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唐末五代是杭州城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历经吴越国王钱镠三次大规模扩建,其一跃成为东南地区重要的城市。从都城布局形式上看,吴越国杭州城采取了近似于北宋东京城的嵌套式三重城制,这与唐长安城外郭城、皇城、宫城的不完整相套式布局不同,为南宋临安城宫城、外城的定型打下基础。处于唐宋变革期的吴越国杭州城的布局情况,为我们解读“中世纪都城”布局模式向“近世都城”布局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北宋金水河从东京城西北部的咸丰水门入城,流经内城北部和宫城,自西向东横贯东京城。它始凿于北宋初年,北宋灭亡后逐渐淤塞。金水河水质清澈甘甜,最初用于补给五丈河,后经北宋历代统治者的开挖疏浚,金水河逐渐成为东京城居民的生活用水来源,并用于浇灌花木、美化环境、供应染院用水、灌溉农田。为保证金水河水质清澈,北宋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对金水河进行了保护。  相似文献   

3.
城门是城市中的重要构成要素,除军事、建筑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礼仪性”。中国古代都城城门至汉代已确立采用三门道的制度。至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套京城、都城、府州城及其他一般城市彼此不同的城门规制。北宋诸京城门,特别宫城正门的营建与改建也先后受到隋唐洛阳城和长安城的影响,以东京宫城正门为例,北宋初期为下列三门道前出双阙,晚期则改建为下列五门道前出双阙。这也进一步影响到宋代地方城市城门的营建与改建,反映出宋人观念中“列郡”“国都”的城门制度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4.
西夏时期,贺兰山生态环境恶化。西夏陪都东京就是大都督府,西京即西凉府。西夏东、西、北三院治所的方位可能在大都督府、甘州和今内蒙古河套地区。中兴府宫城的主城门为车门,过去认为西夏官署衙门全部在宫城的观点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5.
综观古今有关史料与考古遗迹,大同北魏平城形制应是自内而外由宫城、皇城、京城、郭城组成的四重城垣。皇城、宫垣在京城北中部的汉故平城及今操场城中,其京城形制为南北长7里(古里,下同),东西宽3里的长方形之城(明府城仅为其南半城),即南起明府城南墙,北至现火车站一带,计南北长约4 000m,东西宽约1 730m的范围内。其建城时间亦当如《魏书》所记:"泰常八年(423年),广西宫,起外垣墙,周回二十里"。  相似文献   

6.
肃南皇城地处祁连山中部北麓,该区域是河西走廊南通湟水流域的节点,早在十六国时期即已见诸史载,其自然地理环境适宜畜牧,是优良的牧场。皇城城址遗迹保存完整,分为南、北二城,一直以来两座城址都被认为始建于蒙元时期,但根据实地调查所见,南、北二城并非建于同一时期,推测南城为元代永昌王所建之避暑宫,明代仍有沿用。北城始建早于蒙元,可能为西夏时期所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魏平城外城(京城)北墙位置、北魏杨众度墓砖铭出土地及象魏门位置的讨论,以及平城遗迹之间的古今距离比对,认为北魏及中国古代里制一直以营造尺0.32 m为基准计量长度里,1800尺为一里,折合当今576m;进而推断北魏平城形制当为宫垣、皇城、京城、外郭组成的四重城垣才可与史实相符。《北魏平城辽金西京城市建筑史纲》一书中将京城北墙与宫城、皇城北墙三重合一,值得商榷和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馆诎     
雷高林 《社区》2012,(33):59-59
馆蚀是北宋时期的京城东京汴梁(即河南开封)的酒楼里的一种面食,当时的汴梁是一座极其繁华的城市,饮食业非常发达。馏铀有馅,后来有人说它就是现在的馄饨,但通过翻阅北宋的史料可以看出,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9.
唐昭陵与长安城空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唐长安城空间格局和唐昭陵遗址与陪葬墓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就陵园遗址与宫城、陪葬墓与宫城和皇城、陵园总体格局与唐长安城总体布局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提出唐昭陵是模仿唐长安城营建的,在模仿中亦昭显了地形条件和帝陵的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北京保留了最完整的明清皇城和宫城建筑。本文意在通过对皇宫建筑的规模、外形、颜色、数字、方位、附件等分析 ,揭示皇宫建筑现象蕴涵的另一层意思———象征义 ,以丰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解释。  相似文献   

11.
论北宋东京城对金上京、燕京、汴京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定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金分别定都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燕京(今北京)、并有短时期定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北宋东京城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的代表,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以后的中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发展影响重大。对北宋、金两代都城的布局、建筑特点等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宋都东京城对金上京、燕京、汴京城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北宋时虽不如广、泉、明、杭诸港口发达,但一些手工业和农付业产品居于全国的前列,是东京(开封)的一个重要商品供应地。 据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宫城宣德楼前的商业区,有专卖温州漆器的“温州漆器什物铺”;琳琅满目的水果店中,有卖温州特产“温柑”的。其他如东京漕运的船只 宫庭用的蠲纸等,也都与温州有关。下面对上述几种产品略作介绍,就可以看出温州经济在东京所占的地位。 (1)温柑。宋人王栐《燕翼贻谋录》记载:“承平时,温州、鼎州(湖南常德)、广州皆贡柑子,尚方多不过千,少或百数。其后,州郡苞苴权要,负担者络绎,又以易腐,多其数以备拣择,重为人害。  相似文献   

13.
《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周宝珠一、宋都东京与《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创作于我国十二世纪初的宋代,它伴随着我国古代城市在北宋所发生的历史性转折变化应运而生,鲜明地反映出那个时代城市的历史特征。北宋首都东京汴梁,亦称东都或汴京,即今之...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277年秦军在今常德所筑“张若城”是古代常德建城之滥觞。东汉时“张若城”筑为武陵郡城,有一次重大的修建。此后在东吴、唐朝、五代、北宋、元朝等时期,常德古城均有过不同程度的增修。明代,常德古城始筑为砖城,奠定了此后常德古城的基本规模。抗日战争时期常德古城被毁。  相似文献   

15.
《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东京地理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明上河图》所绘景物,反映在北宋东京城市结构上,其地理位置为何处?历来多有考证,然众说纷纭,莫能一是。一说起自东京城外七里之虹桥以东,经虹桥,止于东京外城东壁东水门内;一说起自东京外城里下土桥北,经上土桥,止于东京内城东壁角子门内。对此两说,笔者均不敢苟同,愿据对北宋东京城市结构的考订,发一得之管见,以求驳正。  相似文献   

16.
古代的馉饳     
王吴军 《社区》2012,(22):59
馉饳是北宋时期的京城东京汴梁(即河南开封)的酒楼里的一种面食,当时的汴梁是一座极其繁华的城市,饮食业非常发达。馉饳有馅,后来有人说它就是现在的馄饨,但通过翻阅北宋的史料可以看出,并非如此。宋代的诗文中有多处和馉饳相关的文字,宋朝的孟元老在描写宋朝时汴梁繁华景象的《东京梦华录》中写道:"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细料馉饳儿。""又有  相似文献   

17.
论北宋对西夏外交的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北宋对西夏外交的失败张炼(一)北宋对西夏之外交,实为失败外交。这种失败从表面上看似乎很难理解。一则北宋乃一泱泱大国,雄据中原广大富庶之区,集汉唐经济发展之基础,以如此雄厚实力作后盾同仅据有西北荒于开发的22州之地的西夏交往,岂能失败?二则自古以来,...  相似文献   

18.
何人孟元老     
宋代孟元老著的《东京梦华录》这部书,记载了北宋末叶东京(今开封)的街巷、宫殿、园圃、寺观、酒楼、店铺以及四时习俗等等事物,是对一个朝代都城的较有系统的文献记录。自从这部书行世以后,到南宋和宋亡,相继出现了《都城纪胜》、《繁胜录》、《梦粱录》和《武林旧事》四种著作。它们都以前书为模式,把南宋国都临安的“繁胜”作了多方的叙述。从这事实可以看到前书在当时的影响,隐隐地成了这类书的鼻祖。就这样,《东京梦华录》的地位被格外垫高,更受到了重视。  相似文献   

19.
孟元老所撰《东京梦华录》记述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社会风貌,各种女性群体的身影活跃其中。北宋时期的女性民俗主要表现在以成年、结婚、生育礼俗为代表的人生仪礼以及丰富多彩的女性节庆游艺等方面。妇女主动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独特女性民俗与当时开放、发达、宽松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北汉局促河东的原因及其割据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汉是五代时期割据河东的一个小国。北汉局促于河东的主要原因:一是统治缺乏远见卓识,处处陷于被动;二是骄傲轻敌,屡致失败;三是内争激烈,进小人,退贤良;四是地狭民贫,兵微将寡,难以支持政治与军事上的发展。北汉能持续29年的统治,主要得益于契丹的军事援助,太原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以及后周、北宋的先南后北的战略也为其创造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