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儒家修辞思想的特点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修辞思想很丰富,从系统性上看,体现出如下五个特点:鲜明的伦理色彩,强烈的使命意识;极端的二元对立,明确的精英取向;辩证的文质一体,单一的根本标准;零散的叙述模式,缺序的结构体系;直觉的断言推理,乏力的逻辑论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修辞学史研究的开拓,先秦诸子的修辞理论得到了系统的总结与阐释,但将先秦诸子修辞观加以比较的专论似还未见,本文的探讨也许能在这方面补一个缺.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他们不是语言学家,更不是修辞学家,但他们在论述哲学、政治、美学、伦理学等问题时谈到了许多有关语言表达的问题,显示了他们对于修辞的看法.也正因此,先秦诸子关于修辞的观点,是与他们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3.
心学,通常是指陆(九渊)王(阳明)学派。本文则认为,孔子、子思和孟子都是心学的奠基者,甚至包括老子,特别是庄子。作为心学的发展,则有玄学和禅宗;陆、王是集大成者。先秦心学,是对人心重视的人生哲学,认识方法是排除理性的直觉思维,表现形式是天人合一,心物合一。先秦诸子认为,社会的动荡,人们缺少幸福、欢乐的根本原因,不在人的外部,而在人自身。孔孟对社会和人生思考的结果,是在人类与道德之间求得平衡,在人与社会之间求得统一,在人与宇宙之间求得和谐,实现平衡、统一、和谐的关键则在人心。而认识本心,理性逻辑是无用的,只有借助于直觉主义的认识论。这不是先有心,以心为本源的所谓唯心论,而是心物合一,天人合一。一而不是二,就使以二为基础的西方认识论与中国心学大不一样。不仅孔子和孟子如此,老子和庄子的认识论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法公私观讨论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群体与个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他们强调"公义",卫护"公利",一致主张公高于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先秦儒法公私观的理论贡献不同,前者主要在伦理思想领域,为道德修养提出了目标,而后者主要在法治思想领域,为法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儒家没有把公与私绝对化,表现了可贵的民本主义思想,而法家的公私观则将公与私绝对对立,最后走向绝对君主专制主义。儒法公私观是以各自的人性论作为理论依据的。儒法崇公抑私的公私观的历史影响具有两重性。  相似文献   

5.
梁萧统文选序,说“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这是只看到了他们的修辞学说,而没有注意到他们的修辞技巧。道家老、庄在言论上反对“美言”与“大言”。可是,一部道德经,却是用绝好的修辞技巧写成的,里面用排比的地方特别多,真是不遑枚举,甚至一开头就用排比了:  相似文献   

6.
简论先秦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不同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传统观念,是公认的中国哲学一大特色.但是,天与人为什么可以合一,如何合一,不同的哲学家看法迥异,追溯到为中国哲学定下基调的先秦时代,研究其关于“天人”关系的差异,将有助于我们今天对某些有争议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语言修辞与思想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修辞外,还有一种"修辞"尚待研究,这就是"思想修辞"。如果说,"语言修辞"是表达者通过各种手段,以求达到语言运用的最佳效果;那么,"思想修辞"就是表达者通过各种手段,以求达到思想传达的最佳效果。二者的共性在于,它们都要通过"修辞"手段以达到自己的最佳效果;二者的区别在于,它们围绕的核心,一是语言,一是思想。简言之,前者是语言润色,后者是思想润色;前者着重的是如何使语言漂亮、更有感染力、说服力,后者着重的是如何使思想更有感染力、说服力、更为普遍接受。前者一般是局部的、分散的、片段的,而后者则具有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比喻延伸和中观思维,是思想修辞的两个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8.
我国先民极其重视历史 ,先秦的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的直接产物和代表。其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兴以立功 ,败以成罚”的实用———资治性 ,“好恶同于圣人”的道德———伦理性 ,“跌宕而不群 ,纵横而自得”的历史———文学性。  相似文献   

9.
先秦秦汉时期商人慈善行为具有三大特征,即施惠主体的多样性,造成动机目的的复杂性;受助客体等级层次分明,使慈善行为缺少应有的较广泛的社会属性;慈善行为并非皆出于自愿,有时是被动无奈,甚至被迫参与。这就决定了其与真正意义上的慈善行为尚有一定的差距。先秦秦汉时期商人慈善行为具有较为坚实的社会基础,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个人慈善行为的倡导与扶持,民众对慈善活动的认同与接受,除法家外的各大思想流派对慈善事业的肯定。先秦秦汉时期商人慈善行为在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稳定社会秩序,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作用重大,但也存在缺乏长远目标,多为临时救济,影响商业资本积聚等弊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保罗·德曼理论的文本分析,进而对他的修辞批评理论做出评述.保罗·德曼通过对"语法的修辞化"与"修辞的语法化"两个过程的分析,指出正是修辞与语法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才显示出文本自身的力量,因而修辞不是对主体的压制,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呈现.保罗·德曼的修辞批评理论具有某种片面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1.
自从国家这一较大范围的人类组织形式代替了此前的氏族集团之后,人间校初对氏族集团的依恋、热爱之情,便转注到新生的国家组织形式之上。但是.由于客观的限制,人们对“国”的早期认同和热爱意识是极为朴素的.大多体现为忠君思想。我国先秦社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历史上,国家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200年,即夏王朝的建立之时。但是.当时人们生活范围并不确定,具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性质,‘因此,“国”以及相应的“疆”“域”等地域的概念尚未出现。直到商代盘庚迁都殷地之后,有了较为稳定的、广阔的疆域,“国”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知虑、情欲两个方面,对先秦的心理健康思想进行论述,论证了在心理健康这个领域,中国古代不是一片空白,而先秦时期为整个思想研究之源。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代,是我国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年代。这一时期,社会生产是发展的,政治斗争是激烈的,人们的思想是活跃的。在先秦各派思想家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思想遗产。耐人寻味的是,在许多对社会问题看法不同或对立的思想家中,常常有某种共同的认识。重视老百姓作用的民本思想,即是其中一例。这是当时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在人们思想上的反映。尽管当时的思想家都是站在各自阶级的立场上,带着各种偏见来谈论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15.
战国中晚期学术融合的潮流,不仅催生了黄老道家和先秦杂家这样兼摄百家之学的学派;反过来,先秦杂家在战国晚期和西汉前期又推动和引领了诸子百家杂家化融合的潮流。先秦杂家充当了先秦子学与汉代经学之间学术转型的主要载体和媒介,西汉诸子学的学术成就不仅打上黄老道家的烙印,更多的则是杂家化之后的产物。《淮南子》代表了西汉杂家最高的学术成就,《春秋繁露》则是西汉杂家儒学化后最为成熟、完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王通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王通,字仲淹,殁后其弟子私谥文中子,是隋代大儒。著作有《续六经》等,但传下来的只有一部《文中子中说》(本文引此书只注篇名),这是王通和门人的问答笔记,由其弟子薛收、姚义整理,最后由他儿子王福畴编订行世。这是我们研究王通思想的依据。一、中道,一以贯之王通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中道”。王通说为学“不广求,故得;不杂学,故明”(《魏相》)。批判刘炫谈六经多杂,指出“一以贯之可矣”(《周公》)。其弟子薛收也说:“大哉!夫子之道,一而已矣!”(《天地》)阮逸在(《文中子中说序》中说:“大  相似文献   

17.
《老子》在古代哲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从古迄今,由于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如申、韩、庄文的误解,汉初的政治实践,道教  相似文献   

18.
陈炽思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炽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著名思想家 ,在甲午战争之前便呼吁变革。陈炽所以很早即提倡变法 ,是由于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有比较正确、清醒的认识。他对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特别是发展商品经济作了全面规划 ,提出不少有价值的思想主张。同时 ,他又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但是 ,他又强调 ,中国学习西方、进行资本主义变革当以不损害三纲为限度。他的极端的“西学中源”说也明显妨碍了他进一步学习西方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修辞学在近几十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但修辞理论却与修辞实践严重脱节。修辞学家不善修辞、交际学家不会交际,已相当普遍。原因可能很多,但对言论并重、内外双修的认知缺失是其主因。在此背景下,《先秦儒家修辞研究》的问世有着重要的纠偏作用。该著不仅展示了先秦儒家三圣——创始者孔子、发展者孟子和集大成者荀子修辞理论和修辞实践的全貌,而且为我们今天提供了科学研究和修辞学习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