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些故事是何等美好,每一个故事都是史诗!” ——A·普希金 “最深刻而明显,艺术上最完美的典型的英雄,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口头文学所造成的。” ——M·高尔基 “这就是作家,抄出他的话来,也就是作品。” ——鲁迅 前言:内容和特征 童话特别丰富的原因 彝族民间口头故事中,童话的数量特别丰富,几乎占全数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一现象可以说和彝族社会的发展有关。因为只有童话这种形式更适应这距离其原始氏族社会不远的彝族社会。是这社会在心理意识和生活习俗上还距离人类“童年时  相似文献   

2.
夏蓓 《成才与就业》2016,(Z1):59-62
也许不少人对大学老师的印象是这样的:见面在课堂,平时交流少,有事靠邮件。不过进入大学后,我发现很多老师都很好相处、平易近人,特别是李晨老师。他让我发现生活中竞有这么多“乐子”,所以我常笑称他是一口“深井”。他让我改变自己初识李老师,是在他的“管理基本素质与技能”课上。那时我刚进大学,虽然刚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到养老公寓、养老院去养老。让我们来看看为数不多的几部影视剧中的养老院。电视剧《老人的故事》:最具人情味的养老院故事梗概:故事是在“美好时光”养老院展开的,退休会计师贾老头性格倔犟,与儿媳妇闹别扭无家可归;退休  相似文献   

4.
“上了大学,随便怎么玩都可以”“大学毕业生就业很难,一定要争取保研”……面对崭新的大学生活,你准备以怎样的方式面对?怀有以上两种心态的同学不在少数,那么是该“玩”起来还是“卷”起来?我们可以先看看下面这两个案例--如今的小A已大学毕业,回想自己的大学时光,他真的很后悔没努力学习。高中时,他常听人说“你现在好好学习,到了大学随便怎么玩都可以”,天真的他信以为真,加上专业是父母选的。  相似文献   

5.
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恐怕都能哼唱几句那些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前苏联老歌,这些旋律总能勾起人们对那个火红年代的美好回忆。我依然还记得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在一次元旦联欢晚会上满怀深情地演唱了一首前苏联的歌曲《三套车》,他在唱这首歌的时候,一定在回忆着他的过去。而当我再次听到来自乌克兰的“国家功勋演员”达罗宁·安那多里演唱的这些熟悉的旋律时,居然也令我的思绪向后推移了不少。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在谈到美术创作,特别是绘画创作时,常常会听到“概念化”这个词儿,而许多从事这项活动的人又无不怕听到自己的作品得到这样一个评语,无形中“概念化”成了评论作品时的贬义词,如果说某一作品“概念化”是指它在思想内容上太平凡,一般化,作者对这个主题理解不深,他之所以要表现它是由于赶风头,容易受到评论家的重视;因此在形式上也就可能是图解式的,不真实,没有生活气息,更谈不上典型形象。这样的作品肯定是感人不深,甚至是根本不感动人的。说出它是“概念化”的作品,指出它的浮光掠影的表现,要求作者深刻地去认识这一主题,也即是通过深入生活加深自己对它  相似文献   

7.
《今日南国》2008,(10):8-11
5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四川特大地震区什邡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这是胡锦涛在什邡市区一个灾民安置点同受灾群众促膝交谈,表示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8.
《华人时刊》2007,(3):82-83
从上海到新疆、从深圳到哈尔滨……到处都能听到他马达的轰鸣;从农夫山泉到可口可乐,从百事食品到美的集团……到处都可以看到他车轮留下的印迹。一个多次被省、市政府命名为“光彩之星”企业、“先进私营企业”和“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文明单位”,一个年营业收入近3亿元的民营企业,创造了江苏民营物流企业的知名品牌。它的名字叫远方。  相似文献   

9.
灾后重建中社工组织多元角色的实践与实务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灾后重建中,人们往往注重外界对灾民的各种帮助,却忽视促使灾民面对现实,比外界提供援助更为重要。因此,要通过充权等方法改变过去的“削权”而“增权”,减少灾民在社会结构中的弱势地位所造成的“习得的无助”,不仅促使灾民从“附属”到“自主”,更有利于整个灾区重建。在现代灾害越来越呈复合型特点的情况下,社工组织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元。社工组织在灾后重建中主要以直接或初级服务为主,面对案主在直接接触过程中达到服务目的,如团体工作、小区工作以及各种治疗、辅导、咨询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4月22日肖川博士要给福州台江第三中心小学的学生上课”一听到这一消息还真让我吃惊不小,一个这么有名望的大学教师,居然走进小学课堂,那勇气真是令我佩服。这是一般名人都不愿为的事,他竟为了,实在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1.
刘姿含 《社区》2012,(8):35-36
在纽约.很多移民都过着“双重生活”——皇后区餐厅的一名洗碗工.或许就是墨西哥的部落族长。艾萨克的故事更为特别。在纽约,他是一家出租车公司的老板;而在加纳。他是一位手握大权的土著国王。  相似文献   

12.
沈鸿 《社区》2006,(13)
新加坡有人口420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在新加坡,老年人被称为“乐龄人士”,因为这样称呼更具人情味。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倡导儒家思想中的孝道观念,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每个农历新年,新加坡都要开展敬老运动,政府官员和议员以身作则,经常到社区和自己的选区慰问老年人,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老人、关爱老人的风尚。在新加坡,“乐龄人士”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养老:──居家养老。这是许多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新加坡政府在制订养老政策时,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  相似文献   

13.
<正> 汤漳平是我国新一代的楚辞学者,他进入学术研究领域、楚辞研究王国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原来他喜欢文学创作,小说、诗歌、剧本、故事,都有所涉及;大学时代曾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于古典文学批评;但毕业后却去部队农场劳动、农村插队,后来又搞教育行政、文艺刊物编辑工作;直至粉碎“四人帮”,学术振兴,才开始搞学术研究。长期的积累、生活的磨炼;思想的解放,求实的弘扬,竞使他“一鸣惊人”,开头两篇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人情味是指人具有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因素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由来已久,并被广泛采用,讲究人情味,是西方新闻报道中的一大特色。即使是一些较为严肃和抽象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报道,他们也要尽可能通过描写卷入事件或受事件影响的人物,使得新闻报道“人格化”。美国新闻学家詹姆斯·阿伦森曾说:“新闻是很有人情味的商品,还是让它保留这个特色吧!”在我国,作为时代前进号角的新闻事业,也越来越注重新闻报道中的“人情味”,在新闻价值理论中,许多人把人情味作为新闻价值的一个要素。在新闻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众说不一的问题就是新闻的思想性、指导性与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虽然以散文名世,但他后来长时间在大学任教,讲授“诗选”(以《古诗源》为教本)“、歌谣”“、陶渊明诗”“、新文学研究”等课程;其学术研究著作,有着很深的学术造诣。这种厚实的为文积淀的得来,自然与他读书、爱书有很大关联。朱自清在上中学时,就极喜欢读书。当时家里每月给他一元零花钱,他大部分都交给家乡一家广益书局了,而且还常常欠账。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学读书的最后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厂逛书店,在华洋书庄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要14元。这对一个念书的学生却实在不是个小数目。自己手头没这么多钱,可…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六年元月毛主席刚由枣园移住到王家坪不久,他的大儿子毛岸英就从苏联上大学毕业回到毛主席的身边.岸英说:“爸呀,听说您身体不好.我从苏联上大学毕业回来看您来了”.毛主席很高兴,笑咪咪地对岸英说:“好,好,你在苏联上大学已经毕业了,那就好.但你学的只是书本知识,这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有个大学没有上,需要补上这一课.”岸英接着说:“爸呀,我在苏联大学的课程都上完了.不然我还能拿上苏联大学毕业证吗?”岸英就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了个红亮亮的苏联大学毕业证.让毛主席过目.毛主席看了说;“唉!我估计那个大学你还没上”岸英说:“爸呀,我绝对上完了”.毛主  相似文献   

17.
我所读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发展前景如何,工作性质又会是怎样的?在本刊目前举行的“走进读者”活动中,很多在校生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对职场的了解非常有限,特别希望听到师哥师姐们的职场故事”。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真实的职场生活,我们编辑了下面这一组稿件,一起来看看师哥师姐们日常的工作内容,感受每一份职业背后的付出与坚守吧。  相似文献   

18.
古代聚居在黔东北万山、铜仁、松桃与川东南秀山、酉阳,以及湘西广大地区的苗族,自隋以后逐渐形成在服饰上的崇尚红色的特点,并把这种特点保持到清朝末期。于是,这部分苗族便得了“红苗”的他称。红苗不仅都使用苗族东部方言,而且风俗习惯也相同。关于它的来源,目前有西来说、土著说、北来说等三类。在这里,笔者试图从红苗的风俗来探讨它的族源。1 有一个红苗广泛流传的故事叫“官母犬父”,有的学者把它称为“神母犬父”,苗语是叫“乃拐玛苟”。这个故事的前半部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所载的盘瓠故事,可以说同出一辙。官母犬父故事在红苗中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9.
纸上阳光     
陈树 《今日南国》2009,(6):57-57
儿子从小喜欢看父亲写信,父亲告诉他写信是最好的慰问方式。长大后,儿子去外地上大学,父亲让儿子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信。  相似文献   

20.
海叶克教授(他把自己形容为“一个至死不悟的老改良派”——特别强調“老”字)在这个广闊題材上是极端渊博的;他而且写了一本很有趣、很令人兴奋、但极端令人恼火的书。他对时下那些社会政策、經济政策的許多傾向都坚决反对,这也不必怪他;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