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外交李良玉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且迅速扩大事态,野蛮侵占了我国东北。次年3月,它又一手导演,成立了伪满洲国。“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近代对华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严重恶化了中日...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开始向中国东北实行武装移民,1936年又提出了20年移民百万户的庞大计划。为了适应这一侵略政策的需要,又制定了“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计划。“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是日本帝国主义“满洲移民”政策的一部分,它是在“满洲移民”政策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阴谋计划。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赂中国的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九·一八”事变后,全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北人民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日本人民也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镇压,不断发动了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各阶层人民在日本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不断掀起各种形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吉兴,号培之,辽宁奉天人,姓爱新觉罗,满清皇族出身。吉兴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本世纪20年代投奔奉系军阀集团,“九·一八”事变前为东北军中将旅长兼延吉镇守使。“九·一八”事变后,率东北军一旅人投敌,在历史上留下了汉奸的骂名。伪满建立后,他历任延吉警备司令、吉林警备军司令、第二军管区司令、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加紧制定经济掠夺政策,于1932年6月成立了伪 满中央银行,在关东军的控制下,大肆掠夺,加深了东北沦为殖民地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采取了“先安内后攘外”的不抵抗政策,近二十万的东北军和警察部队大都不战自退,致使日军长驱直入,仅用4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东北三省省会和主要城镇,1933年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三省 ,把东北变成了它独占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残酷统治和经济掠夺 ,对华北移民的限制政策以及日人向东北的移民狂潮 ,使近代以来华北人民的“闯关东”活动被迫中断。此后 ,这一活动被纳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战争轨道 ,不能自由发展 ,其实质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华北劳力的强制掠夺。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影响下,东北各阶层人民掀起轰轰烈烈的武装抗日斗争高潮。其中,东北地区内绝大多数土匪.激于民族义愤,放弃土匪生涯,毅然投入抗战行列,也做出了不可泯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评萧军萧红的两部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东北沦为殖民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各抗日队伍经过整编,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帝国主义及  相似文献   

10.
在“九·一八”事变60周年到来之际,中共达县地委宣传部、达县地区社科联联合举行“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理论座谈会。来自地区社科研究机构、教育新闻部门的同志共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同志联系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体会,座谈了“九·一八”事变的深刻历史教训,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奋发自强,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以后 ,日本帝国主义在对我国东北加快军事侵略步伐的同时 ,在“日满贸易”的掩盖下 ,加剧了对东北经济侵略的进程。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满贸易”的状况及其发展过程的分析 ,客观地阐明“日满贸易”的性质、特点及给东北与日本带来的不同影响。1  “九·一八”事变前 ,日本国内军事力、经济力迅速发展 ,成为东方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是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 ,它的总面积只有 38万平方公里 ,不到我国领土总面积的二十五分之一。日本物产缺乏 ,特别是铁矿和石油。煤的储藏量按19 37年估计仅有我国煤总储藏量的三十分…  相似文献   

12.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讨论,目前在我国史学界中有三种观点:即“三一说”、“三七说”和“三九说”.主张“三一说”的学者把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视为“二战”起点.理由是“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和平”局面,开始了新的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中国战场成为开辟最早的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成为最早战争的策源地,是走向新的世界战争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东北现代散文,有一个突变的时期,那就是以“九·一八”事变为界限的爱国抗日散文的突起。在此之前,东北现代散文缓慢地进行了十三年的文学革命。可是“九·一八”事变炮声一响,东北现代散文就象睡狮一样猛醒过来,一改过去的局面,抛弃了旧时的感伤和哀愁,去掉了圈圈点点半文半白的语句,从内容到形式,完全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东北文坛上,这就是东北沦陷时期的爱国抗日散文。  相似文献   

14.
每当人们提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自然想到“七·七”芦沟桥事变,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在目前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书籍或论著中,都把“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开始。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这段历史发展过程来分析,可以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不是从“七·七”事变开始的,而是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是其实现占领中国进而称霸亚太地区的关键性的一步。 日本自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也走向了向邻国扩张的道路,在明治政权确立之初的《五条誓文》中就有“大振皇国之基础”,“开拓万里波涛,布国成于四方”。制定了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先占领台湾、朝鲜半岛,之后占领中国东北,再占领中国本部,进而称霸全世界。根据这一方针,1894年和1905年先后发动了甲午、日俄两次战争。通过这两次战争,日本侵占了台湾、澎湖,并把南满和东蒙从俄国人手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的激化,全国人民纷纷谴责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国民党内一些反蒋派系也纷纷亮出抗日招牌,真抗日乎?假抗日乎?一时令人难以分辨,本文试就“九·一八”事变后孙科内阁对口绝交宣战计划及其流产作一剖析。!93年2月,蒋介石与粤派元老、南京政府立法院长胡汉民因“约法之争”发生冲突,蒋一怒之下竟将胡汉民软禁于南京汤山,此举立即在国民党内引起轩然大波。4月30日,从南京南下到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邓泽如、林森、萧佛成、古应芬等发出弹刻蒋介石“独裁专制”的通电,5月25日宣布成立“中国国…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辽宁史学如同中华民族近百年史 ,发展之路崎岖不平。自清末至“九·一八”事变 ,金毓黻和他的史籍是杰出代表。日伪统治时期实施奴化教育 ,史学研究遭到扼杀。新中国建立后迄 2 0世纪末 ,是辽宁史学快速发展、成绩辉煌的 50年 ,出版史学著作 50 0多部 ,发表论文 40 0 0余篇 ,在清史、史学史、奉系军阀史、甲午战争史、东北军史、军事后勤史、“九·一八”事变史、中国改革史、东北民族史、东北地方史、辽宁考古学及满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优势和特色。在新世纪 ,要使辽宁史学持续发展 ,更加繁荣 ,需加强四项建设 :即更新观念、形成团队精神、造就大师、研究手段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1931——1934),随着国内局势的急剧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巨大变动,国民党各地方实力派的政治态度也开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爱国的国民党将领在奋起抗日的同时,为了抵制蒋介石的消灭异己的政策,开始主动寻求与共产党的合作。考察和研究“九·一八”事变至遵义会议期间中共对地方实力派认识及其策略的演变过程,不仅有助于深入探讨抗日民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军事侵略步步深入的同时,也逐渐对中国东北的铁路、金融、投资、矿产、农业等经济领域展开了侵略活动。本文试就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将东北变成其进一步扩大战争的军事基地,通过武力和资本扩张完全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并采用“日本主产成品主义,满洲主产原料主义”的方针,使东北经济变成日本经济的附庸,从而造成东北经  相似文献   

20.
尽管学术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何时问题尚有争论,但弥漫于全世界的硝烟,最早是从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这已为人们所公认。“九·一八”事变,实标志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六十年了,如今中国和日本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但它却能为后人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本文试就1931—1945年这段历史,提出几点体会,以就教于同行和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