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第三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对“第三部门”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对第三部门的兴起和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 ,并联系实际论述了第三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功能 ,强调指出 :在社区建设中 ,必须坚持政府指导与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 ,合理配置社区资源 ,不断完善社区功能 ,以促进社区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变迁及发展走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治理的绩效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我国社区治理模式从过去的行政型社区——政府主导型的社区治理模式到合作型社区——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模式,最后发展到自治型社区——社区主导、政府支持的社区治理模式。为了有效实现社区治理,要加强社区法律制度建设;科学定位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职能,拓展社区自治空间;积极培育第三部门(NGO);推进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培养居民的社区理念;从系统观上理解和实践社区治理,完善社区各项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农村社区建设被赋予了多重功能与价值,它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主导的"动员式治理"运动。国家通过动员治理,释放社会能量,形成全社会的参与意识与集体行动意识,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实现党和国家对政府内部系统的调控与社会的高度整合。然而,农村社区建设过度动员治理极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影响国家政权稳定与社会和谐发展。为此,必须处理好社会动员与政府引导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应形成"上下联动"的农村社区建设推进机制,将民众满意度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注重农村社区的"内涵与质量"建设,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系统治理与整体推进的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角度,依托并着眼于以社区建设和发展来谋求社会的发展,并将社区建设和发展置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已日益成为人类共识,而推动社区发展或社区建设需要适度社会动员.将社区发展视为一项社会运动,通过发动、宣传、激励方式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通过社会动员推动社区发展,正在成为推动社区建设或社区发展实践的重要行动策略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都是近、现代工业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举措。前者是以国家和政府为运作主体、建立在普遍性和强制性原则基础上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制度 ;后者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互为主体 ,建立在“助人自助”理念基础上的专业性和职业化助人活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 ,把社会工作和社区保障结合起来 ,开展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 ,编织一张社会安全网 ,对于有效地解决社区问题是一项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工作。为此 ,必须加快社会工作的学科建设和实务介入 ,推动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之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胡羽 《理论界》2014,(12):98-101
本文通过对"上海模式"、"杭州模式"和"宁波模式"三个典型的社区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在当前社区治理中应发挥党政的主导作用,推动多元共治;发展社会组织,培育公民社会;动员政府之外社会力量,促使其在经济方面支持社区建设;创新服务手段,发挥媒体和网络优势。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农村社区能力偏弱的根源在于农村社区的结构特质与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相适应,资源不足仅仅是其表征。通过引入社会动员视角,一方面能提升社区内部各要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改变社区内部自身特质。在农村社区能力建设的实践中,应把社会动员当成一种社区的发展策略和具体的工作方法,用来解决如何提升社区构成主体的能力;如何优化社区内部的结构,使之能有效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和获取发展所需资源;如何提升社区外显功能的效能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方发达国家将社会经济结构区分为三大部门,即政府为第一部门,企业为第二部门,非营利组织为第三部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中也出现了第三部门,它们迅速发展并作为政府、企业之外的新角色广泛参与中国社会各领域的活动。第三部门的发展体现出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趋势: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型的趋势,同时它也实实在在的反映出政府和市场失灵的问题,而发展第三部门是弥补政府和市场失灵的有效战略,但是目前中国第三部门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众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并解决。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城市社区福利的建设及运作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立华 《江汉论坛》2003,(10):108-111
社区福利包括社区提供的福利服务、社区内福利机构提供的福利和政府委托社区具体实施的福利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社区建设的现实目标应是发展社区福利。依托社区建立福利,并不是说要由社区代替传统社会福利制度中的单位或政府原来所承担的社会福利职责,而是要发挥社区的人们生活聚居区的特点,发动社区内的一切资源,并尽可能地吸引社会中的资源,解决社区内居民生活问题,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社区福利与社会福利是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关系。应当发挥社会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大力培育非营利组织和各类非正式组织,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建立起国家、企业、民间组织、社区和家庭各司其职的新型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世界转变的背景下,组织化合作动员是调动政府、社区、驻区单位和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大众传媒以及社区居民的有效途径.XW区的文明创建实践表明,组织化合作动员涉及基层党政组织、社区组织、驻区单位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传媒组织等不同主体,而动员策略可分为压力型动员、宣传型动员、活动化动员和精英式动员等四种方式.有效进行组织化合作动员,需要政府部门适当放权,并培育与发展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与当代社会学的使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社会学的深层理念出发,通过社区矫正与监狱矫正的对比分析,论证了社区矫正的纵深发展在及时、全面、有效地帮助国家和社会解决实际问题上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2.
丁锋 《贵州社会科学》2012,(10):111-113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城市失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区就业援助应成为这一群体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但我国目前的社区就业援助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培训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不畅。政府应加大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支持,发展第三部门,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以推动社区就业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研究应该在源供给主体与社区居民需求之间的关系中展开。在政府职能缺位和社区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的背景下,以社区精英为主的社区民间组织通过策略性实践,成功从政府、社区物业和医疗部门获得社区居民所需的公共服务资源,这是一个资源动员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日常实践的框架化、象征性话语和符号实践以及互惠性交换的资源动员技术,并依循了特定的资源动员知识、资源动员技术和动员知识的选择性运用,高度依赖于动员者的特定身份和人生经历,三者共同决定了行动者的资源动员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变迁的过程分析--基于资源配置视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冯玲  李志远 《人文杂志》2003,(1):133-138
治理是研究社会关系的新理念,强调随着资源配置结构的复杂、多元、动态化,社会治理结构从政府单极统治走向网状水平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单位不再只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推动国家"社区建设"理念的提出,从而鼓励社区非营利组织、社区公众和政府一起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形成网状社区治理结构.尽管政府在新的治理模式中依旧处于主导地位,但模式也体现了国家-社会关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转型中国政治基本稳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管理成为当务之急。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细胞单元,社区社会管理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实践,而社会管理的重点将更集中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矛盾焦点处,如快速城市化进程下的村庄转型,也即转制社区转型。转制社区的治理困境在于:在转制社区的社会肌理中,村庄与社区的过渡性,使其未建立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来消解利益壁垒;而在基层政府层面,政府对转制社区社会管理走错了方向。必须通过再造社区威权、转变社区风貌和重建社区服务这三条路径来进行"社区重建",以消弭转制社区社会管理困境。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变化,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换,社区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结构单元。我们党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和战略的高度重视社区党建,使其成为党组织社会、动员社会、整合社会,从而实现有效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工作平台和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权及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视和保障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权,不仅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顺应了国际人权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有利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健康发展,促使其早日复归社会。我国社区矫正试点至今,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日益突显,尤其是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权方面存在权利无保障、救济途径匮乏等诸多问题,致使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遭遇不少困境。建议通过建立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基地、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矫正、公权机关进行监督及保障等举措来保障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权。  相似文献   

18.
范斌  赵欣 《学术界》2012,(8):77-84,268,272
社区建设中情感和行动间的逻辑缺环是社区动员的研究起点.社区建设可视为一种社会改良运动,将社区动员放在社会运动的理论范式下考察,可以从中提取出动员结构、组织与话语的三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社区居民在社区动员之中依然基本处于客体地位,居民作为行动主体的认知框架没有被完整形塑;社区动员的制度化建设逐步推进,但是社区动员的主体居委会,容易因循行政动员的路径,动员效果受限;社区自组织开始呈现“授权式动员”的特征,但是自身制度建设的完整性和组织合法性地位制度化不足成为发展的瓶颈;动员行动的话语选择缺乏与居民生活和社区地域特征的契合,流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意志,缺少激发共同情感和集体行动的能量.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社区建设中从行政性管理向“社会性治理”的实践中主动再造了大量的社会组织承担社会服务,这类再造社会组织在实际运行中所形成的社会组织与国家的合作方式,具体表现为政府提供资金,民间组织提供服务的委托经营模式.社会组织的运作逻辑体现了社会转型期间国家社会化治理的尝试,社会组织以专业性、第三方性、贫民性、委托性等特点弥补了政府职能让渡出的空间,但这一类政府再造的社会组织运作过程中依赖政府,成为政府部门的延伸,表明国家权力在基层社会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官办社会组织的合作提升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治理技术,进而促进了社区和谐.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2002,(6)
周沛在《南京大学学报》2 0 0 2年第 5期撰文《社区照顾 :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社区工作模式》指出 ,所谓社区照顾 ,是专业性的社区工作者动员和调动社区资源 ,运用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支持网络 ,联络社区内政府和非政府的机构 ,通过合作和协调 ,以正式合法的社会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来为有需要的人所提供的援助性服务。社区照顾的功能有 :首先 ,促成社区成员之间的多向支持和关怀 ,扩大社区安全网的影响范围 ,提升社区工作的功能。在特定的范围和地域内 ,社区成员和居民之间都有互相照顾、互相关怀的责任 ,也有接受关怀和照顾的愿望和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