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玉娥 《殷都学刊》2007,(4):118-121
《历代妇女著作考》所载古代妇女著作目录中储存了丰富的妇女人名文化和性别文化信息,是我们研究中国性别文化和目录文化不可缺少的文献资源。  相似文献   

2.
哲学在明末的译名是爱知学、理学或穷理学。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西周在知晓这一译名的情况下,摈弃理学等原有译名不用而新创哲学译名,是有其文化上深意的。用哲学译名,既与东方语境中人所共知的朱子理学划清界限,又使这门学问具有东方文化气息。哲学在辞典、报刊等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最终为中国学者所接受,但其接受过程并非没有理性的思考,并非毫无障碍。梁启超、严复都曾对这一译名踟蹰再三。哲学译名的确立过程,是东方学者赋予哲学东方意义的过程,西周、梁启超、严复对哲学译名深思、选择的过程,也很有东方特色。西周后创的哲学译名,能够取代中国已有的爱知学、理学而为东方学人共用,是日本在接引西方文化方面超过中国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关于《古代突厥鲁尼文碑铭》的一些问题刘戈一《古代突厥鲁尼文碑铭》(以下简称《碑铭》是前苏联东方学研究领域中60年代的名作之一,在国际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它的作者是前苏联(今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分所研究员C.F.克里亚什托尔...  相似文献   

4.
周敦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开创宋明理学,号称"理学鼻祖""理学渊源"。但周敦颐的著作言简意赅,"濂溪之学,精悫深密",学者阐释其哲学义理,或开拓其他研究领域,不甚容易。周敦颐的存世作品,《太极图说》200余字,《通书》2000余字,《爱莲说》100余字,《拙赋》60余字,诗札若干首,欲在义理上展开阐释,需在文献上扩充根据。文章谨就周敦颐在湖湘地域上的意义、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当今社会的意义,以及濂溪学的哲学义理研究、濂溪学的学术史研究、濂溪学的文献学研究方面,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5.
周敦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开创宋明理学,号称"理学鼻祖""理学渊源"。但周敦颐的著作言简意赅,"濂溪之学,精悫深密",学者阐释其哲学义理,或开拓其他研究领域,不甚容易。周敦颐的存世作品,《太极图说》200余字,《通书》2000余字,《爱莲说》100余字,《拙赋》60余字,诗札若干首,欲在义理上展开阐释,需在文献上扩充根据。文章谨就周敦颐在湖湘地域上的意义、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当今社会的意义,以及濂溪学的哲学义理研究、濂溪学的学术史研究、濂溪学的文献学研究方面,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
读僧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对了解古代中西交通和中外人民友好交往很有参考价值。古代中西交通中的吐蕃路吐蕃人即今藏族同胞,其主要居地,即今西藏。“吐蕃”应该读为“吐播”,西方各国称藏族为Tibet,中国古代文籍中亦作“图伯特”,大概是原来的译音。《新唐书·吐蕃传》说:“吐蕃本西羌属”。《旧唐书·吐蕃传》微异,说“吐蕃在长安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每与氐并提,称为氐羌。氐羌和匈奴都是古代中国境内强大的少数民族,氐可能就是Tibet的缩音。  相似文献   

7.
“诸子学”或“子学”,一是指先秦汉魏诸子百家学术,二是指历代学者研究诸子著作、思想的学问,包括对诸子著作的校勘、训诂、辨伪、辑佚和考古新发现之子书的整理与研究.近人章炳麟说:“所谓诸子学者,非专限于周秦,后代诸子亦得列入,而必以周、秦为主.  相似文献   

8.
现代杜诗学文献资料,主要包括:(一)重刊、新刊的杜诗注本、选本及重刊的研究著作;(二)关于杜甫及其诗歌的论文、论著;(三)各类文学史著作中的杜诗学文献;(四)诗话中的杜诗学文献;(五)其他著作、文章中的杜诗学文献。总体上看,现代杜诗研究虽然与古代相比显得不够热闹,却也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这些文献涉及内容广泛,研究方法多样,得出的结论也有很多新见,显示出现代杜诗学百家争鸣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贺菊莲 《兰州学刊》2008,(7):141-143
西域学的源头在中国,而西域学研究在世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西域研究进入迅猛发展的阶段,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可是中国的西域历史语言研究并没有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相反,在这个领域的各个子学科中,中国学者拥有话语权者寥寥可数.不少已成或将成绝学。文章在此浅谈西域研究的历程,并从西域研究与中国史研究、西域研究与世界史研究、西域研究与国学三个方面论及西域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田意可 《晋阳学刊》2006,(2):128-129
山西沁水政协文史委组织编撰的《沁水历代文存》、《沁水史话纵横》二书,是一项整理评述古代地方历史文化的新成果,在山西属首创,在全国也有创新意义,它对新时期古代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保护,是一个新的尝试。《沁水历代文存》与《沁水史话纵横》,由沁籍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田同旭与《晋阳学刊》编辑马艳共同主编。《沁水历代文存》近130万字,搜集了古代沁水流传至今的各种历史文献,即历代史志所载沁籍名人传记,历代沁籍文人与历代旅沁名家诗文,历代沁水名胜古迹所存碑刻等。作者遵循“以文带史”的原则,将《沁水历代文存》所收文献,放…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者在对中国学研究的过程中,从未中断过对这一研究过程和研究道路的总结和反思,从20世纪初开始到现在,这样的著作、论文、总结报告已经积累不少.这些回顾分析和研究,重在对中国学研究进程中的成果、方法、理念的反思,而这些研究每每在中国学进程中起有重要的方法论作用,乃至引领整体发展大局.如同中国的<史通>、<文史通义>,这是学术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理论成果.要对美国中国学展开研究,应十分重视这些学术总结与学术反思的成果,注意相关文献的搜集和诸多研究类型的探讨,以及学术价值的判断和分析.以科学的眼光批判、分析、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正在世界崛起,各国对中国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中国学者应该对海外学者的中国学研究有及时、准确的反馈和科学、系统的反研究.  相似文献   

12.
裴成国 《西域研究》2024,(1):174-180
<正>敦煌和西域是荣新江先生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近年他不断推出文书资料的整理辑录著作,202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和田出土唐代于阗汉语文书》就是最新的一部。此前荣新江先生还主编出版了《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与李肖、孟宪实合编,中华书局,2008年)、《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献》(与王振芬、孟宪实合编,中华书局,2020年)、《龟兹石窟题记》(与赵莉合编,中西书局,2020年)、《吐鲁番出土文献散录》(与史睿合编,中华书局,2021年)。  相似文献   

13.
史玉民 《学术研究》2001,(11):106-109
中国古代天学机构作为各朝历代职掌观象、制历、报时等事务的官署,具有重要地位.几千年来,虽然机构名称、内部建制、职官品秩、职事范围等有过一些变化,但天学机构对中国传统天学及其发展始终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有关史籍文献为基础,对中国古代天学机构在中国传统天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五四”前后,中西方美学的比较逐渐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王国维较早自觉地在中西美学的对比中系统地总结我国古代美学的传统,鲁迅曾将刘勰的《文心雕龙》和亚里斯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许地山曾将中西绘画和叙事文学的差异作过比较,吴宓曾对中西诗歌的不同韵律节奏作了辨析。在中西美学比较的历史中有卓越贡献的是朱光潜、宗白华和钱钟书。朱光潜在《诗论》等著作中,在对中西美学思想详尽比较中探讨中国诗歌的独特个性,奠定了中国比较诗学的基石;宗白华在《艺境》等著作里,从较广阔的中西艺术现象的比较中探析中西诗歌、美术、戏剧、音乐等艺术样式中体现的中西美学思想不同的特征,为中西美学比较的科际整合研究作出了范例;钱钟书在《谈艺录》等著作中将中西文学理论中共同的某些创作规律问题加以比较研究,拓展了中西美学比较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自1990年出版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它以丰富的内容展现了西北文献的精华,开创了区域性古籍整理的先例。《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的出版,是十余年来西北学者不断抢救、发掘和研究、整理的成果,是全国文献丛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问世,必将为全国古籍整理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广泛汇集先秦至民国数千年中国西北地区(包括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5省区)的敦煌学、稀见方志、稀见史地多方面的历史文献,进行系统地整理编纂,内容涉及中国西北部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全套丛书共分为敦煌学文献卷、西北史地文献卷、考古文献卷、西北稀见方志文献卷和两个别卷。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献学的分级分类表解》评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鑫义 《学术界》2005,(3):115-121
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改革应与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水平相适应。冯浩菲先生的《表解》颇有新意,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以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为对象的学科称“古典文献学”不能完全涵盖其研究对象,叫“历史文献学”又容易产生歧义,叫“古代古献学”比较好。古代文献学应该设置古代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和古代文献学史4个下位学科。作者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表。  相似文献   

1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的第一部分《孔子诗论》对于先秦诗学具有重要意义,但本书的整理工作实未能尽善尽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出土文献与传世本发生文字歧异时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传世本文献,尤其是像《毛诗》这样重要的传世经典,经过历代学者尤其是汉代学者的精心研究和整理,是中国历史文献中最为可靠的本子。我们今天整理《孔子诗论》时,应在汲取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今本的文本状况,即在一般情况下,将传世本惯用字视为正字。而在《诗论》的整理中,这一原则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其中尤以《诗论》第六简释文考释中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从出土文献整理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孔子诗论》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故不揣冒昧予以提出,以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宝贵文献的内容,并作为今后出土文献整理工作的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18.
蔡镇楚教授以20多年的苦功,集中于东方诗话学的研究,注重从诗学、史学、美学、文献学、比较文学、审美语言学、宗教学、民俗学、文艺学等多层面上对中国诗话、日本诗话、朝鲜诗话等进行多角度的系统研究,以《中国诗话史》、《诗话学》、《石竹山房诗话论稿》三部专著奠定了东方诗话学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发现近百年来,各方面研究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日本学者在其中也作出了很大贡献,近年面世的《甲骨文字字释综览》、《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关于中岛玉振旧藏甲骨片》等著作就是证明。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三部著作,恰当地评价了这些新著在殷商文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其具有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期导读     
《阴山学刊》2020,(1):1-1
目前国内学者对文学史料学的研究渐成热潮,但现有的文学史料学研究几乎都局限于文字史料这一范畴,缺乏对于图像史料的重视与研究,也极少从图文互文的角度研究著名学者的图像实践及图像思想。作为较早在中国文学、文化研究著作中实践图像史料的知名学者,陈平原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对于如何在中国文学研究著作中使用图像史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关于如何运用图文互文方法从事文学研究的图像理论。《陈平原中国文学研究图像史料实践述略》一文从陈平原一系列重要图文著作入手,指出其文学研究著作注重图像与文字之间的配置,强调二者的对话与互证、互动,引导读者重新进入文学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