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超 《求是学刊》2016,(4):124-131
《金瓶梅词话》的创作、抄刻与晚明江南士风有非常深密的关系,将二者放置在侨易视域中考察会有一些新发现。所谓"侨易"即因"侨"而致"易",强调精神或物质在位移中发生交感、质变。由此观之,《金瓶梅词话》的创作是晚明一个很典型的侨易事件,它侨用《水浒传》、《西厢记》、话本小说、日用类书、史书及其他各种文字材料,交感易变为"通大道"的艺术杰构;抄书—刻书与嗜酒—好色是晚明江南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抄刻《金瓶梅词话》满足了他们的实际生活需要;江南文人在晚明突破"穷"—"达"二元框范形成的求"通"之士风乃是《金瓶梅词话》侨易事件生成的深层原因。因此,《金瓶梅词话》承载着晚明文人趋新求奇、追求自由等与近代接轨的精神密码,而现当代的"金学"热正导源于此。  相似文献   

2.
1 《金瓶梅》的抄本在1596年 即已问世,它的问世,立即引起了 读者的强烈反响。到1617年,刻本《金瓶梅》得以面世。许多作家、评论家对它进行了评论,其中较著名的是对《金瓶梅》进行“专文”论述的六个序、跋。按时间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 (1)谢肇 的《金瓶梅·跋》 (2)欣欣子的《金瓶梅·序》 (3)廿公的《金瓶梅·跋》 (4)东吴弄珠客的《金瓶梅·序》 (5)谢颐的《金瓶梅·序》 (6)《满文译本金瓶梅·序》 对《金瓶梅》进行艺术评价,是这些《序》、《跋》的共同主题。 欣欣子《序》,对《金瓶梅》给予很高的评价。首先,它认为此书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回顾80年代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曾相继出现两次高潮,即“《红楼梦》热”与“《金瓶梅》热”。进入90年代,“红学”有所降温,而“金学”正方兴未艾。但“金学”研究同样也面临着“降温”的考验,诸如不严肃的主观推断、无价值的繁锁考证。这种形势表明,古典小说研究,呼唤着科学的“红学”与“金学”。最近,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了李时人同志的学术新著《金瓶梅新论》(责任编辑雷群明),该书收集了作者自1983年以来发表的有关《金瓶梅》研究的一系列文章。从文章所囊括的内容看,凡时代背景、思想艺术、人物形象及作者、版本考证均有涉及,具有较强的整体性。通观整部著作,有两点印象是十分深刻的:一是作者善于从思想流变、文化背景的角度,对纷繁复杂的作品作整体观照;二是作者对于考据的态度十分严谨,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使这部著作颇具学术分量。  相似文献   

4.
1 与《金瓶梅词话》关系密切的情欲小说,当推《如意君传》,对两书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弄清文学上的传承关系,且能为成书找到新的佐证。《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七回,写西门庆与王六儿秽事“犹如武则天遇敖曹”,虽未明指书名,然确为《如意君传》之本事。《如意君传》不仅对《金瓶梅》,对后来的情欲小说影响也大。《肉蒲团》在书中两次直指《如意君传》、《绣榻野史》、《痴婆子传》之书名。《如意君传》为短篇,卷首有华阳散人甲戌秋所作之序。《肉蒲团》今见为日刊本,时当清康熙乙酉(1705年)刊行。初曾疑“如”传华阳散人甲戌序,或伪托“假虚”即子虚乌有也。词话本“犹如武则天遇敖曹”一说,给人们提供了证据,此书确在《金瓶梅》之前。今且以《肉蒲团》刊行之康熙乙酉为终点,将此前的“甲戌”列下: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是一部奇书。正是因为它的“奇”,自它产生四百年来,版本问题、作者问题、成书过程问题以及如何认识它的思想内容、分析它的人物、无不存在分歧。特别是近代,国内外一些著名学者也参与了对《金瓶梅》的探讨,写了一些专论。但对一般读者来说,往往失之过“专”,特别是没有读过《金瓶梅》的读者,看了这些专论,如坠万里云雾之中,不知所云。而郑庆山同志的《金瓶梅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则不然,它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专著,一般读者都可读得懂的书。《金瓶梅》由于它本身存在的问题,历代都是被作为禁书的。解放后虽也出过几次,但数量很少,一般读者很难得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针对读过的和没有读过而又迫切想知道它的读者,写专论《金瓶梅》的文章,不能不是个难题。但《论稿》处理的极为得当。它既着眼于一定的学术性,又着眼于普及性、知识性、资料性。对过去和现在  相似文献   

6.
北方狩猎文化的精萃──《鄂伦春族文学》问世汪玲玢《鄂伦春族文学》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之一,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七·五”国家重点课题,由徐昌翰、隋书今、庞玉田历时五载,数易其稿,蔚然成书。北方文艺出版社在鄂伦春族欢庆定居40周年之际出版此...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自《水浒传》之后,开始出现续书。如果说《金瓶梅》尚不能算作续书的话,到了《水浒后传》、《后水浒传》、《结水浒传》(《荡寇志》)出来,让《水浒传》中全部人物(或未死人物)继续活在他们的笔下,按着这些新作者的意图继续演出一出出的活剧,这便是真正的“续作”了。自此后,竞相效尤的各种小说“续作”便源源不断地问世。可以这样说,只要一部著  相似文献   

8.
最近有人发感慨说:“今天所有文学刊物都有讨论《红楼梦》的文章,独无一字提《金瓶梅》。”“连它是《红楼梦》的渊源,没有《金瓶梅》就不可能有《红楼梦》这一点,也无人知道了。”①的确,长时期来,对于《金瓶梅》本身以及它对《红楼梦》等的影响,几乎无人进行深入研究。究其原  相似文献   

9.
论《金瓶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之后,《金瓶梅》差不多和《西游记》同时问世。现存的最早一个版本《金瓶梅词话》,刻于一六一七年(万历四十五年)。它的写定当在一五四七年(嘉靖二十六年)之后,一五九六年(万历二十四年)之前。据书前欣欣子序,作者是兰陵笑笑生。这个兰陵笑笑生可能就是《宝剑记》的作者李开先。但是许多情况表明,兰陵笑笑生之于《金瓶梅》并不象曹雪芹之于《红楼梦》那样纯然是个人创作,而更象罗贯中、施耐庵之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那样的关系,是在艺人说唱——词话的基础上写定的。  相似文献   

10.
王启忠同志的专著《金瓶梅价值论》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读过全书,它给我留下的总印象是“体大思深.于细微处见精神”. 由于《金瓶梅》的作者故隐其名,因此它的研究热点是作者考证,因为此书充斥淫秽描写,四百年来一直遭到禁止,所以批评它的焦点应在评判其价值.1979年朱星先生率先为此书翻案,随后十多年间的研究论著如雨后春笋,无不为它求实正名,一反从前局面.然而,专门论述其价值的尚不多见.王启忠同志的著作好就好在以二十余万字的专著全面深入地探讨《金瓶梅》的价值,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判断.以1989年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为标志的金学热潮,虽然仍以汹涌澎湃的势头向前发展,但是,王启忠同志的《金瓶梅价值论》,就“内金学”来说,无疑具有一个阶段性的总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共同的疑虑我们已考证《肉蒲团》的作者确为李渔。但是,在《肉蒲团》的题署上,根本就没有透露过撰者的任何迹象。这同《金瓶梅》问世的情形相类。《肉蒲团》还“光明正大”地题上“情痴反正道人编次”或“情隐先生编次”的字样,尽管在“西陵如如居士”的序文中未敢揭示作者的姓名或身份。《金瓶梅》则索性连撰人的化名都不题,只有“欣欣子”的序中透露出它的作者的化名是“兰陵笑笑生”。至于“笑笑生”为何许人,从小说封面、正文到序文、评点,都未留下确凿可稽的文字足资考证。所以至今学术界仍难确定其作者,“王世贞说”,“李开先说”,“赵南星说”,“贾三近说”,“屠隆说”等等,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价值新论姚莽《金瓶梅》写的是什么?书的开头就作了回答:“如今这一本书,乃虎中美女,后引出一个风情故事来。”(牝牡相诱谓之“风”,男女相爱谓之情。“风情”,也就是“性爱”。)洋洋百万言的《金瓶梅》,刻划了众多的人物,描绘了广阔的社会情景。有人...  相似文献   

13.
面孔     
《东西南北》2014,(1):8-8
在中国,人们对《金瓶梅》这本“古代禁书”第一印象往往是色情与低俗,很少有人会公开赞美它。但在美国学者芮效卫看来,这本在中国声名狼藉的色情小说,不仅讲述了一个腐败商人一生的起起伏伏,也对一个道德败坏、贪污腐败的社会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述。《金瓶梅》是一部迷人的佳作。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错位荒谬的误读──“武松爱上潘金莲”说质疑刘书成自《水浒传》问世,经《金瓶梅》张扬,武松与潘金莲的纠葛,数百年来一直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是非恩怨几乎无须赘言。武松“英风动山岳,高义薄云天”的形象老幼皆知,众口一辞。然而,近年来随着《金瓶...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对晚明士人“以诗法解《诗经》”的风气严加痛斥,认为不过是簸弄聪明,终将变圣经为小品。馆臣对原本奠定天人秩序的“诗教”大义,包括讲筵启沃、引经筹今等经世内涵,均自有体会,但却因乾隆朝的政治环境而不敢正面发扬,只能抑之为“在经解中为别体”,转而在经学史梳理和考据实学上用力。民国已还,五四学人群趋以文学歌谣来认定《诗经》,仿佛晚明士人的异代知音,《诗经》最终也从一本确立价值规范的“经”典,变成吟咏性情的“歌谣”,诗教大义随之沦灭。然而可惜的是,五四学人的这些举措,并没有深入彼时社会的有机体之中,其本质是以一种否定性的目光看待自我,最终错过了从自身发现生机并有效落实他们所倡导价值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求是学刊》2014,(4):129-137
以《红楼梦》比较《金瓶梅》,是两部名著间历史与美学联系的探讨与厘清。《金瓶梅》固不必攀附《红楼梦》而自有其价值与地位,但对当下《金瓶梅》文学价值的认可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学术以外的现实意义。"反模仿"本质上也是一种模仿。《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反模仿",使其形象体系包括立意、结构、人物等"大处"和总体,"乃《金瓶梅》之倒影":《红楼梦》"谈情",是青春版的《金瓶梅》;《金瓶梅》"戒淫",是成人版的《红楼梦》;《红楼梦》"以情悟道",贾宝玉是迷途知返的西门庆;《金瓶梅》"以淫说法",西门庆是不知改悔的贾宝玉。其他林黛玉与潘金莲、薛宝钗与吴月娘、袭人与春梅等,皆具此等"倒影"关系。这种"反模仿"而成"倒影"关系的过程与机制,有似于生物工程上的"转基因技术",而《红楼梦》实可视为《金瓶梅》的"转基因产品"。在这个意义上,《红楼梦》"深得《金瓶》壸奥","《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  相似文献   

17.
冯梦龙(1574-1646)被称为大文学家,看起来会有争论。就他本人的作品而论,没有一种可以当之无愧地居于第一流之列。他编印的短篇小说集《三言》、民歌集《挂枝儿》和《山歌》以及小曲选《太霞新奏》都是晚明通俗文学不可或缺的选集。没有他的热心收集和整理,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不见得能流传到现在。他改编的《三遂平妖传》按照原本加以补足,《新列国志》则比余绍鱼本有显著提高,两者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他收集整理晚明通俗文学的卓越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冯梦龙出生于明末,比汤显祖虽只迟了二十四年,情况却已大异。在汤显祖时代,类似西方文艺复兴的社会思潮和文学倾向,带着封建士大夫的烙印,正在曲折地向前发展;到了  相似文献   

18.
1975年后突然出现的重新评价哈耶克的动向,最近形成了一种“热”。1983年年底和1984年6月,相继有E.巴特勒的《哈耶克——对现代政治、经济思想的贡献》和J.古利的《哈耶克的自由论》问世,1984年年底,C.M.霍伊的《个人的自由哲学——哈耶克的政治思想》也要出版。此外,1984年5月,  相似文献   

19.
茅盾的小说创作是从长篇起手的。在写了《幻灭》、《动摇》和《追求》后,方写出短篇小说《创造》。他曾说,短篇小说的作法是和长篇不同的,它应该是横截面的写法,但由于觉得自己熟悉的题材都是恰配做长篇,无从剪短,因此作起短篇比长篇还要吃力。结论是:“我不会写短篇小说”(《我的回顾》)。综观茅盾的四十余篇短篇小说,我们的印象是如下几点: 首先,作者还是坚持了文学要反映人生、改良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始终把文学的社会意义放在首位。因之选择题材就显得十分重要。他反对那种把一眼看见的题材“带热地”使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对于晚明的民众运动,无论是农民起义、奴变或者是城市的民众事件,往往统统称之为民变.如李文治先生著述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事而成其名著《晚明民变》.近读樊树志先生《晚明史》,有述临清、湖广民变之章节,亦有述陕北民变之章节,对民众运动亦归入民变范围.然而,晚明城市民变与此后不久发生的农民起义虽然都是社会阶级的斗争,但亦有着明显的不同.以今日对于此类事件的定义,城市民变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阶级斗争,似应属社会阶层复杂之群体事件.对此,台湾学者巫仁恕教授不仅不以“阶级斗争”论之,且不以“民变”论之,甚至不以“事件”论之.他所著《明清城市“民变”的集体行动模式及其影响》一文将其定义为集体行动[1]367,已明显不同于以往之论述,所论重于集体行动之社会层面及与政府政策关系诸方面内容.其近期出版的专著《激变良民:传统中国城市群众集体行动之分析》,对此更有深入系统研究.笔者较为同意巫教授关于群众集体行动的论点,但以为此类行动仍为当时之民众群体事件.本篇小文,仅拟就此类群体事件与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国家权力异化之关系略作述论,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