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李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3(3):140-143
基于传统文学理论范式危机,巴特以交互主体性解放结构,洛特曼强调文学的交流功能。两人皆从文本多因互动格局入手,积极引入读者维度,构建审美主体间的交往对话关系,不仅使现代文学的知识范式跳出语言学牢笼,促成文本从静态结构到跨学科书写实践过程的转变,而且有助于在"后理论时代"观照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存在,重塑文学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侧重研究方法上的比较,对以洛特曼为首的塔尔图艺术符号学派与以乌斯宾斯基为代表的莫斯科文化符号学派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力图揭示塔尔图符号学派与莫斯科符号学派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翻译学学派的理论偏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现代翻译两大学流派(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各有其理论偏向:语言学翻译研究使翻译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过强的功利性容易造成对翻译现象的误释和翻译理论学科的消解;而文化翻译研究由于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使得翻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学科边界变得模糊,从而使其失去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坤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6):22-29
艺术独立理论是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主线之一。针对黑格尔美学体系中艺术将由哲学所取代的最终结论,克罗齐从分析黑格尔“对立面的综合”的逻辑理论入手,指出黑格尔的逻辑理论适用于处理性质相反的事物,但不能用来处理性质相异的事物;克罗齐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用新的逻辑理论,即“度的理论”去处理性质相异的事物,因而从理论上确立了艺术的独立地位。洛特曼将生物学理论引入美学研究,把艺术当作独立的生命存在;这种生命体现为它能以极小的篇幅向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所以“美就是信息”。艺术独立问题由此得到彻底解决,西方现代美学中的这一发展主线从此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5.
罗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2)
:翻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解码和重组的纯语言过程,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过程是一个以译者为中心的关联顺应过程,翻译主体的创造性在译语文化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西方美学和诗学,是与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思想相通的。结合学习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去探寻诗与美的奥秘。重读经典文本应在对原典的整体审视中把握经典文本的丰富内涵;在历史性与实践性的交汇中加深对经典文本的理解;区别学术与政治,客观、公正地给予经典文本以美学的和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汪正龙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73-78
从文学符号学理论建构,文学语言与情感语言、科学语言的区分,以审美规范为中心的文学史观念三个方面分析布拉格学派代表人物穆卡洛夫斯基的美学思想,考察穆卡洛夫斯基以及布拉格学派与索绪尔及俄国形式主义的关系,并对其在20世纪西方美学史上的地位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8.
王智鑫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4):65-69
人类学中的文化与人格学派(亦称新心理学派),是从民族性、个性研究到基本人格、所趋人格的研究。并注意文化作用于人格塑造的方式方法以及儿童抚养和人格模型塑造的关系。本文着重分析文化与人格学派对于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研究的借鉴作用,以及这些理论对于儿童人格塑造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维山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37(3):55-57
马克思“美的规律”范畴的提出有着深厚的西方现代美学背景。西方现代美学认为美不再是纯客观的实体存在,而是包含着主体的关系存在。马克思提出的生产规律之一的“美的规律”也必然不再仅仅是美的事物的规律,而是包含着主体情感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界对"新道家"的呼吁和境内外的"道家热"现象彰显了老庄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世界意义.以"艺术精神"来概括道家美学的精神实质是20世纪道家关学研究收取的一颗硕果."老庄艺术精神"作为道家美学的内核,某种程度上参与塑造了中国现代美学、现当代文学的面貌与格局,并通过中西文化交流所潜伏的比较诗学视城引渡西方、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穆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88-91
洛特曼是俄罗斯塔尔图学派的创始人,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他的研究特点是具体性、多角度性和系统性.他在研究中兼具语言学、心理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社会历史学、符号学、结构主义、数学和其他学科的方法和内容.文章介绍了洛特曼前期的文艺理论研究和后期的符号学理论和结构主义研究.洛特曼对18和19世纪的俄罗斯社会思想和文化,主要是对十二月党人的创作思想进行了分析研究.洛特曼文艺理论研究的精华是对普希金的研究.洛特曼从50-60年代开始结构学和符号学,他的新方法和新理论,推动了这一研究的发展.他写了大量的有关文艺结构学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诗学分析,结构诗学>.他创造了新的语言学方法论和教学法.无论从内容还是数量上,洛特曼的作品都相当丰富. 相似文献
12.
王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1):67-73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道家的道言观与西方语言哲学的比较研究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其实,人类的思想和智慧具有内在的相通性,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西方还是东方,其文化及其语言的差异是巨大的,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对终极存在的探求,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不同的民族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式,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先秦道家可以同现代西方哲学家在同等层次上进行对话,双方的思想和智慧也能够达到相互的汇通。在现代思想的维度上比较老、庄的道言观与西方现代的语言观,会给我们许多崭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视野中的当代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成纪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4):54-60
新时期以来,人的问题是中国当代美学的核心问题,但对"人"的过度重视却导致了"自然"在美学研究中的长期缺席.在当代美学中,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已因过度的"人化"而失去其固有的审美属性,成为仅仅为人而存在的感性形式.在这种背景下,只有承认自然的生命属性,将自然美看作生命的样态之美(生态美),将生态价值看作自然的第一价值,才能防止人学的美学进一步退化为人类自我中心论的美学,并使人与自然的平等对话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谢亚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1):42-45
20世纪西方哲学与美学的"语言学转向"从逻辑实证主义、现代分析学派、现象学存在主义一直通向后现代主义.认清逻辑实证主义或分析哲学以及现象学存在主义这两大流派中的"语言学转向"轨迹,对于认识20世纪西方哲学与美学的多元化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对后现代主义各派思潮有进一步的了解.以语言为基点,彻底颠覆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本质主义,正是"语言学转向"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5.
罗坚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1):40-43
仁学是孔子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包含了一套完整的人格理论,标志着先秦人性的觉醒、理性的高扬.孔子以"仁"为美,以"和"为美的表现形态,把审美和人格修养、道德实践和人生理想联系在一起,促使了审美的意识形态化,对我国二千多年来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流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继尧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5):14-17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学的核心是数的和谐.他们用数的和谐解释宇宙的构成,创立了宇宙美学理论.早期希腊美学就是宇宙美学.毕达哥拉斯学派还从和谐的比例的角度,研究了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生态美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但生态美意识由来已久。欧阳修词中的生态关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美,主要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文化生态美:主要有节日词所展现的文化生态关、歌妓制度所透露的文化生态美和传统文化品格中的文化生态美。这些词在客观反映作者的生态美意识与人们的生存状况的同时,也反映了词与正统文学处于相背离与修补的状态及作者面对这种情况的徘徊感。因此用诗化的笔法阐释生态美意识成了作者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8.
孔建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24(2):44-51
鲍姆嘉通在"aesthetics"一词中加入"美的思维的艺术"的含义有着特殊背景,他以"美"的名义拯救西方传统哲学所鄙视、压抑的感性.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哲学变革的深入,强调感性意义的文艺美学已成为西方美学的主流之一.西方现代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追寻一种非概念的、超理性的智慧和人生境界一直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现当代,由于美学承担了特殊任务,其感性之维经历了沉浮. 相似文献
19.
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即生物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统一。美是人的生命活力的表现。体育对人的生命之美有极大的激发和促成作用。体育通过各种运动形式对人的三重生命进行激发和磨练,增强了人的生命力。而人的三重生命的充分发展必然会表现出生命的美的光辉,最终走向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