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为主线,提出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关系的异化以及解决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途径等重要生态思想。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的构建,进而探讨在新时代转型发展时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生态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折射出现代生态环境思想的光辉。生态文明是关乎人类生存与未来的最新人类文明,如何挖掘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汲取智慧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生态文明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本质要求,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系统哲学的科学方法,坚持可持续发展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导向,实现了认识论、重点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统一。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中国奉行的生命共同体思想正在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薛明 《现代交际》2011,(8):111-112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关系思想,自然生产力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这些思想是我们建立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石,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当前我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当代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文新 《现代妇女》2014,(12):19-20
美国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生态危机,透过人与自然的矛盾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发挥解决生态问题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设生态文明本质上是建立人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等思想观点,对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启示。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有重的启发,能够促使我们进一步科学认识和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杭州生态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为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问题和世界范围内频频显现生态难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核,是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微妙平衡点。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上的伟大开拓,有利于我国实现社会建设各方面的转型升级,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于当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需要充分利用两者之间存在的制约与促进关系。因为当代的生态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改变和优化,以达到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这也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科学看待这样一种自然观和历史观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世界观。对此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见解,希望对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苇  刘红梅 《现代交际》2023,(3):36-43+122
在“两个结合”的新视角下,对儒家生态哲学中蕴藏的“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及“协和万邦”等生态理念进行梳理归纳,可从自然观、民生观与全球观三个方面探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儒家生态哲学的融合创新。这样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两创”,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0.
罗丽艳 《城市》2014,(5):64-66
正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人类发展经历了漫长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黄色农业文明时代;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而污染和生态破坏空前严重的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话语模式下的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我们党深谋远虑、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既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又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方式,已经演变为一场深刻的变革,不可否认地成为发展生态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只有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有相应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刘桐宇  李垣 《现代交际》2023,(8):14-22+12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表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引领。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哲学视域下,这一发展理念以普遍联系的整体论、辩证的实践论、人本性的价值论导向实现了对马克思自然观的继承发展,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出发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统一机理。“两山论”所内蕴的自然观具有深刻的生态哲学意蕴,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重要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深刻的内涵意蕴,主要体现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理念,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的理念,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理念,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中国化进程,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体实践的快速发展。就美丽中国建设内涵意蕴进行解析,以期深化对美丽中国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综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提出、基本原则的形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途径的探寻;均贯穿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繁荣,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资源和生态环境危机,这集中体现在“全球问题”的加剧。生态文明是工业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文明形态,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作为根本目标,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新燕  苗海叶 《现代交际》2022,(11):51-58+122-123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生态民生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治理观、生态文明观、生态共赢观五重维度回答了“为谁建设生态文明”“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美好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17.
张红喜 《城市》2016,(1):76-79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理念与精神, 2014年浙江省开化县启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 增强区域整体生态功能, 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以开化县为例, 在全面考虑开化县生态优势、 顺应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的基础上, 确定开化县主导产业发展重点, 以期达到生态功能区主导产业发展的科学性、 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最终实现生态功能区经济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这对探索生态功能区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调融合, 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娄娜  王璐 《现代妇女》2014,(12):I0114-I0114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重组成部分。十八大及其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的建设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方面,丰富和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另一方面,对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做出了战略的部署。  相似文献   

19.
李学锋  白津夫  袁晓勐 《城市》2014,(11):14-18
正狭义的生态文明是指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和谐社会相对应的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空间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逐步提高。广义的生态文明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作为一种发展理念,生态文明要求保护自然和尊重自然,在建设良好生态的基础上,将"生态原则"贯彻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尊重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秩序,保持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竞争和共生,推动自然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明确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总体要求,并明晰了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项任务。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科学合理,催人奋进,指明了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和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新理念,续写新时代美丽中国新篇章,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