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慧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2):138-141
素质教育语境下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在此背景下,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研究如火如荼,但系统、完整的法学实践教学目标一直是其薄弱环节。因此法学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研究是法学实践教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构建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应着重从法律职业技能的培养、法科学生法律职业道德的培育和法律信仰的培植等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本科教育目标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0):100-103
法学教育改革中 ,教育目标的改革是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前提。本文认为 ,当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应当以培养不仅具有坚实的法律知识 ,同时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法律职业者作为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 ,提出实践性法律教学应当成为法学本科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法的领域,法律人阶层对法律方法的运用,其结果直接体现为对人的行为的调整和评价,因此,对方法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时至今日,法学作为一门显学,其学科的独立性已不容置疑,而其所特有的实践理性的属性,也决定了它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马明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130-132
我国的法学教育在法治化进程的推动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由于法学教育的目的不明确、法学教育与法治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导致我国法学教育前景堪忧。文章指出应明确我国法学教育的目的,完善现行的法学教育制度,改进教学方法,使我国的法学教育走出困境,为我国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5.
商科院校法学本科课程体系设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6):119-122
商科院校的法学本科课程体系应当根据商科院校特有的学科和专业优势以及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设置,坚持以职业教育为导向,在重视法学十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所涵盖的基本内容教学的基础上,加大民商、经济法类课程的比重,并设置贸易、会计、证券投资、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突出法商结合的特色,注重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法律人才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6.
法学本科教育的性质是整个法学教学的灵魂和基本出发点 ,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将法学本科教育定位于以职业教育为主 ,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7.
法学本科教育的性质定位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本科教育的性质是整个法学教学的灵魂和基本出发点,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法学本科教育定位于以职业教育为主,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8.
季长龙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71-175
法学教育过去注重的是单向讲授,缺乏双向互动.现有的互动性教学方法处于自发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互动理念指导下的方法自觉,以及对应的方法体系.在价值诉求上,互动性要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成分,不仅能启蒙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推动教师科研工作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9.
赵克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1):119-121
高校扩招以来,法学教育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地方高校的法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地方高校的法学教育,必须进行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学术教育与职业训练有机结合的二元结构为基本目标,实行多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诊所式法学教育借鉴了医学院临床教学的模式,学生在“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诊所式法学教育具有学习场所的开放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生动性、培养模式更注重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特征。诊所式法学教育既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责任心、职业道德,又有助于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既能够满足培养法学教师的需要,又有助于实施依法治国的政策。应把诊所式法学教育与其他传统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新的符合科学化和学院化的职业教育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等院校师范类法科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执教能力。 相似文献
11.
周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
从西方历史看,法学沿着两条线索发展:法律家的法学或专业法学家的法学.法律家的法学运用一套法律家创制的法律语言,沿用来自法律家经验的解释方法,完成法律实务之问题解答.以追求实践一技术的知识积累的法律文书写作的研究便顺应了这一法学发展的需要;法律文书曾一度沦为写作学的分支,几经磨难.现又重归法学殿堂.法律文书作为一门法学的主干课程,一种由程序法明确规定的司法技术,以其回归过程进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重视和加强对它的理论研究,把握法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完善和改革司法实践.再造法学的理论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法律推理作为一种规范法律人思维的的技术性工具,其客观性是法治理念在司法操作层面的具体体现。科学地阐释法律推理的客观性内涵,对于完善法律推理理论研究,规范法官的职业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司法实践中,法律推理客观性的研究应当从纯粹的逻辑分析拓展至价值领域,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其客观性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律推理客观性实现的最理想状态是,形式规则与自由裁量呈现适当高度的动态平衡,两者之间的冲突最少而正面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3.
汪安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3):340-344
法律实证(分析法学派)和社会实证(法社会学派)是西方法学界倡导的分析法学问题的两大基本路径.我国法学者对诸多法学问题的分析,往往只择其一而用之,其结果因研究路径的缺漏,导致法学理论研究或立法的不完善.我国农村土地立法应采用法律实证和社会实证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方能既参考国外成功的立法和理论,又照顾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工程刑法学是指研究工程刑法及其规定的工程犯罪和刑事责任及刑罚的科学。我国刑法典在多个章节对不同的工程犯罪分别作了规定,我国的工程法律也有关于刑事责任的条款。在工程犯罪特别突出的社会转型时期,将散见于刑法典各章节和工程法中的工程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和刑罚进行集中研究,从而构建工程刑法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祥海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49-51
苏联法律体系和法学理论的模式对我国产生了重要的构成性影响。在全球化的视野中,中国法学界关注的兴奋点转向了对西方国家法律制度和理论的传输和引进,而对苏联法律理论的基本态度是简单的拒斥。国家主义是苏联法学的本体,是全部法律制度的基点,应当通过批判性的分析和反思,重新展现出其理论意义、价值和盲点。 相似文献
16.
刘俊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3,(1)
富勒教授虚构的“洞穴探险者案”,引出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思想的碰撞,也引发了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争论.该文分别立足于自然法和法律实证主义,探讨案例背后涉及的相关法哲学、法社会学等问题,并以观察者的角度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7.
论法定权利的实现——以法社会学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孝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5)
法定权利的实现是抽象的法定权利在现实社会中的再次认同,属于法定权利的第二次飞跃。在法社会学看来,法定权利在其实现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权利立法的超前、设定权利的法律规则不完善,以及权利实现过程中的主客观因素等是阻碍法定权利实现的主要障碍。为实现法定权利,需要慎重对待权利立法以防止权利泛化;需要认真对待法定权利救济以防止权利霸权化;需要加快经济发展以达到法定权利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8.
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宗廷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58-61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新形势下法学教育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加速法学教育的发展 ;打破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单一思维 ;实行多层次办学 ,人才培养多元化 ;注重法学思维的训练 ,培养具有法的精神的人才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改变“工具主义”的教育模式等。为此 ,必须从实际出发 ,构建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把法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植根于中国实际。 相似文献
19.
传统政治法律思想中民本思想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思想精华的民本思想,其内容包括以民为本和民之所本两个方面。民本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础是民由天生,民天相通。君要以民为本,爱民、保民,否则,民既可以通过“国人决”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又可以被动地“暴君放伐”。由于先辈们往往只对人(暴君)不对制度,从未怀疑过制度的合理性,所以走不出新旧王朝轮回的老路。只有民个体权利意识增强,主体性充分发挥,才能实现民权向民主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法律文化行为是法的社会变迁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法律行为受文化行为影响后经过人们的选择所为之行为,即法律的实际实行效果,法律文化行为包含了法律行为和文化行为的一部分以及他们的结合体.行为人的选择是调和法律文化行为的调和剂,在我国影响这种选择的因素就是我国公民传统性格的消极方面.笔者从法律文化行为的法理学解析入手,阐述了法律文化行为的产生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法律文化行为概念的提出对我国立法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