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一九一七年南京临时约法被北洋军阀蹂躏之后,孙中山为了和北洋军阀斗争,继续进行中国革命事业,曾经和西南军阀桂系陆荣延滇系唐继尧合作,进行护法运动。一九一七年,他会从上海赴广州和桂系陆荣廷合作,召集了在北京被北洋军阀所解散了的日国会议员,重开国会。孙被举为大元  相似文献   

2.
陆荣廷散论     
在民国初年叱咤政坛的人物中,作为桂系军阀鼻祖的陆荣廷十分引人注目,这不仅因为他通过个人奋斗从社会的最底层登上了雄踞一隅的权位,更重要的是,陆氏跌宕起伏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而他本人则成为同时代一批人的典型代表,这些人始而挣扎于贫困潦倒中,继而借助于时代潮流得势,最终却被自身封建主义的恶性膨胀所淹没.关于陆荣廷的研究,学术界已进行了多年,本文仅就与陆荣廷评价有关的问题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三年秋至一九二五年秋,李宗仁、黄绍竑率领“定桂军”、讨贼军”,通过铲除陆荣廷残部、消灭沈鸿英努力,驱除唐继尧滇军的战争,终一统一了广西。李、黄统一广西,到底有什么意义呢?笔者希望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各位前辈。 一、统一广西,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愿望,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发展。 1、地方割剧,政局混乱: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七日(旧历九月十七日),在武昌首义影响下,广西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原巡抚沈秉堃为都督,藩台王芝祥、提督陆荣廷为副都督。一九一二年,陆荣廷独霸广西。护国战争时期,他又进占广东,把势力发展到湖南,旧桂系军阀的基础,就在此时确定。陆氏声威赫赫,被称为“南中国第一人”。而旧桂系军阀却  相似文献   

4.
1918年3月22日,段祺瑞重新登上北京政府总理的宝座后,继续推行其“武力统一”政策,欲对孙中山组成的广东军政府用兵,借以缓和北洋军阀集团的内部矛盾。当时孙中山虽已成立广东军政府,但盘据两广的军阀陆荣廷,不仅拒绝任军政府元帅职,还公然主张“总统复职”,并通电全国。粤系军阀唐继尧亦挟滇、黔军自重,在他的靖国军攻占成都后,孙中山的秘书长章太炎追随唐继尧从昆明到贵州毕节,虽反复劝说,晓以大义,唐继尧仍不就军政府元帅职。孙中山委任的军政府的六个部、总长,除陆军总长张开儒外,都唯陆荣廷、唐继尧的马首是瞻,不敢轻易就职。这样,孙中山名为军政府大元帅,大权却被桂系军阀所掌握。孙中山的军政府“权日蹙,命令不能出府门”,对内对外,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5.
(三)白崇禧自认为得意的杰作前章述及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是在当时的广东革命政府大力支持下起家,统一广西的;另一方面,李、黄、白等的倒陆(荣廷),平沈(鸿英)、拒唐(继尧),而统一广西并出师当时的广东南路。助粤肃清叛军邓本殷、申葆藩及陆荣廷残余林俊廷等部,对广东革命政权的巩固以至促成北伐,亦有其不可抹煞的功绩。李宗仁等一批受过军事教育的青年军官,无论从精力、智力、魄力各方面看,都比老军阀唐继尧、陆荣廷、沈鸿英,胜过一筹,所以他们能复劣势为优势,以弱敌强,以寡胜众,绝非偶然。如黄绍竑,白崇禧看到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选择投靠孙中山之路;黄绍竑在梧州,猛擒沈鸿英干将冯葆初,后来李宗仁同黄绍竑联合,接受白崇禧的建议,在战略上决定联沈倒陆,《倒陆是真,联沈是假》,李宗仁兵不血及于一九二四年六月二十五日占领南宁,同时激励了沈鸿英  相似文献   

6.
这期,本刊刊出康有为致蔡松坡书和致陆荣廷书,以及《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中有关康氏给蔡锷之电文,均由河南历史研究所申松欣同志提供。据申说,康氏致陆荣廷书,是该所已故的赵丰田先生于1945年前从康有为弟子徐勤家抄得的康氏手稿。赵先生将抄得的康氏手稿定名为《康氏遗稿》。其余两件均是康同璧先生提供给赵丰田先生的。康同璧先生将珍藏的康有为未刊稿定名为《万木草堂遗稿》,而《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则系康同璧先生编写。  相似文献   

7.
岑春煊是清末民初时期风云人物,大多时间活跃在西南地区,特别是两广,主要依赖于他提拔的龙济光与陆荣廷。在风云变幻时代,三人关系时近时远,他们的合作与分裂对两广及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四个时间段:清末至军政府时期的一致行动;二次革命时期龙济光、陆荣廷投靠袁世凯背离岑春煊;护国运动时期岑春煊、陆荣廷联手驱龙济光;护法运动时期陆荣廷、岑春煊亲密合作,击败欲返粤的龙济光,排挤孙中山,形成桂系独霸两广的局面。两次粤桂战争后,岑春煊、陆荣廷先后宣布下野,退出政界。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特别是政治结构发生巨大变迁,皇统政权、道统文化、族统社会的三维体系发生裂变,中央权威日渐式微,军阀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渐上升为政治斗争的主角。军阀政治的崛起极大改变了中国近代的政治生态,使得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经历了深刻巨变。军阀政治具有七点特征:一是拥兵自雄干预政治的称霸性。二是政治行为的投机性和无原则性。三是利权的攫取性与排他性。四是政治伦理取向的封建性。五是政治面目的虚伪性。六是对外关系中的严重依附性。七是军阀政权更迭的频繁性。  相似文献   

9.
地方主义·军事主义———近代中国军阀政治探源高海燕对于中国近代军阀政治形成的原因,至今仍有两个问题存在争议。其一,为什么民国初年会建立军人政权;其二,为什么中国的军人政权是由许多军阀分别控制的,而不是像亚洲、非洲、南美等一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一) 刘鱼门先生为予言:民国六年孙中山于广州开中华民国军政府,中山称海陆军大元帅,以云南唐继尧、广西陆荣廷为元帅,九月十日宣言就职。翌日,荣廷通电反对,继尧不就职。中山无奈何,派军政府秘书长章太炎先生炳麟为专使,入滇劝继尧莅任,如不便来羊城,通电以壮声势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军阀政治的形成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封建社会的王统政权、道统文化、族统社会的三维体系发生裂变 ,是近代军阀政治产生的根源 ;军阀政治经历了滋生、雏形和最后形成三个阶段 ,具有四点特征 :一是拥兵自重 ,控制政治 ;二是利用民主政治形式实现军阀专制 ;三是个人及政治角色之间不受法律制度约束 ;四是中央权威弱化 ,军阀割据混战  相似文献   

12.
陆荣廷与西南联合会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群玉 《学术研究》2003,15(5):84-88
关于陆荣廷与西南护法各省联合会议的关系 ,人们一般注意到的是陆成立西南联合会 ,进而改组军政府的历史主动性 ,而未看到其被动的一面。探讨二者关系的来龙去脉 ,有助于了解在民国初年政治失重情形下 ,作为陆荣廷这一类人的政治企求 ,以及所受到的现实政治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1935年元月12日,在中央红军的帮助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了。这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帮助地方人民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政权组织。它的建立在贵州现代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是黔北人民革命斗争中极其光辉的一页。因此,研究遵义革命委员会的建立及其活动,是研究长征史和贵州现代史时不可或缺的。(一)长期以来,贵州地方山川梗阻,交通不便,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民国以来,贵州先后被以刘显世为首的兴义系军阀集团和以周西成为首的桐梓系军阀集团所统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 ,由于帝国主义操纵、控制着中国政局 ,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军阀势力割据称雄、混战不休 ,中国的政治制度十分混乱。中央政权更迭频繁 ,政令难行。地方政权各自为政 ,称霸一方。掌握中央政权的各派军阀为强化中央政权 ,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均试图改组地方行政制度 ,以控制地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对清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大改组 ,裁撤府、厅、州中间行政组织 ,推行省、道、县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国民党新军阀统治时期 ,再废道制 ,推行省、县二级行政管理体制。地方军阀在形式上遵从中央政府整齐划一的号令 ,裁府废道 ,实际上以谋…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期的南北战争,是发生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南方军事政治集团与北京中央政权之间的内战(纯粹的军阀混战除外),包括“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等。南北战争的发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蔡波 《社会科学论坛》2009,(12):147-152
历史有时显得是那么遥远,有时又仿佛近在咫尺,甚或你就行走在它幽暗的隧道之中。读史学家陈志让先生的《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我就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从大处评价陆荣廷的功过是非饶任坤陆荣廷是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是民国早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反帝的勇土,从不勾结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爱国者;在抗衡遏制北方皖、直、奉系军事集团巾有举足轻重作用;陆荣廷的存在,使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破灭和...  相似文献   

18.
历史有时显得是那么遥远,有时又仿佛近在咫尺,甚或你就行走在它幽暗的隧道之中.读史学家陈志让先生的<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我就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1928年-1929年周西成与李燊为争夺贵州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是贵州“桐袢系”军阀集团取代“兴义系”军阀集团统治的关键之战;也是滇、黔军阀为西南霸主地位的又一次争夺。这场战争,不仅是蒋介石国民党新军阀集团插手云贵政局的必然结果,也是他们打开西南大门,逐渐控制黔、滇、川的第一步。这次战争从规模、时间、影响上看,在贵州军阀的战争中颇具代表性,是研究贵州军阀不可忽视的一段历史。一辛亥革命以来,贵州处在兴义系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所谓兴义系,是因其代表人物刘显世、王文华、袁祖铭等,均系清末兴义八属之籍而得名。他们之间有着家族、亲戚和同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不久前发现的一九一九年北洋直系军阀吴佩孚与西南军阀签订的军事秘约,以及一九二○年西南军阀的“联直制皖”策略两个实例,说明南北军阀本质是相同的。一袁世凯死后,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权。孙中山愤于皖系军阀的飞扬拔扈、倒行逆施,决心维护临时约法和国会,从一九一七年下半年起揭起了护法运动的旗帜,宣布出师北伐。段祺瑞北京政府决定派兵南下,与护法军作战,于是爆发了护法战争。其时,南方护法军组成了粤、湘、桂三省联军,以广西督军谭浩明为联军总司令。而北方则是直系军阀吴佩孚打先锋。湖南成为南北双方争夺的主要地区,护法战争集中在湖南衡山、宝庆、长沙一带进行。护法军先胜后败,延至一九一七年十二月,直系吴佩孚先后攻占长沙、衡阳等地。在战争进程中,南北双方的内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在北洋军阀内部,皖系和直系的矛盾表面化了。段祺瑞欲以直系力量实行其“武力统一”政策,直系冯国璋等人则不甘心为皖系卖命,却在宣扬愿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南争端。其次,南方各省,滇、桂等系军阀表面虽然“拥护”护法,而骨子里却在为自己扩张地盘打算,给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军政府制造了种种困难。直系军阀一鼓吹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南争端,即得到以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