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初探李慧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人类社会进入了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持续发展要求人类的福利水平应随时间发展而增长(至少不退化),但按照一般人的价值取向,往往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或某个人、某个团体、某个民族的利益,不会自...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论述我国今后15年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针时,再次强调:“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社会全面发展问题,是一个大的“问题系统”,目前,它已成为哲学的前沿课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崭新的思想和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新战略。当前,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趋加剧,可持续发展必将作为21世纪的主题和人类新文明的象征,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当代中国来说,面临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实践,这预示…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寻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的发展。在储方面的发展中,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因此,强调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强调人的发展。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社会观,才能指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发展是社会的全面进步过程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社会发展是社会系统各要素的协调运行过程,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综合进步过程。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要求社会发展中的各要素应协调一致,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这就意味着,社会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单纯的经济增长可能出现“无发展的增长”和“无增长的发展”一类的现象,而这些现象于社会发展都是无益的。这还意味着,社会发展也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只是社会的基础,它不可能长期脱离社会发展而单独推进,社会不发展会阻碍经济发展,甚至带…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既汲取了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理论的精华,也为其贡献了崭新的内容。它强调任何一国的发展都与世界的发展相联系,都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它为发展必须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发展必须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科技发展为杠杆的观点充实了许多新的内容。它将可持续发展推广到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论区域经济协调增长中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蓝庆新 《天府新论》2006,72(2):50-53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就是要强调在增长中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实现以社会公平为目标的有效率增长。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经济协调增长中的公平与效率进行探讨。一、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述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是我们对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社会经济面貌,实现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在对本国国情认识不足的情况下,纷纷效仿、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或苏联早期实行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模式即常规发展战略,相当长时期普遍强调加速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率,企图以努力谋求单纯经济增长来自动改善基本需求和社会结构。这种被称之为“经济增长第一”的战略,虽然在促进经济成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减少不平等、消除贫困、公正分配、寻求人和社会和谐发展、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却收效甚微。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第一”战略愈来愈受到怀疑和批评,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有关机构和学者们提出了各式各样“替代发展战略”,包括:1976年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需求战略”,1975年瑞典哈马舍尔德基金会倡导的“另一发展思想”美国斯坦福大学霍利斯·切纳里教授提出的“边增长边分配战略”,以及公平增长战略、中国模式、印度甘地模式等。替代发展战略同常规发展战略比较,追求的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增长”,而是“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条件和根本目的。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是第一次。这一战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一、可持续发展是全新的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9.
论发展观的演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发展概念的内涵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演变和深化。 2 0世纪 50年代一般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6 0年代则认为发展包含增长加结构变化 ;70年代转到强调贫困、失业和分配不公问题的改善 ;80年代把注意力转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而进入 90年代以来 ,发展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大大拓宽了 ,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环境的改善 ,还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非经济因素的改进。总之 ,2 0世纪 90年代的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即以人为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既汲取了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理论的精华,也为其贡献了崭新的内容,它强调任何一国的发展都与世界的发展相联系,都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独特贡献。它对发展必须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发展必须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科技发展为杠杆的观点充实了许多新的内容,它将可持续发展推广到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来稿摘登     
●后发现代化国家实施“赶超战略”的原则刘伟(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指出:①全面、协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原则。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政治变迁、生态保护、人的发展以及生产与生活、贫与富等方面的关系,注意各个方面发展与变迁的平衡性、协调性,防止因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可能产生的种种恶果。②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原则。要处理好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主观愿望与现实可能之间的关系,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的可持续平衡。③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原则。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潜能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对自然、经济与社会关系长期反思得出的结论。它作为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发展新概念,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的发展”①。这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持续发展观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对现代人和未来人需要的持续满足,达到现代与未来人类利益的统一;二是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追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种发展观包含了子孙后…  相似文献   

13.
杨奎 《学术论坛》2005,3(4):124-127
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归宿的,而获得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追求。马克思和谐社会观作为全面的社会发展学说,关注的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诸种因素的综合而协调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蒋伟 《社会科学论坛》2010,(20):189-193
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再一次把人们的目光汇集到大自然中。必须在经济的发展中投入一种人文关怀,不能单纯地为了发展经济而损害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不可或缺的根本理念,是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有必要从政治学的背景出发,研究生态环境与政治的内在关系。新的政治观念必须包含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何谓可持续发展?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时里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早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的1992年,就率先开始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必须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互相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①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主义对文明的实践本质和辩证意义的科学规定来看,“文明和谐”是指通过合理、公正、科学、有效的途径来调整社会共同体内部的交往活动和调整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使社会财富积累、交换、分配和消费各环节得以协调运行,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内心世界各种精神状态得以和谐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成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互动的过程,是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除了在整体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引导人们考察人类文明的演进之外,还在“文明和谐”的不同层面给出了具体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关于“文明和谐”的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社会自然统一论、世界一体论和社会系统论上。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发展与“可持续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世界各国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体现了人们对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呼吁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处理好人  相似文献   

18.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依据其对发展本质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五代不同的发展观.上世纪50年代所说的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增长与发展不加任何区别;上世纪60年代把发展与增长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认为发展是指增长加结构变化,但仍然把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则把经济增长贬低到非常次要的地位,转而强调增加社会变革,要注重就业、消除贫困和公平分配等发展目标;上世纪80年代转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把环境改善作为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认为经济增长对实现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上世纪90年代认为增长只是手段,而人类发展才是目的;21世纪发展的概念进一步拓宽,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是全面的辩证的发展观。从社会协调运行的发展机制上看 ,是经济、政治和精神文明的三位一体 ;从社会持续运行的发展机制上看 ,是经济、社会、环境的三位一体 ;从社会有序运行的发展机制上看 ,是改革、发展、稳定的三位一体 ;从社会进步的评价机制上看 ,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污染治理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必然要求。目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