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观、历史、辩证地研究分析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变动趋势,对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控制人口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以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以下简称2‰抽样调查)数据为根据,分析80年  相似文献   

2.
赵跃进 《西北人口》2008,29(5):41-43,48
自上世纪70年代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以来,陕西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人口生育率进入到低生育水平时期。进入“十一五”.陕西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4050万以内.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0美元。本文将依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采用年龄移算法.对陕西省2006-2030年的人口发展规模、人口生育率、人口增长率、人口年龄构成变化、育龄妇女变化等进行科学准确的测算。提出了在低生育水平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大环境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进一步推动人口计生事业创新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于2006年12月17日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紧紧围绕全党和全国的工作大局,准确地把握我国人口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把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育政策与经济水平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出生性别比为基础数据,分析它和人口生育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人口生育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与出生性别比偏高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而是三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用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调查公开出版的数据资料对该调查所反映的"近年生育率回升"结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通过对该调查的抽样方法、样本分布等方面的研究讨论及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的比较,可以断定2006年调查在抽取样本上明显有偏,偏重反映了新近结婚并在户籍地怀孕、生育、哺育的育龄妇女,但严重遗漏了年轻、未婚的育龄妇女.因此,该调查显示的"近年生育率回升"主要是由于调查偏差所致,并不能代表全国的生育情况.文章分析了已婚总和生育率和常规总和生育率之间在水平及年龄模式上的差别,指出这两种口径的统计结果之间无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之初的中国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放 《人口研究》2006,30(3):21-24
市、镇人口的统计口径直接影响到城镇人口的数量和城镇化水平.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所采用的城乡人口的划分口径是统一的,都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来计算的,因此,2000年"五普"的城镇人口数据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城镇人口数据之间的变化,没有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东方风来满眼春,且将来路看前程。2006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2006年《决定》),这是继1991年《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以下简称1991年《决定》)、2000年《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以下简称2000年《决定》)之后,指导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创辉煌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回首过去,比较一下三个《决定》的精神实质,可以看到“变”与“不变”的辩证演变:一方面,在认识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战略思路和综合措施上有了新的重要的调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以往采用宏观汇总数据和微观个案数据研究生育政策调整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缺少两代人生育史的数据条件下研究"单独"二孩生育政策目标人群总量、结构是非常困难的。本文以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2013年国家卫计委生育意愿调查、201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不同来源的相同队列"单独"、"双非"育龄妇女比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国家统计局2014年和2015年抽样调查数据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在"单独"二孩政策调整前,如果单纯使用2005年和2013年调查数据将高估独生子女比例和"单独"一孩育龄妇女总量。根据2014年、2015年调查数据推断这两年"单独"一孩育龄妇女占全部一孩育龄妇女的比例在10%左右,"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在1 500万以内,达到或超过1 500万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2015年"单独"一孩育龄妇女生育二孩总量在50万左右,远远低于国家卫计委200万左右的预期。2015年"双非"一孩育龄妇女占全部一孩育龄妇女的比例为85%左右,全面两孩政策新增目标人群在8 500万左右,达到或超过9 000万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没有全面两孩生育政策,2015年非农业"双非"生育二孩也在130万以上,而农业"双非"生育二孩在250万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已形成《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三规),国家人口计生委的规章,各省还有《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政府规章等,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计划生育法制体系,其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举足轻重,对稳定低生育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认真学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充分认识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在稳定低生育水平中的作用和意义,有利于提高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提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是指导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央《决定》深刻分析了我国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及所处的重要地位 ,明确提出21世纪前10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按照中央《决定》的要求 ,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和解决人口问题 ,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稳定低生育水平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指导我国…  相似文献   

11.
陈卫  张银锋  侯佳伟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5):26-30,45-48
本文采用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来分析中国青少年人口的发展历程和时代特征,重点反映他们的数量、结构、分布、素质、生育、流迁等方面的演变与特征。然后,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期进行人口预测,分析未来青少年人口发展前景,归纳青少年人口数量与结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一、甘肃人口文化与生育的现状甘肃人口文化与生育,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反映得很清楚,文化程度低于全国,生育水平高于全国,差距很大。1.人口的文化素质据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全省具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82年第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不良出生结局的变化及对人口健康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的数据来自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分别在1988年进行的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1997年进行的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和2001年进行的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以不良出生结局活产比为指标,分析中国不良出生结局的变动趋势和不良出生结局的地区与年龄差异。结果发现,不良出生结局比重近些年有上升的趋势;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不良出生结局活产比高于中年龄组,并且这几个年龄组的不良出生结局活产比都有升高的趋势;按GDP的水平进行地区分类分析发现,不同地区体现了不同的水平模式。  相似文献   

14.
章锡贵 《人口研究》2001,25(2):72-75
山东省是全国人口大省之一。自 70年代初期以来 ,全省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比按 1970年出生率推算的人口数少增长 50 0 0多万人。 90年代妇女的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 1994年人口再生产类型在全国较早地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1999年山东人口出生率为 11 0 8‰ ,自然增长率为 4 81‰。如何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指导 ,做好山…  相似文献   

15.
《人口与经济》1991年第1期刊登了周祖根、梁小筠同志关于“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探讨”(以下简称“方案探讨”)一文,针对1989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方案的设计,提出了几点分析意见.本文就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方案和“方案探讨”一文提出的问题进行再探讨.一、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思想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全国人口变动情况,自1982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每年都进行一次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以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从1982年到1988年,每年人口变动情况调查的样本量是50万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5‰,即抽样比为0.45‰,调查的样本量仅对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有代表性.为了解决抽样调查对各省人口变动指标的代表性,从1989年起,全国调查的样本量由50万扩大到180万,抽样比为1.6‰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事关我国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农民工,是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点人群。根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抽样调查结果,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已达1.18亿。84.5%以上为16-40岁的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口。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结合各地实际,制定或修订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以下简称地方法规),对于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正确实施,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法规的修订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战略定位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国务院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对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局,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或修订完善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以下简称地方法规),对于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正确实施,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认真做好地方法规的修订工作,经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同意,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对人口再生产的调整和控制,不仅对我国的生育水平,也对我国的家庭结构和家庭人口规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利用重经计算机归类处理的1982年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中的有关资料,对我国的家庭结构及家庭平均人口规模,以及家庭成员对家庭生育的影响等问题作出分析。 一、家庭户的类型 重经处理的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把我国的家庭分为(一)单身户、(二)非家庭户、(三)简单家庭户、(四)扩展家庭户、(五)复合家庭户、(六)其它家庭户六大类型。从表1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各类家庭中,简单家庭户(即核心家庭)所占的比重最高,为68%。这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