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则指导下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抉择;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容和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所产生的巨大优越性三个方面论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云南是全国民族自治州、县最多的省。研究云南的民族区域自治,系统地总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对于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的扬弃.在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中国各民族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它的正确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两个最重要的方面,一是自治机关的组成,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利。由于民族区域自治是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在自己聚居地实行自治,因此,无论是自治机关组成人员,还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利的行使,都要以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为主”。不然,自治就流于形式。但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相互交错居住。全国几乎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自治地方,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四种自治单位内部,都或多或少有一部分汉族或其它少数民族。这就必然提出一个自治民族与非自治民族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宁夏作为我国回族聚居区之一,是党较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典型地区。宁夏实行回族区域自治大致经历了尝试、发展和最终确立三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学说,创造性地和中国民族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自治机关,行使民族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散居少数民族”是我国民族学和人类学上的一个概念,既可以从民族的概念范畴去定义,也可以从族群的概念范畴去定义。然而,由于我国民族问题与政治法律的一体性,基于现有的政治设计和制度安排去解析散居少数民族更具有合理性。因此,散居少数民族具有民族、族群和政策制度3个方面的特征,据此可以将散居少数民族定义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选择以散居方式生产生活、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族群,它既包括那些居住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以外的族群,也包括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内但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族群。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制度, 改革开放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设。本文论述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谋求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民族自治地方如何行使好自治权力的问题, 并提出实行真正的民族区域自治, 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即: 自治地方和上级国家机关的关系; 行使自治权的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关系; 政治形式与目标的关系, 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等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我党运用马列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实际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的解决,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确立新的民族关系,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探索,大胆的革命实践。1938年,党的六届六次扩大的中央委员会上,毛泽东同志代表党中央正式提出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四十年代初,边区政府进行了小范围的尝试,到1947年5月1日,在党的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离间和民族  相似文献   

10.
在已经取得民族解放的多民族自家,是实行联邦制,还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民族自治。本文通过对民族自决权、分离权与区域自治的理论来源进行阐述,并对苏联的联邦制与中国单一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二者同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种制度上都具有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作为解决这一历史时期民族问题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必然具有时代的特征。加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征的探讨,对丰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入理解党在这一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更好地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各民族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结合多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实践,所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在于"民族"与"区域"两大因素要相辅相成。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近40年,且市场经济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影响,因此,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内容就必须随时代变迁而适当完善。完善的基础仍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不动摇,完善的核心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最终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民族思想是新时期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指南,其要点为:坚持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同志《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一九五七年八月四日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解放以后在民族问题上实行的一个根本性的政策”。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已建立了五个自治区,二十九个自治州(盟),七十四个自治县(旗),共一百0八个自治地方。  相似文献   

15.
历史和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只能走民族区域自治的道路,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赋予少数民族地方“变通补充权”,体现了国家充分重视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它与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和国家法制统一原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民族之间的平等联合同社会主义的命运息息相关。放弃了社会主义即破坏了民族联合的基础。实行民族自决的根本原则是要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友好合作,有利于社会主义。实行单一制的民族区域自治比实行复合制的民族联邦更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社会主义国家应当通过民族地区与全国经济发展一体化和现代化,达到共同繁荣和民族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7.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唯一正确道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而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份,因此,民族问题的解决必须服从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在国家的政权建设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利益出发,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统一而不可分的共和国,坚持尽可能大的国家的原则。早在1819年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将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解决民族问题和在政治上实现民族平等的最适当最合理的政策"。为了顺利推进民族地区的建政工作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政权的建立,"慎重稳进"成为全国民族工作的指导方针。由于青海藏族地区特别是果洛社会情况特殊,中央政府提出了"更加慎重稳进"的方针,它对于果洛建政及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千载难逢机遇的同时,也为民族地区如何利用这一大好机遇发展经济等各项事业提出了一个课题.本文认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历史证明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因此西部大开发必须围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民族立法的回顾和现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族压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各民族人民都成了国家的主人。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各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好形式。为了保障和全面推动民族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