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是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学制>是明治政府颁布的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教育法令,它体系完备,内容充实,揭开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教育改革的序幕,在明治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围绕<学制>这一问题,从其制定的背景、过程及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指出了<学制>所具有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农业补助政策不仅能够体现执政者对农业问题的认识,亦能够体现农业在该国家产业结构及财政体制中的位置;同时该政策实施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各自的动向,还能够体现出该国家统治政权的结构及其施政方式。日本明治初期农业补助金投入的具体内容表明,该补助政策继承了江户幕府农业补助政策的内涵,其目的仅仅在于维持政府的财政收入,具有前近代性;这无疑是明治时期日本农业一直处于零星农业状态的原因之一。同时该项补助金投入的整个过程凸现出明治初期政权内部中央与地方的相对性关系,进而表明该时期其各项近代化政策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协商、交涉中实施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独特的自然和文化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古代民族宗教——原始神道,独特的民族文化又塑造出了独特的民族性格和双重心理,并成为左右日本民族心理及行为的精神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初期,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明治政府所利用,培植出了日本近代祭政一致的国家意识形态——国家神道,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4.
李若红 《阴山学刊》2013,(4):108-111
明治时期,为了修改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明治政府通过模仿西方的相关法律制定了商法。日本近代商法的演变进程是曲折而复杂的,先后经历了旧商法的制定、商法论争、旧商法的延期与明治商法的出台,以及1911年和1938年这两次大规模的修改。日本近代商法在演变中不断融入本国文化元素,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伟 《学术论坛》2012,35(4):220-225
手岛精一是日本明治时期的工业教育家和实业教育家,被誉为日本的"工业教育之父"。对发展日本职业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所形成的"手工科教育论"、"女子职业教育论"和"工业补习教育论"等独具特色的工业教育理论为日本明治时期工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明治中后期的产业近代化,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手岛先生的工业教育论不仅对日本明治时期的职业教育起到了灯塔作用,对解决我国现行教育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也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明治时代的"道德运动"中,"儒学道德"由明治时代开始时的被冷落、被排斥到"儒学道德"的复活;又从"儒学道德"的复活到"儒学道德"的被改造利用,直至明治政府颁布以"儒学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针及国民道德方针,"儒学道德"在与"西方道德"的较量过程中显示出优势,甚至达到了至上的地位.明治时代后期日本对"儒学道德"思想歪曲恶用,二战后日本对"儒学道德"的利用又恢复到常态.在日本明治时代的"道德运动"中,无论是排斥、否定"儒学道德",或者崇尚"儒学道德",或者恶用"儒学道德",都无法将日本的道德思想与"儒学道德"剥离,"儒学道德"一直与明治时期的"道德运动"密切关联.纵观明治时代日本的"道德运动","儒学道德"是日本明治时代"道德运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一直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日甲午战争前后,福泽谕吉、内村鉴三、内藤湖南等知识阶层纷纷发表文章探讨日本应尽怎样的天职,这些出自不同思想派系的“天职论”,尽管论述角度及论述内容各有不同,但都涉及到了在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的融合、对峙、冲突的复杂纠结中日本如何定位的问题,都将日本行使天职的对象设定为中国及朝鲜等东亚国家。探讨和分析甲午战争前后的“天职论”,不仅能够透析日本当时流行的东洋观、西洋观及对华观等各类问题,同时有助于认识日本知识阶层在明治政府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起到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外来文化有选择地吸收借鉴,使其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社会文化的变迁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日本外交。  相似文献   

9.
道教是中国的民族宗教,它诞生在黄土地上,被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因而,道教思想浸润于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社会政治、科学技术、民风习俗诸方面,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华夏特征的民族宗教文化。神道教是日本的民族宗教,是在日本民族固有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文化。神道教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史,其间受到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但它作为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日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演进息息相关。道教与神道教都属民族宗教,它们不仅代表和反映了两个民族不同的精神世界,而且对中、日民族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笔者以为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道”与“神道”范畴的比较,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0.
刘毅  弋慧莉 《理论界》2008,(9):107-109
为了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威胁和发展资本主义,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明治政府推行了一项移植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殖产兴业”政策。其具体方针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和动用国库资金来加紧推行资本原始积累,从而大力扶植、发展重工业建设,尤其是1872年第一条铁路——京滨铁路的诞生,更加速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律师制度是以国家在法律上赋予公民诉讼上的辩护、代理权作为前提,由国家法制承认并确立起来的。律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与条件,取得国家批准,才能从事律师职业,执行律师职务,并在无损于统治阶级的前提下,受法律之保护。日本律师制度,也是如此。 一、日本律师制度的历史 日本的律师制度,是从明治初期开始的。但是,由于1868年在日本发生的明治维新运动,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相互勾结,从而保留了许多封建制度。所以,在明治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日本的启蒙期,一般是指明治的最初十年间。这是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转折期,从此,日本就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了。但是,在这一历史变动后,曾经同日本封建制度休戚与共的儒教,却没有和封建制度一起退出历史舞台。不但如此,现在,当我们讨论“日本如何能够成功”这个问题时,最常听到也似乎容易接受的一种观点就是:日本是“儒教资本主义”。如果这是指日本之走向资本主义是在儒教的推动下发生的,儒教是日本资本主义化的思想渊薮和精神动力,那就需要讨论了。  相似文献   

13.
对一些国家的研究,如果只注重其社会的政治、经济,而忽略了文化,实质上是没有抓住灵魂。通过对日本衣着、房屋、料理等社会生活以及语言、文学、观念意识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不难看出日本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正是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原形的基础上积极汲取外来文化的长处凝聚而成的。  相似文献   

14.
吉田松阴的皇国史观及对外政略 ,给明治政府领导人以深刻影响。山县有朋在担任军界、政界要职的生涯中 ,忠实地继承和实践了吉田的思想 ,他在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确立、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及日本对外侵略政策的推行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家族制度与日本的近代化李卓明治以来,家族制度不仅是日本重要的道德问题,也是重要的法律问题及重要的政治问题。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尽管在科学、技术、经济等方面都渐渐实现了“近代化”,但在社会方面的“近代化”却远远落在后面,传统的、封建的家族制度及由此派生出...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思想在明治思想界中可谓独树一帜,首先它作为反体制思想完全游离于日本近代国家统治机构的框架之外,是明治时代为数不多的没有被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所同化的思想潮流,因其与当时现行统治体制之间长期持续的紧张关系而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其次它通过运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对明治统治机构赖以生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现实可能性,从理论角度为近代日本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发展模式。因此,社会主义思想与宗教(基督教、佛教)一样,作为"非国家的因素",都是明治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思想与作为体制思想的进化论思想之间的冲突碰撞几乎涵盖了整个明治时期,历来的研究中关于这一问题的关注是比较欠缺的。寄希望于通过探讨国家主义者从进化论角度对社会主义思想展开的批判,为明晰二者的关系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界虽然没有直接讨论过"日本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但在日本学者间也存在着相关的论述。从明治初期至昭和前期的日本学界,关于"日本哲学"出现了以不同研究对象而阐述的论著,然而基于同样研究对象较为全面的"日本哲学史"却一直没有诞生。关于"日本哲学"之有无,明治初期至中期的学者,通过论及"中国哲学"而使"日本哲学"的存在似乎不言自明。这期间虽然出现了"日本无哲学"的指涉,但学界并不进行其"有无"问题的反思。而在明治后期至昭和初期,一些学者则直接以近代以前日本存在"哲学"为前提,阐述所谓的"日本哲学史"。然而,由于学者各自考察的对象不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关于"日本哲学史"的论著。这是因为,近代以前的日本,作为"日本哲学"的经典文献究竟有哪些并不明确,无论企图切割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强调日本,还是在中国影响的语境中阐述所谓的"日本哲学",作为"日本的"独自性都难以成立。正是在这种"二难"的困境中,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学界基本上把明治以前的传统文献作为"日本思想史"进行研究,把明治以后的日本人研究西方哲学的相关论著以及采用西方哲学方法撰写的哲学著作,作为"日本哲学"的研究对象。这是迄今为...  相似文献   

18.
徐泰来同志在探讨中国洋务运动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时认为:日本地处中国这块大肥肉之旁,列强都想吞噬这块大肥肉.于是,英美利用日本作为牵制帝俄而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就不但放松了对日本的侵略,反而扶植日本.日本倒幕派利用列强的矛盾,得到了英国的支持…….明治政府成立后,它很快获得了列强的一致承认.后来,明治政府的内外政策始终得到英国的支持.这一点也是洋务运动所不曾有的条件.”这些看法粗读感到有道理,真从思考则觉得用这些论点来说明治维新成功,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条件,确是似是而非,故特提出我们的不同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明治时期中国语教科书中的政治性对话折射出日本"拓疆殖民"的政治目标,其目的在于灌输中国知识,渗透情报意识,具有明显的语言暴力倾向;并且有意以中介语代替常规汉语。很明显,这些教科书是日本明治政治结构下推行其政治进程的特定产物,政治存活于中国语教科书这个载体中。通过对日本明治时期中国语教科书政治化内容的挖掘,廓清对日本明治时期政治结构的基本认识,可以明确日本明治时期中国语教科书政治化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20.
人道主义是德富芦花文学创作的主体意识。作品以剖析和抨击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而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黑潮》作为一部反映日本明治社会现实的社会政治小说 ,充分体现了芦花文学的这一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