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合作性行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旭红 《云梦学刊》2008,29(5):129-131
行动研究近年逐渐成为了外语教学方面的一种主要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随后,国内外的学者又进一步提出了"合作性行动研究".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进行以教学团队为单位的"合作性行动研究"--以同一教研室的教师组成研究团队,通过教师间,师生间的合作,找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改进听力教学的现状,而且教师自身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行动研究,就是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通过把教学行动研究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结果证明教学行动研究既能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又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捷径。  相似文献   

3.
张鸿飞  胡丽娜 《理论界》2004,(1):154-155
社会行动是社会学非常重要的概念和研究领域,对韦伯和科尔曼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比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深化社会行动理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韦伯和科尔曼的理论关系探究主要是“科尔曼的理性选择与韦伯的目的合理性行动的渊源”;更多的则是现实研究,从平行的理论角度论述了两者的理论对“社会资本”概念提出的贡献,以及二者的理论在城市社区阶层化、当代中国农民外出就业动因等具体问题上的应用。本文将以社会行动为理论基点,通过对韦伯和科尔曼的社会学方法论、研究对象、社会行动的内涵与类别等方面的比较,理清二者在社会行动理论上的关系脉络,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社会行动理论。这在理论研究上无疑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行动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逐渐成为教师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本文阐述了教学行动研究的理论发展历史和基本特点,并用教学实例印证了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初步探索了行动研究用于个性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5.
行动研究应用于教育领域以来,基本上只是教师的行动研究,学生被置于行动研究之外,这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的误解。本文阐释了行动研究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基础和意义,指出学生参与行动研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行动研究的起源、本质及特征进行探讨,提出基于行动研究的教师培训原则。  相似文献   

7.
郭宇路  谭淑玲 《学术论坛》2012,35(8):228-232
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研究方法,它是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教学中的问题,由教师边研究边行动去解决的科学研究方法,能够解决教学与研究领域脱节的问题,使教学行为向着更专业、更系统的方向发展。在英语口译能力培养中运用行动研究方法,有助于教师系统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口译教学效果。文章通过英语口译课堂教学中所作的教学行动研究,反思教学效果,探讨该研究方法在提高口译能力教学效果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行动研究进行概述,然后从职前师资教育和在职教师培训两个角度分别介绍了行动研究在国内开展的情况,最后综合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笔者自身体会,强调了行动研究对于在职教师的重要意义及针对在职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培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谢洁 《云梦学刊》2012,33(4):152-156
教学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实践活动.以行动研究理论为基础,对湖南理工学院四个不同非英语专业的135名学生,采取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的调查研究,旨在得出听力课堂提问的真实情况及学生对课堂提问的态度.该研究发现,课堂提问是听力课堂互动的主要手段,提出重视听力课堂提问策略,能检验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行动研究源于对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质疑、反思和批判。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以来,行动研究开始被应用到不同实践情景中,但对其内容的系统梳理欠缺。文章从社会工作领域行动研究的源起、关键人物和主要观点等出发梳理国内外主要文献,系统呈现中国社会工作领域行动研究的现状。研究发现,中国社会工作领域的行动研究注重社会改变取向和实践知识生产。同时,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下的“伪”行动研究常见,而“真”行动研究较少;有限的行动研究文献更多关注传统弱势群体境况的改善和不同类型社区的发展等议题,极少聚焦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服务机构的行动改变。这就启示我们,社会工作领域亟待投入更多关注服务实践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者需要更深入地以实践者和行动者身份参与行动过程,遵循行动和研究的螺旋递进逻辑;同时,在行动过程中更多聚焦社会工作者和机构的发展议题,提升其参与行动研究的能力,重视“教育”的双向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行动的哲学理论中,意图的研究在过去的20余年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随之发展起来的有关意图的形式化理论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决策问题中主体的意图是通过形式分析主体的行动意图和结果意图以及它们之间关系来进行的。笔者发展了意图认知逻辑来对决策中的主体知识和意图进行推理,进而对主体行动的执行和该行动的意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转型中国,当工人提出工资增长等诉求时,场景中个体行动似乎正在消逝,取而代之是大量的集体行动。是什么因素推动了这种行动的产生?在从个体行动到集体行动的过程中,其动员的中观和微观机制是什么?通过研究发现,社会结构变化、怨恨集聚、共同命运和宿舍空间是工人集体行动几个主要变量,其线性序列构成工人集体行动动员机制。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4000美元,由于社会日渐断裂,从而为工人集体行动提供了机遇;生活中的怨恨集聚为其动员提供了情感动因;集体命运在组织缺失下为集体认同动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宿舍等公共空间为工人集体行动动员提供了独特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早在社会学诞生之初,其创始人孔德就将社会学确定为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称社会学为"实证的哲学".由于科学自身以及科学研究方法存在的局限性,这也意味着作为科学的社会学一系列问题的开始.正因如此,对于社会学的科学性含义,社会学实证方法的重要性,定量研究对于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础性意义等,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行动研究的角度对于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入进行探讨。以天津市华章里社区为例,分析和诊断农民工在城市融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检视现存的华章里社区服务模式的特色与限制;探索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途径,结合社会工作介入方法,设计出适合本土化的实务模式;并对这套实务模式做出反思,以在日后的实践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方旭东 《社会科学》2012,(5):131-137
“知行合一”被看作王阳明标志性的哲学观点之一.王阳明有关知行合一的思想比较复杂,它由很多命题构成.文章着重讨论知行合一这个命题所包含的一个一般性的哲学问题:在道德行动中,意向与行动究竟是什么关系?通过逐一分析王阳明的相关论述:好恶属行,念动是知亦是行,意是行之始,知是行之始,我们发现,在意向与行动的关系问题上,王阳明的理解已经涉及作为行动的意向、作为善良意志的意向这些层面.前者有将有意识的行动与用以行动的意向融合的倾向,后者则注意到意向与意欲或意愿的联系.由于王阳明在使用“意”这个名词时并未自觉地意识到其不同面向,在其论述中产生了一定的混乱或自相矛盾.王阳明的思路是:假设人都有行善的善良意愿,从而使得行善就变成听从或顺应自己内心召唤的简单之事,对于当代道德哲学、行动哲学的相关讨论不无启发,也许行动的最终源泉既不是理性计算,也不是感性冲动,而在于行动者固有的美德.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界对医学人类学的研究从无到有,经历了译介国外学说和理论到逐步呈发展之势,并在吸收借鉴的过程中转向自觉本土化的应用研究。本文回顾了三十年来学界对此所做的研究工作,意在对学者们在理论分析与田野实践中取得的成绩与不足进行梳理和总结,并讨论后续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军峰 《阴山学刊》2012,(3):91-96,117
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化发展阶段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学界主要从不同角度探讨工业化内涵以及工业化发展阶段。国外学者分析了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特征,这些成果为国内学者研究工业化及其发展阶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评述国内外学者对工业化及其发展的研究成果,对推进工业化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研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理论界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背景动力和具体操作步骤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空白点。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分析研究格局和现状,进一步规范这一成果,从而提高指导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的有效性,十分必要。其理论意义在于尝试提出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下一步学术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诉讼时效功能的认识难以成立。诉讼时效功能的真谛是,既保护权利又维护事实秩序,通过对权利保护和事实秩序维持的调整实现社会经济秩序的和谐与安定。多长时间内保护权利,多长时间后维护事实秩序,取决于社会经济秩序的和谐安定。诉讼时效的功能是历史的、具体的和发展的。诉讼时效功能本质的揭示,为诉讼时效的期间等具体制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完善和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