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分层是不同时期社会学领域中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也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课题。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现实中,不同的社会理论家就社会分层展开了激烈的争议,从阶级、地位到品味、消费,消费分层在研究与揭示社会结构方面的重要性日渐显现。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消费分层的社会意义及其限度,将其作为分析社会发展与新时期社会分层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2.
消费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以及社会经济地位获得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手机依赖和面子消费动机研究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可以发现,总体上家庭经济资本具有重要作用,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有更显著、直接的影响;但是在面子消费的问题上,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共同发挥作用,超过了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各自独立的影响。此外,城乡分化的制度因素以及对家庭背景在大学生成长中扮演的角色、中国社会分层以及社会价值观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消费分层:一个社会分层的重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层始终是社会学研究关注的核心命题。在马克思、韦伯与涂尔干等三大经典社会学家那里,经济、权力、声望与职业是社会分层的主要标准。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工业社会(生产社会)步入消费社会,以波德里亚、布迪厄、道格拉斯与费瑟斯等为代表的社会学家深入分析了消费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某种消费文化意味着消费的阶层特征,特定的消费品与消费方式成为区分社会地位群体的的符号。从现实中的消费社会以及学者们对消费分层的接纳程度来看,消费分层具有了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维度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居民户外饮食消费成为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证研究城市消费者户外食品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以及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羊肉食品为例,利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特征城市居民的户外消费频率,并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定量研究了消费者个人以及家庭特征、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感知等因素对其户外食品消费行为影响的显著程度和作用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个人特征中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在家庭食品购买中的角色、家庭规模、收入水平以及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和对就餐价格的敏感程度等因素对消费者的户外食品消费行为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鲍德里亚以消费幻象指认现代性的问题,质疑生产叙事的合法性,为人们全面把握当代社会特点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但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在事实判断、理论方法、问题分析及其所内涵的解决方案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对现代性物质基础及文明本身的理解有失片面,在本质上是一种倒退论意义上的文明观、否认论意义上的生产叙事、突变论意义上的社会变革论。全面认识现代性及消费社会的成就与问题,从知识、制度、行动等诸多方面系统应对发展问题,从具体历史条件出发推动发展方式的深层转换,是建构更具伦理内涵的发展社会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6.
张雄 《理论界》2010,(6):195-196
消费是嵌入社会、制度、文化的过程,是塑造社会认同,进行社会沟通和建立社会关系的行为,是显示人的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与社会分层紧密相关。消费存在于社会结构中,建立起与社会等级结构对应的一个话语系统,是一种"外在性的内在化",同时又进行双向运动,既被结构化,又产生新的结构。因此,在社会分层的研究视野下,消费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国外很多社会学大师都对社会分层与消费进行过阐释,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消费与社会分层提供了很多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7.
社会分层标准是一个随着社会之发展而不断变动的范畴,消费在揭示社会分层方面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应用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审视消费分层标准的社会意义及其限度,将其作为分析社会发展及新时期社会分层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8.
社会分层标准是一个随着社会之发展而不断变动的范畴,消费在揭示社会分层方面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应用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审视消费分层标准的社会意义及其限度,将其作为分析社会发展及新时期社会分层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分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社会分层研究最为关注的是经济分层 (如收入、财富 )和工作领域中的区分 (如职业、劳动分工、生产关系、雇佣关系等 )。然而 ,在当今的社会分层研究领域 ,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把消费分层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物质和文化消费品日益丰富 ,人们花费在休闲娱乐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也越来越多 ,消费观念、消费实践和消费方式在人们的生活领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相对而言 ,人们投入工作方面的时间相对缩短 ,工作活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从而 ,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位置不再完全取决…  相似文献   

10.
薛文彦 《阴山学刊》2008,21(5):25-28
1921年《申报》的女性广告塑造了健康、美丽、年轻、时尚的现代都市女性形象,在成为都市消费主体的同时,中国女性开始逐步构建精神层面的现代性。广告对女性形象的运用体现了女性在商业中的工具性价值和消费客体的地位。女性广告同时体现出都市女性构建与现代化相连的家庭生活模式的趋向。但是,女性的社会价值定位单一,仍然延续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成果十分有限。中国女性的最终解放仍然需要社会的整体演进和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分层既有客观的、结构的事实,又存在人们的主观建构。了解社会分层的主观方面,对于预见社会关系及社会运行走势有重要意义。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8CGSS)显示,人们除了对家庭代际资本和关系资本在分层中的作用的认识有高度一致性外,同时在对个人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认识上也取得高度一致。较多居民觉得中国阶层结构呈金字塔型,而个人的阶层认同则具有宝塔型特征。居民的相对剥夺感处于中等程度,而对收入差距拉大非常关注。  相似文献   

12.
围绕着性别与阶级建构议题,本文利用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体系中女性阶级位置与阶级意识的获得.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客观阶级位置获得受到来自自身与配偶阶级位置的双重影响,主观阶级位置则强烈表现为对丈夫阶级位置的依附,但是在阶级意识方面,女性表现出自主性的回归.研究结果同时表明,传统社会分层理论将阶级超越性别之上,忽视性别机制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作用显然不利于更深入的揭示社会分层体系的建构;而另一方面,女性主义者则在对传统分层理论的批判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将女性的阶级位置获得完全剥离家庭与配偶的影响,这种社会关系的"脱嵌"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个体现代性是个体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态度或价值观念。为了解甘肃居民个体现代性状况,在此将人的现代性划分为七个方面特征,并利用实证调研数据计算出甘肃居民在每个特征上的平均分值。通过比较发现甘肃居民在时间观与计划性、平等与尊重、获取信息与表意需求方面有较强现代性,在其他特征方面存在不足。并对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进行了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1632个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通过OLS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城市融入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融入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家庭消费,且有助于提升消费结构。城市融入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或本地农民工,城市融入对新生代农民工和外来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更显著。此外,城市融入和收入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负向交互效应,表明城市融入对低收入农民工家庭的影响更大。文章的重要启示在于,社会政策的发展对消费社会的建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增加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同时,更应注重医疗、教育、住房等相关社会福利的保障,积极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从而挖掘消费的城市融入效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超强竞争时代的到来,明确自我概念、消费动机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商家而言意义重大。本文从综合的视角,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了自我概念、消费动机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家庭自我、情感自我及交际自我对社会消费动机与消费行为的影响显著;社会消费动机在自我概念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布迪厄的阶层消费理论,用"习性"这一核心概念综合了社会分层的经济与文化标准,分析了法国当代的社会阶层,展示了阶层消费分析的整体性和各阶层消费背后的因果逻辑,以及各阶层在教育消费中的再生产策略.尽管布迪厄的阶层消费理论仍存在一些不足,但其对于我国目前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不再仅仅是满足人生活需要的活动,而是对文化、社会制度设计出来的意义的消费,因而商品的生产与社会制度安排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文化解释便成为消费研究的主题。不仅如此,现代意义的消费,大都是在现代性的话语体系下构建的,并以自我反思性知识进入到日常的消费生活实践中。中国的消费话语、消费意识形态,如“小康社会”深深打下了西方福利国家和现代性的进步理念等烙印,因此,理解现代性的意义,便成为理解当下中国消费文化特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实行的公积金制度是一种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这种制度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公积金存款不但保障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安定,促使整个社会稳定,而且可为政府利用来作为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在调节投资、抑制过度消费、控制通货膨胀等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世俗化:现代性生成的历史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俗化进程,指的是西方近代化发端时期,传统宗教的超验秩序解体,中世纪神学被一种文化祛魅精神所拷问,神性世界被一种日趋工业化、商品化、货币通约化的新的社会惯例所溶解,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个人概念逐步确立、个人能力与价值的逐步显现并带动西方近代形而上学自我意识哲学启蒙和发展的过程。世俗化过程与现代性的生成过程密切相关。神圣权力向世俗权力的转移确立了现代性社会结构中的三个重要维度: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权力和行为边界。世俗化发育的精神内核乃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具有现代意义的个人概念的充盈,它客观上输入了现代性生成的历史事件的主体,也构成了现代性不断得以绵延的精神动力与根据。在此意义上,现代性的生成就是世俗秩序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对居民家庭的消费产生了重要影响,居民个体的数字能力与数字金融能力决定了家庭能否享受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可以实证分析数字能力与数字金融能力对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能力和数字金融能力对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机制分析的结果看,收入效应、网购与缓解流动性约束是数字能力与数字金融能力促进消费水平提升的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能力可以显著促进消费升级,但是数字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数字能力与数字金融能力均对农村和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提升影响更大。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展新基建,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另一方面,加强对数字金融尤其是数字消费金融的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发挥数字金融对居民家庭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