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史学危机”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史学危机”的说法颇为流行。对于是说,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意见分歧,自不足为奇。而之所以存在分歧,除去对“危机”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同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史学研究现状估计的差异。不过,二者之间也还是异中有同。无论主“危机”说或非“危机”说,不少同志认为史学研究存在僵化、单调的现象,影响了史学的发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面对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和哲学等学科的活跃局面,史学界的危机感日重,故有“中国当代史学危机”一说。危机感唤醒了反思意识。史学工作者在困惑、在反省、在探索。有人认为,目前的危机主要应当归咎于以往“左倾思潮”的恶劣影响。在动乱的年代,史学屈从于权贵的意志,出于政治需要而曲解史实,虚构历史,以致丧失了“信史”的品格,由“真史”蜕变成“伪史”。正是这种状况才使史学失去了社会的信任,陷入理论危机。有人则指出,史学的沉寂是不发达的商品经济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在低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八年的史学理论研究出现了一个热点,那就是历史认识论,此外对史学危机、社会形态问题和历史方法论的讨论也趋向深入,现将有关问题的研究概述如下.一、关于史学危机与史学振兴(一)关于史学危机。这个问题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看法。仲维光认为,真正的史学危机存在于一代年青史学工作者身上,他们沿用的仍然是那种僵硬,教条、自信而毫无反省的理论框架,就是这种框架造成了自己研究的无成果,对西方研究的不理解。与上一代史家相比,他们身上有更深刻的危机烙印,所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仲维光《史学危机的思索》,《北京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对“史学危机”已发了不少议论,史学界同仁为克服“史学危机”也提出了诸种方法:1)、史学要面向现实,要为现实服务;2)、加强史学理论的研究,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史学理论体系;3)、更新研究方法,实行跨学科研究;4)、打破传统史学主要局限于政治史的局面,开拓历史研究的新领域;……等等。应该承认,凡此种种都从不同角度,对史学改革有所推动,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史学危机”,首先必须改变我们传统的史学方法论观念。笔者认为,战后在国际史坛上叱咤风云的法国新史学派提出的“问题史学”概念,在这方面对我们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意义。因为“问题史学”涉及的并不是研究对象的问题,而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问题。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史学流派会有不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与史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人们公认,中国目前的社会正处于史无前例的转型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人文科学的“龙头”——历史学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而且,危机一直持续至今。于是,在“史学危机”余音袅袅的氛围中,人们又合乎情理地提出了“史学改革”的呼声。对此,学者们的普遍看法是:一方面,史学与社会脱节了,即史学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转型期所提出来的多种多样的复杂需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阶段,社会本身对史学研究的需求量必然是趋于越来越小。这两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就只能使人们认为:史学除了忍受冷落,似乎没有其他更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的研究,对民族和国家的兴与衰关系极大,所谓“盛世修史”。反之,不修史则难称为盛世。这主要是史学和史学研究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增进,不仅是史学的主要功能之一,也与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无庸讳言,史学研究近年来为社会所冷淡,似乎经济越发展,“史学危机”的呼声便越大。产生这种现象,原因很简单。一是在正常的情况下,社会对于史学研究的需求有一个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要视当时大环境、大气候、大氛围而确定;二是一段时间里史学研究的功能被人为夸大,并渗入其他因素,使史学的地位过分抬高,因而产生一种虚幻感觉,从而…  相似文献   

7.
张旗 《河北学刊》2003,23(5):172-175
“史学危机”呼声的出现是新时期中国史学对社会转型的不适反应和初步调整。两次“史学危机”高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对史学意识的刺激作用也有差异 ,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突破单纯批评的角度 ,对史学危机进行研究 ,是发掘它与史学意识内在关联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1986年关于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咕咕风声,成果纷陈.全年发表专业论文近一百五十篇,出版了专著(含教科书)七部,有关方面还分别于五月、七月、八月在安徽歙县、武汉、天津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兹将全年的研究成果仅就荦荦大者述评如下:一、关于"史学危机"的争论对于史学研究现状的估价,争论热烈,分歧较大.有一种意见认为,史学存在危机.所谓史学危机,主要是指传统史学方法论的危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被自觉不自觉地教条的结果,使史学方法论愈益落后;不仅仅是方法论的危机,更重要的是史学课题的危机,突出的问题是传统史学课题脱离现实,跟不上时代步伐;史学危机不仅仅归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步入困境,“史学危机”已成为历史学界许多人议论的话题。所谓“危机”,是怎样造成的呢?我们认为,首先是史学理论(也可以说是历史哲学)薄弱和僵化的问题。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将政治与学术混为一谈,“百家争鸣”的方针未能贯彻实行,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被视为禁区,因而史学理论也几成空白。“文革”之后,这种情  相似文献   

10.
评“史学无用论”──兼谈史学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史学无用论”──兼谈史学的社会功能肖宏发自从1984年史学界刮起“史学危机”之风以来,“史学无用论”与“学史无用论”的存在至今已十年有余。先是经济改革造成严重的脑体倒挂,出现知识贬值和读书无用论。史学研究过去,与现实相去太远,被“誉”为老古董,其...  相似文献   

11.
近代史研究的深入、突破,说到底就是在前人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向前跨一步。要迈好这一步,我觉得有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要做,这就是对前人和现有研究作一系统的评估。当然,这是不容易的事,亦非某个人的力量所能及。这里,只重提一些旧的话题,如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就算是有收获了。回.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博大精深的理论,从学术思想发展史角度看,能与马克思齐名的思想家恐怕是不多的。所以,它对史学研究的指导作用不应被怀疑和否定。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所讲和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全面、系统的还是片面、章节的。因为…  相似文献   

12.
“史学学”的创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教学实践中的“史学概论”不是一门严格的学科,必须由“史学学”取代;“史学学”是以历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研究历史学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关于历史学的一种“中观理论”,它比“史学概论”更为科学;创建“史学学”既是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又是长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必然结果;科学的“史学学”应包括两大部分、七大块共10章内容,并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这样的“史学学”必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不少人在谈论所谓“史学危机”,在报刊上撰文者有之,在会上大声疾呼者亦有之,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我国的史学研究已经进入了一条死胡同。情况果真如此吗?我看是很值得商榷的。 “史学危机”论涉及的  相似文献   

14.
“四人帮”这伙本来不读书、不看报,对历史一窍不通的江湖骗子、政治流氓,几年来一反常态地大抓研究历史。他们是真的关心研究历史吗?否!他们抓史学不过是这个反革命黑帮阴谋活动的一个构成部分。古为帮用的阴险目的,篡改影射的卑劣手段,唯心主义的思想本质,就是“四人帮”所谓史学的显著特征。 (一) “四人帮”所谓的“研究历史”是包藏着阴险的反革命祸心的。  相似文献   

15.
我每每在红绿交通灯前慨叹:只劝大家忍让,我们哪能自由自在地驾驶?就算有了交通灯制度,如果大家不遵守法规而讲忍让,依然会阻塞交通。我们虽然难有十全十美的法规,但却可以利用它把忍让大量减低。我觉得:自由、忍让、民主的法治三者的关系,也可作如是观!1.胡适引述某史学大师的话:“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先生再三强调自己也有同样的感想。他越想越觉得这话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甚至认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①。评析:自由是我们的目的。如果真的象胡先生所说:“没有容忍就没有…  相似文献   

16.
《史记》之不朽,是因其创例发凡、卓见绝识而不朽,更是因其所呈现出来的精神而不朽。人们对这种精神作了各种概括,或曰“实录精神”,或曰“司马迁精神”。从总的方面看来,多种关于精神方面的概括,都是为了充分体现蕴涵于《史记》之中的一种“求实”精神。倘若对《史记》作一次总体的感受,便不难发现有一种更为深沉的力量,在支撑着“求实”精神,这便是充溢于《史记》之中的一种为人生而史学,为社会而史学的史学精神。正是这一精神赋予《史记》以永存的勉力,也是这一精神铸就了中国史学的风貌,塑造了中国史家的灵魂。史学自觉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历史学普遍地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它在经济活动中没有用,这种偏见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尤为突出。事实上,历史学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包括总结经验教训、确立建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依据与现实基础、认识自我和确立自我的适当位置,进行社会教育、建设当代精神文明、参与社会决策等各方面。之所以导致史学无用论并泛滥成灾,即有体制转形过快、商潮来势过猛的影响,也有应用学科的冲击,受历史学自身特性的制约等客观原因,更有研究脱离现实等主观原因。所以,能否消除“史学无用论”的影响,让历史学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重放光芒,关键还在于史学界自身,至少有五个方面值得我们努力……  相似文献   

18.
论真理的认可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金岳霖谈起:真理论是否仅仅讨论真的意义问题和真的标准问题金岳霖在《知识论》中,把“真的意义”问题和“真的标准”问题区别开来,认为在几种主要的真理观中,只有“符合说”是对真的定义,而“融洽说”、“有效说”和“一致说”都只可以说涉及真的标准问题。命题所属之经验的融洽。命题在行动中的有效、命题与其他命题(意念和其他意念)之间的一致,都只能帮助我们确认一个命题与对象的符合,甚至仅仅帮助我们排除那些不可能与对象符合的命题,而不能代替命题与对象之间的符合而成为真的定义,或“‘真’底所谓”。①因此,金岳霖虽…  相似文献   

19.
“经世致用”与当今中国史学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认识和评价传统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是关系到今天史学发展的大问题。本文对传统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予以充分肯定,认为在今天的史学研究中仍然应该高扬“经世致用”的精神。因为首先,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是史学的根本性质决定的,因此,史学研究无法逃避“经世致用”的功能。其次,“经世致用”的精神与“帝王之术”是根本对立的,因为“经世致用”的精神的核心就是学术为社会服务,为民众服务,就是它的批判精神和战斗精神。而今天的史学的出路就在于坚持、发扬“经世致用”精神,为今天的社会和民众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史学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国社会史学的历史命运王先明当1986年聚集天津南开大学的中国史学家们正式揭橥“社会史”研究的旗帜时,人们还未曾真正从一个学科的理论高度去评判它的历史走向及其命运。史学家们最真切的感受是,在普遍的“史学危机”的感叹中,“开展社会史研究则是开创史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