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物主客关系自古以来就存在,并由此而成为哲学基本问题,任何一种哲学对之都无法超越。对心物主客关系问题的各种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与之相关的二元论、多元论等不同哲学流派,它们都可以被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它与现代西方哲学都是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但二者又有原则区别。否定这种超越势必导致否定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重点批判唯心主义,但都没有停留于一般唯物主义。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点是他们的哲学的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他们的哲学的核心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其认识论方面。它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回答,绝大多数哲学流派都反对不可知论。  相似文献   

2.
论哲学基本问题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基本问题是永恒的吗? 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被确定为一切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且被赋予了永恒性。我们以对它的回答来判定不同哲学体系之为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可知论或不可知论,划分哲学阵营。在此基础上,我们书写哲学  相似文献   

3.
林孟清 《学术研究》2005,1(4):70-73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之所以不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在马克思哲学形成时,争论的焦点不是由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所导致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而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关于唯物主义的实践性质和直观性质之争。马克思哲学着意论述的是实践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释是一种知识论路径的解释,这种解释遮蔽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思维变革的真正意蕴,只有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路径才能深切领悟其当代性意义;传统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知识论哲学思维的内部对立,马克思走出了知识论的思维路径,也就走出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僵死对立;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新”,就在于它拆除了一切近代哲学出发的前提,这也正是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同质性之根本所在。 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说过:“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承认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即存在决定思维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反之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那么,在哲学基本问题上,控制论和信息论究竟属于哪一个阵营呢?控制论和信息论是如何对待并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呢?  相似文献   

6.
邓名瑛 《船山学刊》2002,(2):67-70,131
在黄宗羲的哲学思想体系中,有两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盈天地者皆气也”和“盈天地者皆心也”。史家对此多有分析与探讨,其基本结论是,前一命题是唯物主义的,后一命题是唯心主义的,而黄宗羲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则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笔者以为,以上观点似未能准确把握黄氏哲学的实质和思维特征,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我以为,要准确把握黄宗羲上述两个命题的实质,需将其放在黄氏哲学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其致思特点中加以考察才有可能。以下,我们将循着黄氏的致思路径对上述两个命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一、黄氏哲学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7.
现在,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方面的教材和专著,通常都这样表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属于本体论方面,即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志。二是属于认识论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这些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中表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几处,用的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如今,一些教科书和专著却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等同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其实,两者并非一码事。恩格斯早在写《反杜林论》这部光辉著作时,就注意到了“存在”与“物质”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别。他指出:“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我们知道,存在不仅有物质的存在(如自然界),还有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这种存在。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所有这些存在虽然都离不开物质,但它们本身毕竟还不是物质。而这些存在也同样是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如何回答思维对这类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样反映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尖锐对立。我认为,恩格斯之所以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来表述哲学基本问题,其深意在于: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虽然主要表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但它们毕竟不是全等的关系,存在的概念要宽于物质的概念。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除从谁是本源的角度,还从认识本质方面,更全面地揭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下面谈些具体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哲学根本问题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从讨论的过程中看来,决不是简单的名词之争,而是由此牵涉到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在我看来,这首先来自于对哲学根本问题的不同理解;由此也就产生了看法上的分歧。要回答哲学根本问题究竟是一个还是两个,必须考察一下什么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以及为什么它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其次,作为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斗争,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形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自身各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表现形式。同时,无论是在过去和现在,哲学上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斗争,又往往呈现  相似文献   

9.
一、哲学的党性党性,就其本意而言,是一个政治术语,指的是政治上的派别性.哲学上借用、引进这一概念,以说明哲学的派别性.任何哲学流派或体系,不是属于唯物主义派别或基本路线,就是属于唯心主义派别或基本路线.那些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摇摆的折衷主义哲学,究其最终归宿,也难以逃脱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这两大基本派别或基本路线.这就是哲学党  相似文献   

10.
凡是古今中外各派哲学共同研究和回答的问题,贯彻在哲学体系各个部分中的共性问题,都应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应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1972年版,第14页。)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即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这也就是所谓哲学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哲学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都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但也有少数哲学家否定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哲学史界一向认为亚里士多德哲学是特殊形态的二元论,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然而,透过亚里士多德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不难看出,他是坚持着一贯的原则,合乎逻辑地建立起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他的哲学思维模式,就是他解决哲学问题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笔者认为,它表现为四步曲。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质就在于它特有的历史的观念或历史的原则.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关键在于,不应该用西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解释原则去诠释和重构马克思哲学,也不应该用西方现代哲学某些哲学派别的解释原则去诠释和改造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生活(实践)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与此相适应,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不是“物质(自然)决定意识”的旧唯物主义,而是生活(实践)决定意识的新唯物主义,即历史的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的存在论”——“历史生存论”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上通常流行的一个观点认为:一个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文章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文章从哲学史的事实说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不一定决定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一个哲学家在本体论上是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并不一定决定他在认识论上相应地也是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例如墨子,在本体论上承认天是能对人赏善罚恶的最高主宰,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而在认识论上却坚持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也不一定决定哲学家的方法论。柏拉图、莱布尼茨在本体论上都是唯心主义者,但在方法论上都立张辩证法。在黑格尔那里,  相似文献   

14.
一哲学的基本问題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題。对这个问題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爭而发展。哲学斗爭的绝对性反映阶级对抗的绝对性。这就是贯穿于哲学斗爭发展过程始终的党派性。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哲学的基本问題带上时代的、阶级的特点,表现为复杂多样的形式。因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党派斗爭,通过某些特殊问題,在各个流派之间和每一流派內部  相似文献   

15.
一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出发,考察了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哲学基本问题中涉及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同的哲学流派以不同的内容来标明它的独特性,如古代哲学对于本原的寻求,近代哲学对于思想客观性的论证等.作为一个哲学史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成为区分哲学不同时期和流派的一个重要基准,如以对本原问题的回答不同而区分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自觉为标志的近代哲学等.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全面地总结了哲学斗争的历史经验,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论断,并对这一论断的基本内容作了规定,从而为人们科学地理解纷繁复杂的哲学学说及哲学发展过程提出了一条基本线索。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同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斗争中,写下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光辉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列宁总结了哲学斗争的新鲜经验,用哲学上的“两条认识路线”概括了思维和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将哲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他并未真正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是把认识论中的一个问题扩充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要规定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矛盾。并探讨人的生存发展与物质条件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即对各时代矛盾的集中概括,由此形成时代的哲学。因此在哲学发展史上并不存在由古至今而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是根据对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究.体现历史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反映不同的时代精神,形成各具特色的哲学观念。人类已有的哲学观念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图腾意识、奴隶社会的诸神崇拜、封建领主制社会的上帝主义、集权官僚制社会的天命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唯物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和势力的劳动主义等几个阶段。劳动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必然在现代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中孕育,在矛盾斗争的发展中不断充实和发展,并成为新时代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8.
哲学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研究重心,这样一来,哲学的发展就显示出了阶段性,并以该阶段研究的重心区分出不同阶段哲学的基本性质和风貌。就迄今为止的哲学发展史,哲学大体上经历了各具特色的六个发展阶段。(-)本体论阶段。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本原和本质是什么的学说。而对“存在”的理解,不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把它看作周围世界客观存在着的宇宙万物,亦即自然界,只是唯物主义者认为这一存在的本原和本质是其自身,而唯心主义者则认为是意识(或精神、思维)。人类哲学发展的第一个形态——古希腊哲学阶段…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将哲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他并未真正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是把认识论中的一个问题扩充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要规定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矛盾,并探讨人的生存发展与物质条件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即对各时代矛盾的集中概括,由此形成时代的哲学.因此在哲学发展史上并不存在由古至今而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是根据对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究,体现历史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反映不同的时代精神,形成各具特色的哲学观念.人类已有的哲学观念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图腾意识、奴隶社会的诸神崇拜、封建领主制社会的上帝主义、集权官僚制社会的天命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唯物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和势力的劳动主义等几个阶段.劳动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必然在现代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中孕育,在矛盾斗争的发展中不断充实和发展,并成为新时代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立了东方哲学研究室,下有三个小组:印度哲学小组、日本哲学小组和阿拉伯哲学小组。我是搞印度哲学的。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印度古代哲学中有关唯物论和辩证思维方面的一些情况。总的来讲,印度哲学也是以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划分的。印度哲学的特点是唯心主义占主导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唯物主义在印度哲学中几乎没有地位。从印度古代哲学开始,唯心主义就把唯物主义完全溶化了。我们现在要从印度的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