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冠军在《齐鲁学刊》2007年第6期上撰文指出,从经济哲学的视角看,社会科学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是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一对重要的范畴。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社会科学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都视为"不费分文"的生产力,但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社会科学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这两种不费分文的生产力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考察生产力时,不仅十分明确地把自然力看作是生产力的一个内在因素,而且认为科学地、合理地利用自然力,就可以不费分文而又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充分认识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力,并使之在不断扩大的规模和程度上进入生产过程,变成社会劳动的因素,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我们拟从自然力在生产力中的地位、自然力的基本特征、自然力的生成与转化规律、自然力的利用、自然力的效益与衡量指标等方面,作一论证。  相似文献   

3.
张素芳 《江汉论坛》2001,21(4):5-10
商品的价值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根源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私人劳动或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一基本矛盾.价值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社会表现,通过商品的交换价值相对地表现出来.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实现的价值量,即为由社会过程所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含了两种含义.价值规律体现了商品社会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客观联系,实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实际上存在两个相互冲突的内涵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这一著名论断是建立在将各种具体劳动抽象成单一同质劳动基础上 ,价值量能以劳动时间作为衡量尺度的前提下得出的。但从历史上看 ,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是生产技术持续改进的结果 ,而生产技术的改进必然导致劳动强度或者劳动熟练程度以及劳动协调性的增加 ,这实际上必然使得劳动异质化 ,即抽象劳动的量发生变化 ,从而增进单位时间价值量的创造。因此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这一论断实际上是难以成立的 ,也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5.
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悖论"及其阐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理解的劳动价值理论实际上有两个劳动价值理论A,是指价值量的大小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决定;劳动价值理论B,是指价值量的大小由商品生产所费时间决定.这两个理论在同质劳动下实际上是一致的,但社会劳动复杂和异质化时就不和谐相容的,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第一,两种劳动价值理论中包含着一个主观和客观的悖论;第二,按照劳动价值理论A,商品的价值量并不必然与生产率(或生产力)成反比;第三、劳动价值理论B发展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的理论难以用来衡量不同时代的劳动复杂程度差异对价值量创造的影响.为了弥补劳动异质时出现的这一悖论,本文作了一涵盖简单同质劳动和复杂异质劳动的整体系统的研究分析,发展了有效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最后,本文引入了"负价值"的概念,发展和充实了有效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劳动二重性和价值规律二重性原理出发,针对所谓的“新劳动价值一元论”,分析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的辩证关系。认为,无论从历史的发展规律,还是从现实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看,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原理仍然是无法否定的客观经济规律,而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的主张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是与劳动价值论根本对立的“生产力价值论”。  相似文献   

7.
各种生产力相结合构成社会生产力。 劳动力与劳动力相结合成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是指劳动力运用过程中的社会结合所形成的生产力,劳动力的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的分工和协作,以及以大机器工业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分工、协作都可以创造出新的集体的生产力。 劳动力与自然力相结合成为劳动的自然生产力,是指劳动力运用过程中借助自然力而形成一种生产力,人们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不仅依靠自己的劳动力,还要借助于种种自然力。人们的劳动力对自然力的利用有它的特殊性,即人们利用自然力发展生产时必须要维护自然力所赖以不断再产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发展劳动的自然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郑怡然 《江汉论坛》2003,23(7):52-54
马克思没有应用劳动二重性原理对古典劳动价值论关于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关系的认识加以改造,因而在推导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关系时存在有若干未经证实的先决条件。本文分析其推导过程不严密之处,并从有效劳动价值论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的变化不相干的结论。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积极意义在于提高劳动耗转化为劳动凝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9.
实现价值规律的自觉利用,需要改革传统的经济体制。提出这一命题的原因在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存在条件与作用都离不开市场机制。讲到价值规律的内容,最关键的是价值量的决定,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实践上价值量的确定都先于价值的质的确定。这是因为在交换过程中,当事人所关心的只是他自己的商品能够交换多少对方的商品,对于他们至关重要的是交换的数量。至于双方的商品为什么可以作这样的比较,为什么可以化为不同的比例,交换者是不关心的。诚如马克思所深刻指出的,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只是在它们确定为价值量的时候才表现出来。那么,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呢?价值量的决定过程,就是市场机制作用条件下的社会核算过程。这种社会核算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把复杂劳动化为简单劳动;二是把个别劳动化为社会必要劳动和把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三是把私人劳动化为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10.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观点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突破。然而 ,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是如何按贡献参与分配 ,而且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怎样做出贡献 ?做出了什么贡献 ?贡献的大小如何计量 ?生产要素的贡献及其量的大小只能是在劳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贡献及其量的大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量应是劳动者自身耗费和支出的力以及其推动的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的劳动生产力 ,即劳动力与其所借助的机械力和自然力的和。由“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到“劳动生产力决定价值” ,可以说明生产要素的贡献及其可参与分配的量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提出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拓展了生产力的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深化了生产力基本要素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刘冠军 《文史哲》2002,46(1):162-164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科技价值的源泉是科技劳动。理论科技成果的价值转移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科学价值库”,它是所有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学人员高级复杂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总和。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是由基础性研究人员的劳动所创造的,并通过历代基础性研究工作的不断进行而得到累加,其价值的转移是借助于技术成果这一中介来完成的,并通过技术成果并入社会生产过程,最终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3.
段媛 《阴山学刊》2006,19(5):82-85
把科学技术视为一种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对此邓小平、哈贝马斯都有所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生产力"尽管在表达方式、理论来源、转化机制方面有相同之处,但由于邓小平和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社会作用、历史实践活动主体的不同理解,二者最终没有形成一致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整个创新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动态互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界自熊彼特之后对创新经济的研究分野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支脉,各有侧重又各有不足,两个支脉逐渐融汇于演化经济学思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创新经济学的主要渊源之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内生驱动作用,它重视创新主体,企业的重要作用,融合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具体体现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矛盾运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创新经济学的重要渊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绿色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 ,其本质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绿色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它是生产力发展的逻辑必然 ,也是在新的水平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品越 《学术界》2012,(1):45-55,284
本文以物质生产实践作为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确证,用物质之间通过内在联系而实现的"对象性存在"取代旧唯物主义的分离的事物的"自我存在",由此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此世界观反观于实践活动而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它以"用生命生产生命"的社会劳动作为人与人最基本的内在联系过程,用剩余劳动的处理方式作为社会制度的主轴。用此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而资本的内在否定性导致人类必须寻求处理剩余劳动的新制度,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由此建立了以"物质生产实践与唯物辩证法——剩余劳动与社会关系结构——资本权力结构及其内在否定性——社会主义与人的解放"作为基本逻辑主线的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原理。  相似文献   

17.
进一步界定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 ,是坚持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需要 ,是“新的实际”的需要。只有坚持并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一元论 ,准确扩展生产劳动概念 ,科学界定、正确认识服务劳动、管理劳动、科技劳动等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才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作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回答管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更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技革命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提出了挑战。西方科技决定论者关于技术社会形态理论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的实质是“趋同论”,是对经济社会形态的否定。我们应在吸收技术社会形态理论的合理因素的同时,坚持唯物史观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两课"社会实践教学探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释了"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应然价值,分析了当前"两课"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