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言道:"人入乡随俗,船进港随湾。"随着内地与香港在商贸、文化、旅游诸多方面的交往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出入香港的大陆客也越来越多。因此,了解和应用香港人的风俗习惯必不可少。香港人凡事重吉利,讲究好彩头。众所周知的8、6、3用香港话来讲,就是发、顺、升,所以平时运用很普遍。特别"8"这个数字香港人最为喜欢,因为"8"与"发"读音接近,有"发财"、"发福"的寓意。香港人选车牌、房号、吉日等都喜爱带有"8"这个吉数。而"4"这个数字在香港最不受欢迎,因为"4"与"死"、"失"读音接近,不吉利。甚至,有的楼房、旅馆没有标注4楼和4号房间。因为重吉利,讲意头,香港人日常生活中禁忌也多于内地任何一个地方。最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新年期间香港人从不说"新年快乐",平时写信也  相似文献   

2.
张羽军 《新少年》2012,(10):16-17
郎朗是从沈阳走出去的国际著名钢琴家,他曾被数家美国权威媒体称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他曾经在白宫演出,并且是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被《人物》杂志称为"将改变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而郎朗今天的成功,是与他童年时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的,同时也凝聚了他父母的全部心血。  相似文献   

3.
观点·声音     
傅聪:郎朗才华横溢希望不要因"做戏"而废钢琴家傅聪为即将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接受了记者访问。在谈及郎朗时,傅聪强调:"我非常欣赏他的才能,100年也不见得出一个这样的人。"他甚至认为郎朗"天生的技术才能"远超当年的自己。但他也坦言:"有些'趣味'在艺术上很重要,这是仁者见仁的事情。我只是希望他不要做那么多'戏',而走向更高的境界。"傅聪在谈到"境界"时指出:"'比赛文化'(钢琴比赛)不是文化,事实上是'反文化'。把音乐变成竞技不是对待学问的态度,是恶性循环的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4.
香港的越南难民和船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作为印支的第一庇护港,在1975—2000年间先后接收了23万越南难民和船民。这些人部分被遣返越南,部分被安置到第三国,但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滞留在香港,迟迟得不到安置。2000年初,香港特区政府推出"扩大融入本地计划",允许滞留香港的越南难民和船民申领香港居民身份证,才基本解决了这一历史问题,但又给香港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易立竞 《可乐》2008,(11):52-52
陈可辛说:"在香港演艺圈,我只会管一个人叫大哥,这个人就是曾志伟。今天的香港电影圈,起码有一半比他年轻的导演是他帮过的。我觉得电影圈没有一个人会比他更无条件地去帮人。他是一个永远不计较自己会得到什么的人。不论什么人找他,他都会帮忙。他就是为了帮别人而生的。"  相似文献   

6.
虐待老人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社会问题.香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积极研究处理虐待长者问题.香港社工介入虐老防治计划,适时有效地回应了香港长者被虐的问题,推动了香港虐老防治的工作.香港社工介入虐老防治的做法和经验,特别是"充权"理念在虐老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可为我国大陆社工介入虐老防治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郎朗,国际著名钢琴家,曾被数家美国权威媒体孙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他曾经在白宫演出,并且是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曾被《人物》杂志称为"将改变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  相似文献   

8.
不是距离香港近的深圳,也不是金融城上海,而是天津被选中"我个人觉得天津已经是个被人遗忘的城市,甚至连新闻都很少出。"常驻天津近10年的香港《大公报》记者纪荣这样说。但在最近的一个月里,他已经接待了来自香港的十几位记者。天津一下子成为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焦点,在香港以及国外的报纸和电视上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9.
《可乐》2006,(4)
朱军又被叫"下课"了!因为在央视春晚上粗暴打断郎朗的弹奏,有人在网上发了一篇名为《朱军现象——央视独特的风景》的帖子,针对《艺术人生》的主持风格,罗列出朱哥三大罪状:访谈没交流、自称魅力无限、见缝插针显绅士——要求朱军"下课"。帖子引来上万点击率和500以上回帖的壮观景象,成为近期网上的热门话题。恰好这时候,有媒体借势曝出万人回帖的"无厘头新闻",朱哥于是很生气,但并未发出"后果很严重"的警告,只是强调《艺术人生》还是有大量固定观众群的。  相似文献   

10.
《新天地》2012,(4):30
李云迪80后郎朗和李云迪同为26岁的郎朗和李云迪是21世纪中国培养出的世界级钢琴演奏家。郎朗和李云迪能够成为世界音乐界的明星,主要原因当然是他们具有杰出的音乐才华和演奏实力。同时,和他们身上特殊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也不无关系。郎朗在今年春节前夕在纽约时报广场为纳斯达克股市开市敲钟,代表全球华人向世界送上新春祝福。  相似文献   

11.
去年我到香港旅游的初衷,并非因为香港有多么优美的自然风光,撇开香港的繁荣不计,香港在我心中也仅仅只是一座南国的海滨城市而已。其实香港吸引我之处,恰恰在于她繁荣的经济。在如今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里,繁荣的香港经济生活,或许可以给我某种启迪呢。哪知到香港旅游,除了对香港人的经济意识、香港人快节奏的工作方式、香港人的开放意识等有感触以外,最大的收获却还是我感受到香港人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2.
香港目前是700多万人,特首说要超过1000万才有条件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针对香港优才计划的实施情况,《新世纪周刊》专访了香港特区驻京办事处主任曹万泰。港府已开始主动出击优才计划实施一年来,特区政府对该计划实施情况满意度如何?从申请成功率的数据来看还算不错。在1071个申请个案中,有350个是合格的,最后有238个申请成功,成功率达到了67%。当然,  相似文献   

13.
6月1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的"沿海国际杯"湖北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拉开了帷幕。在当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科技厅、教育厅等机构宣布:建立500万元人民币的湖北省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管理公司。出资20万元促成此项赛事的香港沿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投资2亿元人民币,在汉设立华中创业与风险投资公司。湖北省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吸引了武汉23所高校参赛,大学生创业浪潮风起云涌。在这个高科技日新月异的新世纪里,华中科技大学的年轻人也充满了梦想。但是,  相似文献   

14.
薛玉凤 《南都学坛》2008,28(5):42-46
自古以来,香港就是中国的一部分。香港与广东地理相接、语言相同、文化相通,因此像广东一样,香港也是许多华裔美国人与华裔美国作家笔下魂牵梦绕的家园。只是这个家园历经百余年殖民统治,因此它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形象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在华裔美国文学中,香港是散居华裔的故国家园,是离散者的精神之家,但有时这个家园却带着些许"东方主义"的色彩;香港是英国殖民地,是中美两国之间一个至关重要的中转站;香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散居华裔回归,重新把它当做自己名副其实的家园。  相似文献   

15.
"出差结束了.明天睡懒觉,让我去加班.我就辞职不干了。"周五下午.在去首都机场的车上,安琳嘴里用"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的曲调哼着这个不想加班的念头。虽然旁边坐着自己的顶头上司——市场总监香港人黄女士,但身心疲累到极点的安琳只想着  相似文献   

16.
赵杨 《源流》2011,(13):74-75
2011年5月22日,年过半百的美国人大卫·克尔来到广州,与60多名东江纵队老战士及其后人欢聚一堂。67年前,他的父亲、美国"飞虎队员"唐纳德·克尔中尉在香港执行任务时遇险,幸被广东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营救。"拯救大兵克尔"成为中美友谊的一段佳话。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思想,揭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还把这一思想运用到香港问题的解决中去,并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就香港问题而言,作为一个历史问题和国际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能让大陆、香港、英国"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和谐"构想。香港回归十年,保持了稳定和繁荣,"明珠"依然闪烁。"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不仅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在香港进行了成功的实践,还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而构建和谐世界,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的朋友安迪是一个曾经在陕西生活过多年的香港人,比一般陕西人还喜欢吃羊肉泡馍,我请他到深圳"老西安",这个店的羊肉泡馍是自称八绝之一的,那儿就是深圳陕西食客的天下,最绝的是电视里放"猫和老  相似文献   

19.
香港是不是英国人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改革会给香港带来什么影响?董建华先生是否会竞选下一届特首?百年盛事香港回归,然而回归不久香港就遇上了亚洲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的激烈动荡。香港政府如何去应对这场纷繁复杂的局面?面临21世纪的到来,香港在全球如何定位?前不久香港行政长官特别顾问、港府政策研究所主席叶国华先生就上述问题发表了看法.问:香港对"一国两制"的理解是不是指中国政府不干预香港事务的"一国两府制"?叶:我看香港人并没有去研究什么"一国两府"的问题一总的感觉是没有干预,我们现在自由了。可…  相似文献   

20.
侨讯乡情     
《华人时刊》2009,(6):87-88
苏州太阳能"骄子"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明志科技有限公司赞助同里读书文化节近日,中组部公布了全国25名"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名单,中央财政将给予入选"干人计划"的人员每人100万元补助。苏州高新区领军人才、CSI阿特斯公司总裁瞿晓铧博士成功入选,成为国内第一批、苏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