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从单纯的注重经济发展的单向发展观到注重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多维发展观的重大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 ,基本内容是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一发展观的提出有科学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要求共同富裕 ,既包含经济发展提高效率 ,又包含社会发展保障公平 ,它包含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平衡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是符合规律的发展。这就必然促使人们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氛围、智力支持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以科学发展观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辩证的发展观。针对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去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背景形成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分析,可得出现阶段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步骤,即五个坚持和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要求教育工作要做好"以人为本",精心构建和谐的大学环境,协调好校内外方方面面的关系,率先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高校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树立“以人为本”的课程观;构建“全面、协调”的课程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课程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统一战线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对统一战线人士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相关法规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和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以及统战干部的自身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与 GDP、正确政绩观的内在辨证关系 ,探讨了用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 GDP,指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关于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特色,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复杂性科学视域下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理论与科学思想发展史是密切相关的。传统社会发展理论受近代简单性科学思想的影响和支配.形成了只注重经济与财富的线性增长,而往往忽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非线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社会发展因素,割裂了自然与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从而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和社会的不和谐。社会发展是复杂的,复杂性科学能够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复杂变化。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社会发展理论包含了社会发展的整体性、非线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符合复杂性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正、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3大目标",但对此,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于是应当加强关于社会公正、经济伦理和生态伦理学的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伦理动力.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形成的,它的本质特征是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实行科教兴国,以达到推进社会各个领域及其不同层面持续协调全面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论的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突出社会发展的主体价值是它高于其他有关社会发展学说而赋予自身真理性的关键之所在.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对解决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仍有实质性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理论鲜明地贯穿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人与自然之间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思想,在理念上是一脉相通的,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首要的思想来源,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和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人的发展及其动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是不断发展的。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作为"个人"和"人类"辩证统一的"人"的发展,包括个体特征的发展和社会特征的发展。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主要体现为身体的发展、实践活动的发展和精神活动的发展;人的社会特征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人的社会素质的发展、人的需要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由多种动力推进的。人的需要的发展是引起人不断发展的自身内在的精神性动力,人的实践的发展是促使人不断发展的自身外在的物质性动力,社会环境的发展则是实现人不断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促进人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四个"着力点,即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突破我国二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保持社会良性运行,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机制及政策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本质是发展中的协调,是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共同作用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使区域间形成相互依赖,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经济统一体。在地方利益割据的前提下,仅让市场力量"自然"决定和选择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的区域合理布局是不现实的。区域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区域经济问题而制定并实施的各种经济社会政策的统称,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表现。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范本,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政策,深化对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最终形成既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又能够诠释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8.
公平与发展的矛盾始终是关乎社会正义能否得到解决的难题.作为现代文明的理念,社会正义具有理想上和工具上的双重效用,对协调利益促进社会发展起到稳定器、推进器、聚合器的作用.西方现代社会实现社会正义的路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制度形态和政策取向,其矛盾冲突在于如何既能够实现社会正义又能够不损害经济发展的效率.眼下中国社会正义的诉求具有特殊性与艰巨性,如何绕开西方国家公平与发展的难题,建立健全能够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制度与政策,则有赖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中心问题,也是其社会发展的伟大理想和终极价值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取向,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目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已经逐步进入休闲经济时代,尽管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距离真正的休闲经济时代仍有一段路程,但目前中国的休闲经济已初露端倪,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根据这一现象,本文就与休闲活动相关的经济现象作一理论、实证和对策分析。重点突破的新观点、新视野是休闲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多重关联。从实际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改进区域经济、就业、产业结构、社会公平和国民幸福等方面的状况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