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持续的经济增长伴随着中国日益扩大的地方间财政差距和经济差距,文章在此背景下讨论中国财政资源分配不均等和地区差距日益扩大的制度根源,利用1994—2008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经济增长、财政资源分配不均等和地区差距之间的相互影响,计量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且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但它对于财政资源分配均等化产生了副作用,增长与均等之间存在取舍关系。此外,中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对调整区域经济起到"双面作用",一方面促进了财政资源分配均等化,另一方面加剧了地区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财政分权是财政改革中上下级政府财政权力分配的测度.从省级以下层面看,财政分权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以1985-2006年省级以下市(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得出的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从中央集中控制向完全分权的财政制度转变,将使经济增长率提高9.2个百分点.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是显著区别于先前诸如财政分成和财政包干的改革,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它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增长.财政分权的正效应并不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私人投资所得的,而是使政府支出和私人投资用于效率更高的地方,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财政分权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那么,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有何影响.文章从竞争视角阐释了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内在机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质量间存在"U"型关系,即财政分权在短期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在长期将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地方竞争是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财政分权与地方竞争的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更为激烈,阻碍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意味着在财政分权体制下提升经济增长质量需要考虑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实行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作为最难预测且破坏力最大的灾害类型之一,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因此,探讨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在阐释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以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反主流经济增长理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等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指出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未必总是坏的影响;经济增长也会对自然灾害产生反作用;以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加剧了人为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我们只有正确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才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好地防灾减灾,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战后美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呈现出很强的扩张性,其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都很明显。90年代以前的财政制度改革不仅没有解决财政赤字难题,反而使问题更加突出。与内生性经济增长方式相一致,克林顿政府的财政改革也是循着内生性超均衡预算的路径进行的。实践结果不但解决了财政赤字顽症,基本上完成了财政重建的任务,而且推动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0年之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本文主要分析了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其原因.并论述了中国与亚太的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辩证关系及中国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7.
最优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最优财政分权模型对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静态分析发现,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存在着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财政分权水平;最优财政分权水平与地方政府支出的生产效率正相关,与中央政府支出的生产效率负相关.对中国1982-2004年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的财政分权已经超过最优比例,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未来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提高地方政府支出的生产效率,适当降低分权水平,实现最优分权,促进经济最优增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23,自引:0,他引:123  
我们利用省级数据来估算中国自80年代开始的财政分权在经济增长上所产生的作用。我们发现,在控制了同时期其它各项改革措施的影响后,财政分权提高了省级人均GDP的增长率。这与财政分权可以提高经济效率的假说一致。另外,我们还发现农村改革、非国有部门的发展以及资本积累也推动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里迅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合理地计算中国高等教育财政直接产出和评价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高等教育财政直接产出指标体系中提取出总量产出(Y1)和收益产出(Y2)两个主成分,得到中国高等教育财政直接产出综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综合直接产出、总量产出、收益产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综合直接产出与经济增长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正向均衡关系,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财政直接产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制度变迁和长期经济增长的起点。这一时期,新政府结束了无政府状态和不公正的社会游戏规则,建立了高效率的政府管理机制,实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统一了全国的财政经济,提高了汲取财政资源的能力,推动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在社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的制度变迁与经济积累不仅对当时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也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解释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中,原先的“维护市场的财政联邦制”强调地方高的边际财政分成对地方促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但分税制改革改变了这种认识。主张中央集权下晋升锦标赛作用的学者强调即使地方财政激励很低,晋升的激励也足以保证地方按照中央要求努力发展经济。文章计论了晋升激励存在的一些局限,认为其作用可能被高估了,并对分税制后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财政激励做了前后一致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从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财政分权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分权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分权阻碍了经济增长,同时,财政分权并未加剧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分权水平,同时,完善财政收入分权管理制度,纠正政府间税收竞争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源。回归分析表明,政府财政对农业的各项支出提高了我国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了农村消费的增长,农村消费需求与GDP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已经成为限制农村消费的最大障碍,农村生活消费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恩格尔系数较高,教育、医疗、社保、文化消费等方面欠账太多,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不足已成为影响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的瓶颈。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出从生产资料需求与生活资料需求两个方面,对刺激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提供了契机。一是增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建立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二是突出财政支农重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三是运用财政与金融手段,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四是调整农村消费品的供给结构,完善农村商品销售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4.
运用面板计量模型,对我国财政分权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尝试性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财政分权并没有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在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下,财政分权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挤出效应大于其正面的激励效应。此外,财政分权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跨时和跨区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财政分权不利于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5.
理解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一国的财政分权化改革至关重要.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作为度量财政分权的指标,通过数学模型推导出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关系,即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最优的分权度;并且得出使人均产出增长率最大化的最优财政分权度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弹性除以地方政府支出弹性和中央政府支出弹性之和,在最优分权度之内财政分权促进经济增长,超过了这个限度财政分权将会阻碍经济增长.选取我国1978—2015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求出最优分权度为61.5%,对比我国1978—2015年总体的财政分权度,可知我国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关系;分析各省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财政分权度可知,三大地区的财政分权度具有差异性但逐渐趋同.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终于达到占GDP4%比重目标,这与国家多年来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密切相关,也表明了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重视.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经济增长是引起财政教育支出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固定资本增长是引起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对财政教育支出存在长期正向响应,而对固定资本的扰动是短期的响应;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贡献率持续增大.固定资本投资存在着短期的较好贡献,但长期影响小于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运用面板计量模型,对我国财政分权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尝试性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财政分权并没有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在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下,财政分权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挤出效应大于其正面的激励效应.此外,财政分权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跨时和跨区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财政分权不利于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8.
在对新疆农业增长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乡镇企业、财政、税收、金融、价格改革这5个主要影响新疆农业增长的制度因素,运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对1978年-2012年总体和不同阶段新疆农业增长与乡镇企业组织制度、财政制度、税费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和价格制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探讨制度变迁对新疆农业增长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正是由于不同阶段乡镇企业组织制度、财政制度、税费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和价格制度的变迁,导致新疆农业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因此,制度变迁是改革开放后新疆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在决定性因素。由此可以建议,应该把农村经济制度创新作为实现新疆农业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五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为了落实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必须不断增强财政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并围绕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服务市场经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试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重点突破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一级政府基本财政需求大于基本财政供给时,就会在本区域产生社会的灰色成本,灰色成本会危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灰色成本趋于零后,区域经济才会进入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基本财政需求会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而增长,而国家财力是有限的,因此,对欠发达地区实施动态重点突破战略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