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前提与基础,合作的出发点是满足企业的需求,合作的目标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指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各自承担角色与定位,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要发挥引导统筹作用,不要具体干预校企合作项目建设。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主要组织协调作用。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主体。最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各种合作模式的共赢点和合作措施。  相似文献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和研究热点。笔者在剖析工学结合由来与含义的基础上,指出工学结合是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赢的有效途径,学校与行业多方深度融合是有效实现工学结合的必要条件,规范化的管理是保证工学结合卓有成效的关键,并对“工学循环交替、技术层次上移”和“以他方为中心”的两种工学结合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较低,已经成为阻碍工学结合的重要瓶颈。当前影响企业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来自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面,因此,必须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多渠道推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探讨寻求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和适用于高职高专的专门教材,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紧迫任务。通过调查研究,从企业和学校自身两个层面分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好处。  相似文献   

5.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它增强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并且保证培养人才的质量,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努力。因此,本文主张通过强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加强"双师"教学团队的构建、明晰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加大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工学结合"保障机制,以此推进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6.
合作教育是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实施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本质特征在于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职业教育过程。西方国家在合作教育领域积累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要从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合作教育发展机制;合作教育涉及学校、企业、政府等多个方面,其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多元支撑系统;校企双方应对合作教育实行契约化运作,保障其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组织在合作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结合高职院校实际,从教学改革、心理素质提高、校园就业文化建设、就业指导改革等方面论述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并从政府提高服务、学校强化教改、企业转变观念的层面,提出政府要搭台,企业应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参与校企共建活动,帮助学生合理定位,从而解决企业的用工难及人员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必须实施校企合作,逐步建立与完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学制度.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引导现代职业教育步入切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化科学管理道路,研究制定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高职教育法律法规,为校企合作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以此来满足现代新型工业化、多元化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和核心理念,也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首先阐述3G实景课堂涵义,结合铁路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剖析开展基于3G实景课堂的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注意的问题,并引入案例,实现了企业教师在企业现场上课,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有效连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设备、场地、师资等资源直接进入学校的难题,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文章对如何设计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训项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出: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将教师服务企业与学生实训项目开发紧密结合,设计来自企业真实课题的综合实训项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使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无缝连接。  相似文献   

12.
在工厂化办学理念下,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必须走校企文化融合之路。高等职业教育要从吸收企业文化中优秀的管理理念,多渠道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同时企业也要吸取校园文化的精髓,发挥校企文化融合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形成受制于高职院校的“路径依赖”障碍和能力障碍以及企业的参与障碍。有效推动工学结合模式创新,关键是充分发挥院校和企业作为工学结合模式创新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网络教育的 4个特征 ,决定了其独有的优势与生命力。网络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涉及面广 ,覆盖面宽 ,影响面大 ,需要政企学诸方面协调合作。加盟网络教育是高职院校发展新的生长点。就如何合作开展网络教育提出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课程设计应有其相当的课程价值形态,职业胜任力正在支持企业的人力资源实践,岗位分析方法正失去人力资源的原有价值,高职院校课程设计要体现职业胜任力的价值。以职业写作课程设计为例,当前高职院校写作课程课程设计具有导向性错误,必须构建以企业文案处理能力为核心的胜任力素质模式以及相应的职业人文为内容,实现职业胜任力导向下的职业写作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6.
德国高专自建立起就牢记使命,面向地方,服务区域,坚守特色。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至今,仍存在特色不明之弊。德国高专准确定位、立足地方、服务区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师资优化,走特色发展之路为我国高职教育摆脱现实困境打开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提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论文从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结合开拓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提出了按照企业行业人才评价标准,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县办高职院校是经济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产物,与其他公办高职院校相比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也由此带来生存、发展上的困难。县办高职院校必须走高职教育集约式发展之路,通过集约式发展发挥优势、摆脱困境,破解县办高职院校地域的限制、区域经济和产业背景的限制以及行政过度干预等问题。县办高职院校实现集约式发展,除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形式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两方面的工作,走出一条强势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双师按其职业经历可分为3类,其中"企业一学校"型是我国双师中的主要力量和现实选择。该类双师首先需要过教师关,并在理论、实践及科研方面有所升华。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难以真正建立起来,其主要问题在于产教“两张皮”分离现象突出,企业缺失主体意识,产教融合的利益机制尚未形成。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办学是推动高职教育模式改革、实现产教融合的根本出路,而这需要学校主动作为、政府推动落实、行业积极尽责、企业增强意识等多方努力。落实到具体的推进路径,建议把实施现代学徒制作为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把推动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职能的融合作为办学改革的着力点,从而共同促进校企“双主体”模式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