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是北京春末夏初的季节,我到 丰台区统计局报到。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年青干部,我将在这里工作一年,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说实话,自大学毕业到现在,虽然我已在国家统计局工作了十几年,但是因为一直做编辑工作,真正的统计没做过。基层统计工作是什么样子,就更不知道了。所以,当我去报到时,心中还真是很激动。 丰台区统计局位于丰台镇。从复兴路的五棵松路口一直往南,有一座桥,叫看丹桥,就在桥的西北角,坐落着一个曾经是丰台区中心机构的大院─—丰台区区委和丰台区政府大院。但是,现在,这个中心机构已经它移别…  相似文献   

2.
张述平 《四川省情》2020,(11):31-3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我已回到统计大本营一年有余,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工作一路相随,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2000年7月14日,晴,“新兵”入营清晰记得,到攀枝花市东区统计局报到那天,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我满怀着理想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如愿进入了统计系统,成为了一名统计新兵。  相似文献   

3.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教育部门来到了统计部门。刚来统计局报到的时候,统计局的老领导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人们都说统计部门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可年轻人你知道吗?统计事业是一个万岁的事业,只要有人类存在,只要人类从事经济社会活动,就必须有统计工作。统计这项”万岁“事业,需要用统计人的肩膀去扛的,这就是统计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读者来言:我自认为是《中国统计》的忠实读者,自1983年参加工作就一直订阅这本杂志。因为当时在中专学的是统计专业,所以21年来我就一直从事这项工作,学习统计知识,也一直与《中国统计》相伴。1983年至1993年由于在企业从事统计工作,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是公费订阅,我10年不断。1994年至今,我清理了一下,有6年是自费订阅《中国统计》。恕我直言,《中国统计》,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办刊格调沉闷了一些,太偏重于理论探讨和公报数据的发布,基层读者可读性和实用性弱了一点,所以中途我间断了几年。近几年《中国统计》通过不断的改版、扩版和栏目的…  相似文献   

5.
《贵州统计》2009,(1):58-58
为推动六盘水市农村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布置2008年年报和2009年定期报表工作,近日,六盘水市统计局、市畜牧局召开了全市农村统计年报生态畜牧业统计监测会议,市统计局、市畜牧局以及各县区、特区统计局、畜牧局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贯彻了全省农村统计年报暨生态畜牧业统计监测会议精神,研究讨论新时期农村统计该如何为各级政府服务,在座谈中对2008年各县、特区、  相似文献   

6.
乐言 《四川省情》2003,(12):32-32
自从学习统计专业的那天起,我就与统计结上了缘。毕业后就分配到县统计局工作,一干就是20年,几乎搞遍了局内的所有专业报表,对“统计”从陌生到了解到熟悉,逐渐喜爱上了这项工作。其间曾经有4次到其他部门工作的机会,但由于诸多原因,当然其中也有一个主要原因是自认为学统计搞统计专业对口且已轻车熟路,主观上没去努力,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7.
与统计结缘是我主动自找的,中专毕业分配,全部叫下乡镇,好不容易留在了县城,却分配到了县法院。就在到单位报到前,在县招待所工作的同村同学——法院院长的女儿问我:你分到哪啦?我说法院。她说你去哪儿干啥?那儿可不好。一句话让我从头凉到脚,后悔不该去法院,但县人事局的报到证已经开出,明天就要到单  相似文献   

8.
统计,你好     
岁月荏苒,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到统计局工作已经13个年头。 1990年8月4日,是我永远忘不掉的日子,从那天起,我成为县统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我学的是会统专业,没想到能到统计局,但我暗下决心: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以实际行动向领导和同志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统计工作在当今青年人眼里,无疑是份清贫而乏味的工作,许多人还瞧不起统计事业,这是因为他们对统计事业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而我越干越知道统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统计工作不仅是行政工作的“晴雨表”和“监测仪”,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诊断书”…  相似文献   

9.
抓住机遇开创特区统计培训工作的新局面深圳市统计信息培训中心赖慧明深圳特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场,特区内各种经济成分相互交织,各种流通渠道并存,使得统计的范围和对象日益扩大。几年来,我们坚持以统计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实际需要为导向,深入开展统计教育和干部培训工...  相似文献   

10.
我是学统计专业的,参加工作就搞统计,在乡镇搞了3年统计后调入县统计局,一呆就是16年。多年的统计生涯,历经多次统计改革,历经各种普查抽查;天天摊开双手敲键盘,时时睁大眼睛看报表,一不小心统计风就会将种种沙粒吹入眼睛,天长日久,日积月累,眼睛内的沙粒越积越多,挤得眼睛越来  相似文献   

11.
上学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到统计局工作,那时一门心思地就想着毕业后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财会人员——毕竟是学了整整四年的财务会计。但命运却与我的想法相去甚远,毕业后我来到统计局上班,开始了我的统计生涯。  相似文献   

12.
我是学统计的,统计工作中有我的事业,离开统计系统,我可能会更有钱,但我将失去人生奋斗的目标。 我叫杨德生,是广东省城调队的一名干部。 1984年我就读于复旦大学数理统计专业,1988年毕业时,我毫不犹豫地投身到统计事业中,时至今日已有十几个年头。期间有许多机会和诱惑,我都没有动摇过,因为投身统计事业是我无悔的选择。 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我即心仪于统计。我曾组织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统计预测与运筹课题中心”,获得专家的认可和支持,从那时起,统计这门学科就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毕业时,系里允诺我优…  相似文献   

13.
我们即将迎来21世纪,怀着对新世纪的憧憬,我们展开了理想的翅膀,向着人类美好的目标前进。当然,任何一个美好的飞行物,在蓝天白云下翱翔的时候,都离不开在大地上助跑与起跳,她们都要吸吮大地的力量勇气。这让我想起了刚参加工作之时──由于数学成绩颇佳,我的档案被统计局抢先拿走了;当时,工商局也正是用人之际,局长与我的父亲又同是牛棚难友,就驱车百里来到地区直接做我父母的思想工作,要求我到工商局报到。然而,众所周知,那个年代,由于档案的重要,我还是坐在了统计办公室。 开始的头几年,我与被称为统计系统的老黄牛…  相似文献   

14.
凡是前几年到过北京市丰台区统计局的人,现在再到统计局,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变化大。这些变化流露在统计人热情洋溢的脸庞上、快捷飞舞的手指间、明窗净几的办公室和整齐化一的现代化办公设备上。我是1996年随军调到北京分配到区统计局工作的。清楚地记得,报到的第一天,时任局长和办公室主任在简单的问过我的经历后,对我说:“统计工作既清贫,又艰苦,福利待遇很低。你大学本科毕业,从事自动化工程技术多年,有工作经验,找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也不算难。请你好好考虑考虑,现在改变主意也不迟。当然如果你愿意到统计局,我们还是很欢迎的”。我当…  相似文献   

15.
我的统计情     
在隆重纪念我国政府统计机构诞生60周年的日子里,我浮想联翩。我的大半生是与统计联系在一起的,在高等学校学的专业是统计,毕业后,在政府统计部门工作,直至在统计部门退休。出国学习统计专业1951年,为了加速培养所需专业的人才,国家决定,在当年就读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中,挑选一些人送到苏联学习。当时,我正在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级学习,被选中。随后,被安排到北京俄文专修学院学了一年俄文。1953年被分配到莫斯科经济统计学院学习。记  相似文献   

16.
我的统计观     
印象中,我第一次正式接触官方统计数字时正值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而第一次学习统计知识是在初三的数学课上,当时的教材书末附加了一章内容,叫做“统计知识初步”,里面讲到了一些有关总体、样本、均值以及方差的概念(上大学后才听老师说这就是所谓的“统计知识下放”)。知识虽然学了,但所学内容也就随日后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而逐渐淡忘。然而,谁又会想到,几年后,我与统计不期而遇。 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对统计工作和统计工作人员的偏见,我在上大学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敢直接向问及我的人说自己是学统计的。然而,随着学习的不断…  相似文献   

17.
自1953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与统计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曾在盐池县统计局、计委从事统计工作20多年,1978年后又在自治区统计局从事综合统计工作20多年,1998年退休,又参加农业普查和企业调查以及编写《宁夏统计志》等工作。40多年的统计工作实践,使我亲历了宁夏统计工作的风风雨雨,目睹了宁夏统计工作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深圳特区的统计工作根据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应该看到,特区统计体制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仍末解决,这就是照搬内地的产品经济模式下的统计体制难于适应特区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1952年,我曾经编写了一本“农业统计学”。由于本人理论水平的限制,以及当时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该书存在着某些缺点。1953年该书出版之后,尤其在1954年苏联统计学科学会如召开以后,我也感到该书的某些内容有重加考虑和修订的必要。去年七月间张敏如同志在“统计工作通讯”杂志1956第12期上对拙著提出了批评,虽然它对我有某些启发和帮助,但是其中有许多论点还不能令人同意。现在特就几个主要问题提出我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深圳经济特区由于实行特殊的政策和灵活措施,市场机制逐步完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现行的全国统计制度和方法已很难适应特区的需要.为了尽快建立同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统计调查方法,我们在满足国家统计要求的前提下,借鉴香港地区的统计工作经验,采纳东西方两种核算体系中的合理因素,积极进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