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到今天,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有强大的生命力。客观事物发展是曲折和复杂的。社会主义也不例外,它自身发展的过程必然也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有时甚至会出现暂时的挫折和困难。在历史的重要关头,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现状和前景,这对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即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建立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它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低还不具备实行全民所有制的条件;因而提出要改变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倒退”到集体所有制。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下面谈谈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伴生的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是对“两个文明”建设理论的进步丰富和深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也是关于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一步探索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在五十年代中期进行的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学说不是教条,而革命行动的指南;社会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理论——实践是一个反复无穷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些论断,已成为我国上下包括学术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反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则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时,则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制度发生革命。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时候,资本主义就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  相似文献   

7.
20年前 ,“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讨论”这样一个普通而重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 ,掀起了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一场深刻的革命 ,这场革命把人的思想从左倾思潮、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确立了我们党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而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篇章。思想路线问题 ,说到底 ,就是一个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理论和实践所提出的重大课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键就是端正马克思主义学风 ,解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就是纠正我们以往对马克思主义 ,对社会主义认识…  相似文献   

8.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在行动上迈出惊人步伐的,是那些理论认识上有了飞跃的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属性作了新的表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  相似文献   

9.
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之争,在我国旷日持久地进行着。这场斗争表现为多种形式,从无声到有声,从论战到枪战,未曾间断。 1919年马列主义刚刚传到中国,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潮流就分成两派。一派以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传播马列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另一派是以胡适为首的“文化人”,马上出来反对,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认为谈“主义”是阿猫阿狗都能干的事。两条道路之争自此开始,逐步升级。从使用批判的武器,直到使用武器来批判,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与国民党进行武装较量,最终取得胜利,成立了社会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状况,决定了解决主要矛盾的方式只能是社会主义革命,前段有人要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的社会主义制度,企图把历史的车轮倒转。本期黄百炼撰写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一文,驳斥了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是百多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唯一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法制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法制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同步推进。”我们在干部群众中深入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社会主义是当代举世瞩目的重大现实问题。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人们都在议论它、探讨它,只是由于出发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罢了。 社会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法国的文献中。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就其外延来说,它既是一种思想体系,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就其内涵来说,它是一种关于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克服牺牲多数人来达到少数人发展的社会对抗状态的思想。它是一种关于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斗争,走过曲折道路,付出巨大代价所作出的历史性的正确选择,是完全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291页)这一总结符合中国的实际,也符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正因为在理论上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所以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不断出现挫折、失误,因此,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课题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间。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崛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本文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地位、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建议作一些探讨。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崛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和最深刻的变化是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格局的形成。在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追求的是纯而又纯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步入了不惑之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祖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日益深入人心。但是,时至今日,中国应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还是“全盘西化”的斗争,仍在进行着;在一部分人中,究竟是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这一根本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而在这一根本问题中,一  相似文献   

17.
法律监督是解决立法、执法、守法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完善法律监督机制,须作好以下工作:把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加强党内监督;强化国家权力机关在法律监督方面的职能;司法机关应公正司法;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的法律监督;自学接受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8.
三中全会以来,一股锐不可挡的改革潮流在各行各业中逐步兴起,形势喜人又逼人。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思想障碍。例如:有些同志思想不解放,习惯于按老规矩办事,因而不愿改革;有些同志则用平均主义的思想理解社会主义,害怕改革会引起贫富分化,因而不敢改革;还有一些同志求稳怕乱,一股劲地叫喊条件不成熟,主张慢慢改革;有的甚至从既得利益出发反对和压制改革。这些思想的存在,说明一些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质缺乏深刻的认识,也说明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宣传教育。本文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说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改革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以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进入近代历史时期。各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使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1、社会主义是怎样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19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主义者,面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暴露出来的矛盾.看到了当时社会的极不合理现象:一方面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不劳而获;另一方面,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