承者和现代工业社会的奠基者 ,不仅保留了理性形式和自由精神 ,而且增加了实用的目的 ,以其效用服务于人类。在某种更深的意义上 ,近代科学的两大传统———理性与经验共同受制于技术理性这种新的理性形式。事实上 ,近代科学与人文一方面随着专业化和学科分化而互相隔离 ;另一方面又共同构成“现代性”的基础。弘扬科学精神 ,弘扬的应是本质上就是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 ,亦即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里,"价值"是客体的存在、属性、变化同主体的结构、需要、能力是否相一致、相符合的性质.高校统一战线与高校科学发展具有高度价值一致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发展"是高校统一战线与高校科学发展共同的价值目标;第二,"以人为本"是高校统一战线与高校科学发展共同的价值原则;第三,"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是统一战线与高校科学发展共同的价值实现要求与价值实现方法.高校统一战线应该从普遍与特殊两个层面探索自身在高校科学发展中的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对于科学理解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前沿课题。在与科学说明的关系中辨明科学理解的内涵与意义,通过对于科学活动的过程描述而阐明科学理解在科学中的地位,使科学具有反思维度。从而提出了解决科学与人文之冲突的可能途径,那就是自然态度下的科学理解,正是在这一点上,科学与人文具有了可融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其共同的目标指向是人类真善美的崇高理想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依靠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共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营造科学技术文化创新氛围,正视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时于科学理解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前沿课题.在与科学说明的关系中辨明科学理解的内涵与意义,通过对于科学活动的过程描述而阐明科学理解在科学中的地位,使科学具有反思维度.从而提出了解决科学与人文之冲突的可能途径,那就是自然态度下的科学理解,正是在这一点上,科学与人文具有了可融通之处.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时代,社会要求中小学校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感。事实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中小学校落实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小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路径。已有研究表明,实施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教育包括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互涉、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互补、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的互动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渗。基于此,广大中小学校要找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契合点: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科学与人文实现知识上的融合;实施探究性教学,促进科学与人文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合;开展多元化评价,引导科学与人文趋向深度融合;建设融合型校园文化,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提供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人文走向分离是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技术理性和唯人主义构成的现代性,这种“力量型”科学在近代及当代的盛行,造成科学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迷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本文从历史、心理、教育和人类生活目标转向等多方面探析了人文与科学分离的原因,目的是召唤科学走向人文,回归人文。  相似文献   

13.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趋势: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人文在内容、方法、精神方面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了全新的实践和教育理念,成为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本质属性、功能发挥、开展方法的新视野和语境,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应该以科学和人文作为实体内容,以科学精神的求"真"和人文精神的求"善"作为价值取向,以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超越功能为目标,以创新科学方法和人文方法为手段,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不仅是对自然认识的结果,也是认识的过程。科学研究结果的最终表述是纯客观的,也即纯逻辑的、理性的。但是作为动态过程的科学却是灌注人文情怀的,充满人文特性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根本上是理性的,但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形象、直觉、“臻美”等非理性的方法却有着重要影响,显示出科学的人文特性。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人文的对立,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嬗变而不断加以表现的。在哲学反思的层面上,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使人们无法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只有二者的融合,才可以实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我本质的统一。以思辨的观点,考察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不仅是抽象的哲学思辩,也是我们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再坚定。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人文,曾被视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长期以来,彼此隔膜,而在对立的两极之间有着广阔的研究领域,这些领域对于打破科学与人文的界限,在两极之间架构起联系的桥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事这些领域的研究也会面临很多争议和误解,而认真的科学探索往往是在解决争议和消除误解的过程中前进的。刘兵教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科学编史学和科学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专家,但他涉猎的领域却远远超出了这一学科范围,从超导物理史到社会建构论,从艺术到科学,从性别研究到公众理解科学,从科学教育到生态环境哲学,都在他的研究视野之内,既有基础理论性的探索,也有应用实践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他的《克丽奥眼中的科学——科学编史学初论》、《新人文主义的桥梁——解读萨顿〈科学的生命〉》、《性别视角中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敬畏自然》、《科学与艺术》、《南腔北调——科学与文化之关系的对话》等著作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治东  卢传斌 《理论界》2004,27(6):114-116
科学与人文的对立,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嬗变而不断加以表现的.在哲学反思的层面上,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使人们无法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只有二者的融合,才可以实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我本质的统一.以思辨的观点,考察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不仅是抽象的哲学思辨,也是我们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再坚定.  相似文献   

18.
科学范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范式,不同的科学范式具有不同的认识思维方式、自然观和文化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建立起天地人三才并立的总体框架,在自然观上是一种生成论自然观;其建立的“阴阳五行模型”是一种超越于具体科学而又贯穿于各学科当中的统一的模型体系;在认识思维方式上走的是一条由整体到局部的认识思维路线。中国传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共同的特征,两者都是有机整体论、生成论,具有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当代复杂性科学在研究范围上也表现出与中国传统科学重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众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 ,均主张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并纷纷寻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汇合点 ,探索两者融合的基本途径。成思危认为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趋向正在兴起 ,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哲学基础是客观世界的系统性。他从战略高度探讨了推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几个重要问题 ,指出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的系统性和系统的复杂性 ,发展并完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为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 ,应鼓励学者自觉地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鼓励跨…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与胡适关于"科学"的对话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德福 《中州学刊》2001,(5):127-132
"五四"期间,以胡适为代表的科学实证论者,维护科学的权威,将科学方法的效用推向极致,形成唯科学主义思潮.这种"科学万能"的论调,遭到了梁启超以及具有相同致思趋向的人文学者的驳难.爆发于1923年的"科玄论战"即是集中反映了上述两类学者对科学的辩护与限制.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下,科学派无疑是胜利者,但从学理层上看,玄学派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肯定,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