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传统戏曲服饰中的图案纹样及色彩搭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融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服饰文化为一体,活态传承着民族戏曲文化,耐且还有着自身突出的象征性特点,在搭配上也具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象征义和规律的运用,对表现戏曲中的人物起到了准确传神、正确定位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现状以及传承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情况从开设状况、资源库建设、科研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发现许多项目消失或处于濒危状况,通过构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态度关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相结合是发展与传承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湘西自治州是全国唯一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性试点地区的自治州,非物质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品种多样、覆盖面广、特色鲜明.目前,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土家语、苗语等民族语言日渐濒危;传承人年事已高,后继乏人;现代文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旅游中过度开发导致保护性破坏;重视项目申报,轻视保护工作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措施:开展普查,摸清家底,运用影像和文字对非遗项目进行保存记录;加强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保护老艺人,培养传习人;创新宣传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保护资金的投入;整合资源,理顺机制,整体、活态地保护传承湘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4.
以生产性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项目进行保护,不仅是保护和传承的有效方法,甚至还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传统技艺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历史记忆.我们应该继续关注、重视和珍惜包含在物质当中的历史信息和情感内涵,应该重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使民间传统技艺的产品成为社会的有效需求,才能使生产性保护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前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存在传承发展危机,其原因在于传统戏曲没能跟上现代市场经济的步伐,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创新求变。当代戏曲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剧团体制和运营机制、在剧目的内容和形式上主动变革,发挥戏曲的商品活力,以重新回归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相似文献   

6.
《四平戏传统剧目》是在民间老艺人口述本的基础上整理、编纂的一套丛书,收录了11个以口授心传的方式在民间传承了数百年的演出本。这些作品大都源自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较多地保留了民间创作的原始风貌。由于没有公开出版,印数非常少,这套丛书在国内外都难得一见,是研究弋阳腔、四平腔和闽北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值得珍惜。  相似文献   

7.
关于传统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前人大都给予肯定,不过细察前人与时人的有关论述,却仅限于“药人寿世”、“助成教化”等原则性结论,不仅在具体内容上语焉不详,而且对戏曲社会教化功能发挥的内在机制更是缺乏系统研究。以前人戏曲理论及戏曲在民间社会的生存实态为基本史料,指出传统戏曲社会教化功能的发挥机制大致包含三个层面:1.文以载道,助成教化;2.异质言说,传承民德;3.戏谑讽喻,化郁制序。  相似文献   

8.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的特点及立法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已经进入第6稿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吸收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宝贵经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兼顾保护相关物质文化遗产;确立了文化部门的行政主管部门地位;以分级保护管理为原则;实行以行政保护为主、以民事保护为辅的保护措施。但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在命名上有不妥之处,相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也不够具体、明确且欠缺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安徽传统手工技艺项目保护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进行调查摸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安徽省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十分丰富,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所占比重较大,是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级名录的入选标准,对已列入安徽省级名录的传统手工技术类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早期话剧是在西方话剧影响下的产物,但从戏剧审美观、编剧方法、演出形式诸方面来看,却与传统戏曲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与当时急剧动荡的社会现实、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早期话剧的草创者虽然没有意识到话剧创作、演出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但却以他们最早的话剧活动提出了这一戏剧理论和戏剧实践领域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要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考察它的植根基础;究竟有哪些生态环境因素深刻地制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特质,通过分析认为:影响制约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整体上说,包括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和国际条件.  相似文献   

12.
生态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是个有机的生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所形成的场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的关键就是构建和保护适宜的生态场.具体地说就是:构建意识场,通过宣传和教育改变人们的文化观念,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营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环境;恢复生活场,恢复和保留有关生活习俗、信仰仪式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基础;优化文化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优化文化的运作环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改善物质场,进行多渠道投入,探索新的运作方式,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物质环境;保护自然场,重视自然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保护美丽、富有特征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3.
湘西凤凰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传承千载,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过度的商业化和非保护性开发导致其传承问题逐渐突出,科学的保护和开发是凤凰民俗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目前保护和开发凤凰民俗文化最突出的原真性差、口传艺术弱化、管理不科学及缺乏提炼创新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开发手段、创新的模式,并和现代的文化、科技相结合,才可以实现最佳的保护和传承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宝顶香会历史悠久,其宏大的朝圣规模、精深的佛教文化和独特的民俗事象水乳交融,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相得益彰,是我国庙会的一道丽景。从民俗文化视阈探讨大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开发,相比单纯的旅游规划,更侧重于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并进,绝不为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而损害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5.
安徽传统工艺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从统计数据来看,安徽的传统工艺发展现状与其历史地位不相符,而且落后于国内部分省份。其中影响因素众多,只有深入了解传统工艺的价值,才能够从思想意识上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思路,进而有效提高安徽的传统工艺水平,促进本省经济发展,为彰显安徽地方文化增添光彩,并确保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作为传统文化瑰宝而永久流传。  相似文献   

16.
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既包含着丰富的与现代生态伦理思想相一致的思想成分,又存在着与现代生态伦理思想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17.
笔者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等思想中蕴涵的生态意识,并在对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符合生态规律的一些做法进行归纳与描述的基础上,认为我们应该积极汲取我国传统中有益的生态元素应用到现代的生产生活中来,倡导节约、简朴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使我们的行为由于适应自然生态规律而更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以利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湟民间曲艺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弦、越弦等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民间曲艺是河湟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百多年来,传承方式单一,本土化过程明显。近几十年来,河湟民间曲艺经历了阵痛,也面临着如何发展和革新的问题。本文在对青海西宁、湟中、湟源、大通、互助、平安等地民间曲艺发展现状进行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面临的问题以及原因,并结合目前河湟民间曲艺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可喜现象,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几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观生动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先贤哲人的智慧,这种和谐生态观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新型生态观,应当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原则,以适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使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