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外国文学新潮中,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九六七年,“魔幻现实主义之父”、危地马拉作家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获诺贝尔文学奖。一九八二年,魔幻现实主义的另一位奠基人、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再次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百年孤独》已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总发行量达一千多万册。在我国,《百年孤独》等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品,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并对一些作家开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漫谈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拉丁美洲各国的文坛上,形成了一种在文学创作上具有共同风格的流派——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流派的作家都以写小说见长,在不很长的时间内,写出了一大批长、中、短篇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家长的没落》,墨西哥作家胡安·卢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平原  相似文献   

3.
《百年孤独》是一部反映拉丁美洲孤独落后与封闭现实的伟大长篇小说。小说中 ,作家马尔克斯描写了马孔多小镇上布恩蒂亚家族整整六代人的生活与爱情。马尔克斯认为 ,“布恩蒂亚家族之所以孤独 ,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爱情。”[1 ] 但是 ,当“百年孤独”这四个字随着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字逐渐成为一个固定词组时 ,当人们在津津乐道百年的魔幻与百年纠缠不清的爱情时 ,甚至包括马尔克斯本人却都忽视了另外一段也许是很不起眼的故事 :那就是布恩蒂亚家族第四代奥雷连诺第二和其情妇佩特娜·柯特以及妻子菲兰达·德卡皮奥之间的纷扰爱情。而实际上 ,这段爱情虽不起眼 ,但却偏偏延续得历史最久 ,而作者马尔克斯也正是在对这段纠葛爱情的描写中表现出了他思想的独到和深刻。对这段爱情的描写 ,马尔克斯是通过三个层面来进行的 :那就是爱情的功利性、爱情的爱情性、爱情的亲情性  相似文献   

4.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的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巨著,它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闻名于世。魔幻是《百年孤独》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在把现实与幻想纯熟地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占据小说中心地位的是布思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布恩地亚家族的女人们和男人们一道在马贡多这块土地上离群索居,繁衍生息,孤独闯荡,演出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从家族第一代怕生猪尾巴孩而“不愿发生夫妇关系”的乌苏拉,到第五代生了猪尾巴孩的阿玛兰塔·乌苏拉,马尔克斯塑造了布恩地亚家族几代为数不少的女性形象,她们面目各异,个性鲜明,情感强烈;但都浸染着孤独精神。本文就这方面对作品中几位主要女性形象试作分析。乌苏拉(第…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疾病的角度来重新阅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两篇著名小说《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疾病是这两篇小说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包含深刻的文学寓言性,与拉丁美洲国家特殊和沧桑的被殖民和反殖民的历史紧紧关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人物的塑造、作者的语言特色以及作者的生活背景三个角度分析评价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相似文献   

8.
威廉·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都是世界上著名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小说同福克纳的作品极为神似 ,本文从主题与题材、创作技巧、深层意识上探讨了福克纳对马尔克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最重要作品,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从开始构思到成书,其创作过程断断续续经历了18年。作者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初衷是要为他童年时代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的归宿”,不仅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这部小说也是作家对以前的文学创作活动的一个总结。小说仍以过去一些作品中出现过的虚构的马孔多小镇为背景,其中一些人物也是过去作品中出现过的人物。作品的时间跨度有一百多年,没有一个一贯到底的中心故书;人物众多,几代人的名字又大同小异;情节曲折离奇,再  相似文献   

10.
《枯枝败叶》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发表于1955年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由众多不同的片断组成,叙述了一家祖孙三代面对上吊身亡的大夫时的所见所思,因此小说的叙述以第一人称“我”来完成,但在不同片断中的叙述者“我”却时常在祖孙三人间变化;小说的叙述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左右,故事时间却近30年,故事的场景也被作者局限于死者的居所,但故事背景却涵盖了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马孔多镇、甚至整个拉丁美洲,表现了与《百年孤独》相类似的主题,显示了作者极高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下面简称《孤》)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杰作,已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而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下面简称《废》)一问世便受到文艺批评界的批判,被认为是有着严重的问题的作品。虽然,一直有不同的意见,但否定性的批评目前仍居上风。我们把这样两部评价截然相反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绝非故作惊人之举,也绝非是毫无根据的奇思异想,而是经过严肃认真地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我们坚信两部作品存在着内在的可比性。一、人类文化艺术的新视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2.
巴西当红作家保罗·科埃略是继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后当代拉丁美洲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级畅销书作家。 保罗·科埃略于4月中下旬访华,在他参加完北京世界经济论坛中国峰会后抵上海再至古城南京访问时,记者全程陪同这位世界级当红作家参观游览、与南京作家见面、到南京大学演讲等活动,并采访了这位随和的新“熟人”。  相似文献   

13.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历史内涵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孤独”这一拉美民族心理,反映了作者的民族观。从《百年孤独》中,可以看到它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设计了多处“导语”,通过“导语”的引领,《百年孤独》那看似混乱的时序就显示出了清晰的脉络。同时,“导语”式的结构方式也让作品更强烈地表现出了诗性的情感张力和宿命的韵外之致。  相似文献   

15.
拉美文学,经过几代作家辛勤耕耘,终于在20世纪下半叶,取得了令世界文坛瞩目的成就.追根溯源,今日拉美文学的繁荣,首先受惠于古印第安文学.瑞典皇家学院在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授奖词中说:“丰富的民间文学,高度发达的印第安神话传说,各个时期的西班牙巴罗克艺术  相似文献   

16.
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我们突然被拉丁美洲文学攫住了——这并不奇怪。众所周知,当代拉丁美洲文学以其色彩斑斓而又独树一帜的风貌为世界文坛所瞩目。我们看到,拉美文学在本大陆之外掀起了一股“爆炸文学”的热潮,不断有这块大陆的作家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今天,象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巴勃罗·聂鲁达、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样的名字,已为人们所熟知。这一切,都再也清楚不过地说明了当代拉美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开卷有益     
简介: 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出版家艾雨伯特·哈伯德典家人喝茶,讨论起了美西战争。大家都为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喝彩,而哈伯德的儿子伯特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战役中真正的英雄不是加西亚将军,而是罗文中尉,那个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受此启发,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家中去世,享年87岁。作为"魔幻现实主义"之父,马尔克斯影响了遍布世界的几代读者。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对包括莫言、贾平凹、陈忠实、余华等在内的中国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家中去世,享年87岁。作为"魔幻现实主义"之父,马尔克斯影响了遍布世界的几代读者。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对包括莫言、贾平凹、陈忠实、余华等在内的中国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蒙古文学的民族性与国际性》①是蒙古当代著名作家Л·图德布的一部文艺理论著作,1982年莫斯科“科学”出版社用俄文出版。Л·图德布的许多作品都译成俄文,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且写出一系列文艺理论性著作,如:《高尔基与蒙古文学》(乌兰巴托,1968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政策》(乌兰巴托,1971年),以这个题目Л·图德布于1967年在莫斯科通过了副博士论文答辩。作者的第三部文艺理论专著是《蒙古文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