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杰 《理论界》2007,(6):214-216
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流派主要有三支:象征主义、阿克梅派和未来主义。在这三大文学流派中,象征主义以其完整的创作思想体系、深刻的哲学思想内涵、创新的文学创作手法、一大批成就卓著的作家而雄居各派之首。象征主义的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本文将对这三个发展阶段分别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郝燕 《江西社会科学》2006,(12):139-141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在前苏联,还是在中国的学者研究中,只注重“苏联文学”,而忽视“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这是因为很久以来我们缺乏对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全面、客观的了解。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已不再被视为唯一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昔日受到批判和否定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开始再现,所以有必要全面认识、梳理、归纳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相似文献   

4.
19—20世纪之交的俄国文学艺术被称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最初由流寓到欧洲的俄侨文学家于1930年代提出,特指象征派诗歌。随着冷战的进程,这个概念被西方斯拉夫学界广为接受,扩展至现代主义诗歌,包括象征派、阿克梅派和未来派,以便有意识提升被苏联贬称为颓废的现代派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980年代末以来,这个概念日益被苏俄学界作为基本术语接受,泛指这期间的文学繁荣,虽然重点仍是现代主义,但已注意到这期间文学艺术的繁荣远非现代主义,实际上经由图书市场而兴盛的大众文学,远比现代派更有受众群。因为1861年改革历经40—70年的积累,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包括性开放、女性自主意识的增加等。这种背离东正教传统的新时代潮流,成为期间文学热衷的话题,也使小说叙述更考虑大众的关切,托尔斯泰、阿尔志跋绥夫和库普林等创作了性题材小说,导致女性小说成为期间最流行的文学景观之一。女性解放正是布尔什维克革命的一种意识形态,也是苏俄彰显共产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涵之一,苏维埃政权虽然很快中断白银时代,许多女性畅销作品无法进入经典序列,但她们创作的现实意义远超出当时畅销书的范畴,成为推动苏俄女性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南京师范大学汪介之教授承担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俄罗斯侨民文学与本土文学关系研究>(批准号为04WWB005)目前已经结项.项目最终成果为专著<流亡者的乡愁:俄罗斯域外文学与本土文学关系述评>.  相似文献   

6.
浅谈基督教对俄罗斯语言与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988年基督教传入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大公将其定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对俄罗斯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基督教与俄罗斯语言,基督教与俄罗斯文学之间的关系,剖析基督教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侨民文学在哈尔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尔滨的侨民文学的成就及其迅猛发展,并不逊色于俄侨民居住的中心———欧洲的文学的发展,其文学个性鲜明,独具特色。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发展着自己的创作,并将中国文化介绍到俄罗斯。  相似文献   

8.
崔文恒 《阴山学刊》2003,16(6):5-12
鲁迅先生首先提出了魏晋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后来的文学史界采信并发展之。考查中外各种文学史著。“文学的自觉”都是经过许多次。中国文学史在魏晋前后,至少还有四次“文学的自觉时代”,即先秦“摆脱巫文化束缚的时代”,中唐至宋金“摆脱文人垄断的时代”,明清之际“注入市民意识和市民精神的时代”,“五四”运动开启的“新文学时代”。中国古代文学据此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9.
文学史编排既要照顾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又要科学,这是它的尴尬所在。以时间为纲可使编排科学,却易流于抽象;以流派为纲可揭示对象的性质,却往往失之精准。此外,史家常把作家作为子项置于编年文学或流派文学等母项下,有时虽然便于读者在总体上把握某些作家,母项却常常不能完全涵盖子项。另外,编排时没有依据统一的标准也常导致结构上的混乱。为克服这些问题,分类时依据的标准要统一,编排时可依据时间与流派统一的标准,而且,在时间或流派的大框架下,应将作品而非作家作为进一步分类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百年来的中国文学研究曾经一直为“命名”的问题而反复推敲。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考察中引入符合历史实际的国家形态的视角,不仅仅是呼应了“中国文学史”固有的秦汉——唐——宋——元——明——清的以国家社会形态为基础的叙述模式,而且更有利于在一个准确的时空范围内厘清中国作家的特殊人生体验、社会遭遇、政治处境以及他们所依托的文化传播方式。如何看待“民国文学”阐释架构的合理性,不仅有助于解决文学史命名的难题,也将为“大后方文学”的研究创造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束奇葩,其侨民文学传统之悠久、作家人数之众多、创作成就之伟大以及世界影响之广泛无国能敌.我国学术界对俄侨民文学的正式介绍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其关注和研究则在九十年代并持续至今.一些优秀侨民作家的作品渐次闪亮引入,一批颇具质量的研究论文和著作不断问世,俄侨民文学在中国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萧红的创作更多地展现了对故土的回忆和对乡民灵魂的省察。而寻求民族的出路,探索、自省民族灵魂,是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思想特征。萧红的创作在视角上明显受到契诃夫的影响,笔调上却更多地带有屠格涅夫式的温和,其作品带有鲜明的主观倾向且呈现出温婉凄清的写实。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82-87
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和各语种文学之间的交流史清晰地显示出,对于同一文学的接受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模式。这一现象,在中国学界对俄罗斯文学特别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接受中,体现得特别明显。纵观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对于俄罗斯文学的接受史,不难看出这种接受主要显示为三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三种不同的思路与取向。系统梳理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史,深入考察这三种模式,对于我们总结接受外国文学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很多专家、学者对"香港文学"和"香港作家"作了明确的界定,但都不同程度存在些问题.笔者认为,"香港文学"是具有华人血统的香港作家用华文所从事的各种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包括与之相关的一切文学因素;"香港作家"是在香港住过一段时间(不管现在或以前居住在香港还是国外)最后的落脚点在香港、具有华人血统并用中文进行写作、曾出版过文学作品或经常在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包括文学评论和翻译著作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
从俄罗斯文学的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基本词汇预先准备法”、“背诵、复述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文化背景渗透法”几种方法,并进行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6.
1924年1月起由《小说月报》刊登的《文学大纲》,至1927年1月,共连载42章,出版时补全为46章,是中国人撰写“世界文学史”首次大篇幅融入中国文学内容的尝试,其处处关注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定位,是力图为当时在世界文坛处于“失语”状态的中国文学争取学术地位的时代体现,也是新文化运动者借以重估中国古代文学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秦弓 《江苏社会科学》2005,3(3):127-131
五四时期对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学倾注了高度的热情,从普希金到迦尔洵等均有翻译。着眼点各有侧重:普希金在于其开辟了俄罗斯近代文学民族化、平民化、语言生活化的崭新道路;果戈理在于其辛辣的社会讽刺;托尔斯泰在于其博大的人道之爱;屠格涅夫在于其以个性主义与农奴制批判为标志的时代色彩;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于其对家庭专制的批判激情;迦尔洵在于其对亲情的礼赞与理想的高扬;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于其对被损害者与被侮辱者命运的关注,对多重性格的逼真刻画与对病态心理的令人震悚的解剖。  相似文献   

18.
19.
文学的"现代性"与文学史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写文学史”带来了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研究的新发展,这些发展也促使了文学史观的改变和文学史理论的发展,这其中关于文学“现代性”的思考和探讨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研究和文学史观变化的重要因素。对文学“现代性”思考和文学史观探讨的深化,正在促使一门新兴学科的兴起,这就是“文学史学”。  相似文献   

20.
“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 的“同一”与“差异”均表现在二者之间的“时间关系”与“空间关系” 两方面。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的“时间关系”应当理解为:风格的群体性呈现流派的存在,而群体性风格的思想倾向则表现为思潮或在思潮影响下产生。整体上,文学思潮在发生学意义上是先于文学流派,而文学流派又以“风格群体”的生成过程再现了一种文学思潮发生的全部过程。文学思潮在其生成过程里,其作为承载或表征社会精神文化具体走向的一个因素,它总是或多或少与生发之时的时代的政治、经济及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变化存在着联系。文学流派的生发及其“特异性”是与各主体之间“学养相同”、对“区域文化”的认同和“个性同一性”等因素关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