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篇连贯是指语篇内外所存在的寓意和结构上的纵横交错的各种联系。连贯是语篇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区别语篇与非语篇的标志。本文主要从观念参照点理论入手分析了话题的突显性与语境的关系及其对语篇连贯的影响,最后阐述了话题的突显性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主位、话题与连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语法学派所研究的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是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只有在语篇话题统一的条件下,它们才有助于语篇的连贯。话题对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有着宏观上的统领和制约作用。文章从语篇的话题角度,分析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的语篇连贯功能。  相似文献   

3.
语用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境是与交际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体验密切相关的,是交际者的主观意识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话题和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解读语篇起着重要的作用。话题多以隐性形式存在于语篇中,对它们的解读需要借助语境中的主观因素,来激活相关的认知图式。语篇的连贯性产生于理解者在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而进行推理的过程中。语境中的主观因素在语篇理解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汉语流水句的语篇连贯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实现的。从宏观层面来讲,流水句通过话题链从整体上达到语篇连贯,奠定流水句连贯的基础平;从微观层面来讲,流水句往往通过零形回指的策略让读者识别隐含在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细节上达到语篇连贯。两个层面共同发挥作用,实现流水句意义的统一性和语篇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5.
话题的语篇连贯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连贯必须以三种关联性为保证:语义关联、主题关联、语境关联,当连贯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都得到满足时,语篇才能真正实现连贯。话题作为一个语篇功能成分,具有两个典型的语用特征,它能够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满足语篇连贯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相似文献   

6.
话题是话语或文章发展的中心,它对语篇连贯有着直接的影响。具体地说,语篇意义的连贯性取决于语篇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还是有多个话题出现,以及这些话题是否得到话语活动参与者足够的关注,所作的讨论是否合乎逻辑。本文关注的中心,是话题与语篇连贯的关系及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网络交际(CMC)由于受限于电脑信息技术,其纯文本交际的语篇的相邻话轮和参照容易遭到破坏,使信息在互动过程中失去连贯性。本文对62封英语电子邮件的语篇特点作了初步研究,发现CMC的异步模式电子邮件语篇展示了以话题线索衔接为手段的话题连贯,以及以信息内部和信息之间组织框架为表现方式的话题框架连贯性,并且,这种互动式语篇连贯性是由电子邮件特有的衔接和连贯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实现连贯的区别主要在于两个层次,一是小句级层,英语是主语加谓语的句法结构,而汉语却可能呈现话题加评论的语义结构;二是在句子和语篇层次上,英语偏重形合,汉语偏重意合。所以在译者作为交际活动的主宰,促成跨语言交际活动即翻译的过程中,英汉语篇实现连贯的差异性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只是相对的,这里的相对性是指原文的连贯并不必然导致译文的连贯,而是需要译者具备对原文语篇内容的理解、结构的认识以及对译语语篇构建的能力,与此同时,原文的连贯结构也是一个必要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9.
Halliday认为语篇在形式上衔接,在语域上前后保持一致,这样的语篇就是连贯的语篇。朱永生、严世清指出,语域一致的其中一个方面是指:整段话有一个中心话题,检查的依据是看这段话中有没有一个能包容所有小话题的大话题,这个大话题就是读者能把全篇的内容置入其中的认知框架。文章拟从这个角度出发,论证语音衔接机制在语篇主题连贯语...  相似文献   

10.
Halliday认为语篇在形式上衔接,在语域上前后保持一致,这样的语篇就是连贯的语篇。朱永生、严世清指出,语域一致的其中一个方面是指:整段话有一个中心话题,检查的依据是看这段话中有没有一个能包容所有小话题的大话题,这个大话题就是读者能把全篇的内容置入其中的认知框架。文章拟从这个角度出发,论证语音衔接机制在语篇主题连贯语篇中可以发挥间接的衔接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主位结构反映了人脑的思维特征和一般规律,并且对推动语篇发展和保持语篇连贯有重要作用。语篇的连贯不是居于小句首位的主位形式上的连贯,而是主位述住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在关联原则的引导下合理分布,建立相互联系。人们以主位作为思维的出发点,依据关联的原则而展开,形成完整的语篇。分析了在语篇理解过程中关联原则和主位述位模式如何相互作用,以便更好地完成理解任务。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是一种有关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的认知理论。该理论关于交际过程中的推理特征、动态的认知语境观以及话语的最佳关联性的阐述,对交际过程中正确理解话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话语标记的语境提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话语标记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以Schiffxin等为代表的连贯派认为,话语连贯是话语内在的潜在的关系,而话语标记有助于实现话语连贯;而以Blakemore等为代表的关联派却认为,连贯从属于关联,话语标记的作用是引导交际者寻找交际信息的关联而非话语连贯。综合这两种观点,话语标记的主要作用是为交际者提供各种语境提示。  相似文献   

14.
对于语篇连贯的研究经历了从专注语篇本体因素到逐渐重视语篇受体因素的发展历程。这与语境理论的发展无不相关。近年来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发展起来的语境概念将语境视为动态概念,克服了传统语境观的一些不足,对于解释语篇连贯,特别是缺少显现衔接的会话语篇的连贯性方面显示出了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Sperber和Wilson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话语交际进行了有效探讨,提出了以明示推理原则为根基的关联理论。在话语实践中,交际双方通常凭借认知语境与最佳关联的有效介入来实现话语的准确理解,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连贯与认知关联关系密切。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关联识解原文连贯,构建译文连贯。连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连贯的衔接性强,翻译时可通过语码转换实现,而对于隐性连贯,译者需要付出更多认知推理努力,寻找最佳关联。在重构译文连贯时,译者既要考虑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同时还要兼顾目的语的特点和连贯规范,考虑译文读者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讨话语联系语(discourse connectives)以及话语联系语在语境和语境假设中存在的理据。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多层面讨论意义生成和理解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原则以及话语联系语对意义所起的推动或制约作用,并认为:话语联系语,是寻找和确立关联的重要依据,除了其显性的形态,也应该存在另类形态的可能。它们均能在听话者现有的认知基础上产生可能的语境假设。听话者通过努力,尽力识别文本提供的新语境,在不断推理和否定之否定过程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新认识,从而建立新的语境和语境假设,帮助听话者做出合理的推理判断。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main context of relevance theory,an inferential approach to pragmatics,which is based on a defi- nition of relevance and two principles of relevance:a Cognitive Principle(that human cognition is geared to the maxi- mization of relevance),and a Communicative Principle(that utterances create expectations of optimal relevance).Defi- nition of relevance and the motivation for these principles will be explained,and criticisms of them will be presented re- spectively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9.
语篇连贯是语篇与非语篇的最大区别 ,韩礼德和哈桑把语篇的显性衔接看作是连贯的必要前提条件 ,本文对此作了批评 ,并以斯佩尔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为基点 ,集中讨论用关联认知方法构建连贯的语篇。  相似文献   

20.
无论在篇章语言学还是在语用学研究中,话语联系语均被认为具有重要功能。篇章语言学家认为,话语联系语是实现篇章语义连贯的重要手段;语用学家认为,话语联系语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为话语的理解指路导航。本文运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国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在英语论文中使用话语联系语的差别,结果显示:(1)中国学习者在论文写作中比母语者倾向于更多地使用联系语;(2)二者使用的联系语在语义分布上大致相同;(3)在每一类别内部具体联系语的使用上二者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学习者机械套用,欠缺必要的文体意识,及在表示列举、总结、转题和推论时,倾向于借助明显的联系语来达到发展主题的目的。本文试从连贯理论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可能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话语联系语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