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主持人话语:所谓"明清戏曲宗元",是与诗文领域的宗唐、宗宋、宗汉等一样,体现在戏曲创作与批评方面的一种现象、思想与观念。具体指明清时期戏曲创作与研究领域对于元代以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为代表的戏曲形态的认知态度。其基本表现方式是以元曲为宗尚、为圭臬,包括以元曲为反拨的依据、变革的前提等,具体展开领域主要在于戏曲创作、戏曲批评方  相似文献   

2.
<正>"宗元"即指在明清戏曲创作和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以元代戏曲为宗尚的尊体意识与皈依心态,亦有"尚元""崇元""尊元""趋元""佞元""遵北"等提法。基本表现方式是以元曲为宗尚、为圭臬,并与"去元""抑元""黜元"等相反相成,交相为用,主要功效是促进了明清戏曲的文本创作和文体繁荣,影响和制约着古典戏曲的理论建构和发展走向,并最终确立了以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为代表的元曲在明清时期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求是学刊》2017,(1):121-131
戏曲选是一种重要的戏曲批评形态,蕴藏着重要的戏曲批评学价值。综观流传至今的戏曲选,可以发现戏曲选主要是通过附录、序跋、戏曲选正文中的批注性文字或符号、戏曲选的戏曲作品主体构成和戏曲选对作品的分类与先后排列实现戏曲批评,建构起独具批评特色的戏曲选批评:选评合一,强烈的戏曲辨体意识,多样的戏曲类别区分。  相似文献   

4.
明清戏曲小说均以"传奇"为核心的多共性,又存在"别是一家"的传奇特性:小说强化可读性的一面,突出览阅称赏的传奇色彩;戏曲着力可观性的一面,追求舞台动人的传奇效果.明清文人"传奇"理念的演绎.不仅在于奇人奇事的叙事铺衍,而且还在于奇文奇书的审美观照,同时完成文人自我奇才奇气的抒发传达.  相似文献   

5.
陈维昭 《求是学刊》2007,34(6):118-123
本文从宫廷文化的角度讨论自上古至先秦这一时期的"乐"的诸形态与戏曲的关系。"乐"有两大义项:乐舞与娱乐。这两者共同构成一个"乐"的文化生态,戏曲的舞台形态就在这个文化生态中产生它的雏形。  相似文献   

6.
《求是学刊》2017,(2):115-118
<正>戏曲格律谱又名文字谱、平仄谱、作法谱,还曾被称为宫谱、曲谱、词谱等,主要供作者填词之用。在体制上,以宫调统率曲牌;牌名之下列有一支或数支例曲,每支代表曲牌的一种体格;例曲旁注四声,附点板眼,圈注闭口字,指示韵脚;另外还会附缀眉批、尾注,对曲牌的格律问题进行补充说明等。戏曲格律谱往往兼具曲选、曲目、曲品、曲论之功用,在古典戏曲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明清时期兴起的宗尚元曲之观念,于格律谱  相似文献   

7.
孝子寻亲是明清戏曲中常见的题材类型.目前有全本流传的四部寻亲戏曲如<黄孝子>、<劝善记>、<寻亲记>、<万里圆>,其情节模式为"失败-寻亲-归家",道德劝谏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是寻亲戏曲情节设置的主要动机,其书写策略的中心目的则是"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8.
明清书坊主要通过购求、征稿、组织编写、书坊主自创、书坊主藏书、作家或读者自荐作品等方式获取戏曲稿源;对稿源的编辑包括版面设计、校对文字、订正曲谱和增加插图等辅助性内容,且聘请文人乃至名家编辑戏曲,做到分工明确,书坊之间互相帮助;从稿源及编辑工作可以发现,明清书坊主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与文人保持友好关系,共同推进戏曲文学的繁荣,但是部分稿源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或因书坊忽视而失传,从而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元代的戏曲创作和演出空前繁荣,为戏曲理论的萌芽、产生提供了条件,因此陆续出现了一批有关戏曲的记叙性或论述性的著作,如燕南芝庵的《唱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钟嗣成的《录鬼簿》,夏庭芝的《青楼集》等。钟嗣成的《录鬼簿》是研究元代戏曲的重要著作,它不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戏曲风格论的形成与流变是同戏曲创作、戏曲活动的开展紧密联系的。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到元曲,算是成熟了。于是戏曲风格论便应运而生。有燕南芝庵的《唱论》和钟嗣成的《录鬼簿》、贾仲名的《录鬼簿续编》。《唱论》从演唱风格方面指明了属于戏曲音乐体系的十七官调的风格特征,如“清新绵邈”、“感叹伤悲”、“富贵缠绵”、“惆怅雄壮”、“飘逸清幽”、“风流蕴籍”、“旗旎妩媚”等。《录鬼簿》及其续编是关于剧作家风格的最早的美学思考,初步勾画出了遵劲、工巧、新奇、清雅、华丽等几种作家作品的风格类型。然而这些还只透露了…  相似文献   

11.
王辉斌 《阅江学刊》2013,(3):142-148
何良俊的《曲论》是明代17种“戏曲论著”之一,其中所蕴舍的戏曲学理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戏曲文辞的“本色说”;二为提倡“情意独至”的“情辞说”;三即追求艺术精细度的“声律论”。  相似文献   

12.
胡建次 《唐都学刊》2005,21(6):93-97
中国古典词学体派批评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宋代为萌生期,明代为展开期,清代前中期为兴盛期,晚清及近代为深化期。其特征则主要体现在寻源溯流性、分析比较性、正变导引性三个方面。古典词学体派批评的发展及其特征,从一个视角映现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清别集提要在评价清初文人及其作品的同时,也体现出了馆臣对清初文学图景的建构。四库馆臣在建构清初文学图景时,不仅极力彰显清初文学与明代文学的异质性,更在反驳明代文学的基础上力图勾勒出一幅以学问为根柢、风格醇雅的盛世文学图景,并以王士禛“神韵说”为清代诗学特色形成的标志。四库馆臣以此建构起来的清初文学具有明显的缺陷,如遗民、贰臣群体中重要人物的缺席,明清文学继承性关系的主观割裂等,这是典型的以政教统摄文学的官方文学形态。  相似文献   

14.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凡 《学习与探索》2006,(3):165-168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最迟到元代末年,义夫旌表已经开始用于指代丧妻不娶的男性。今可考证的此类义夫旌表事例始见于明初。明代义夫旌表制度尚不完善,旌表具有随机性。清代道光《礼部则例》首次明确义夫旌格,但明清民间对义夫的理解一直很宽泛。清代义夫旌表比明代更趋于严格和成熟,而旌表对象则以士绅为主。  相似文献   

16.
刘丽敏 《唐都学刊》2005,21(1):117-121
无论在明末清初还是在教案风起云涌的近代 ,士大夫一直是倡导反基督教思想、制造反教言论的主力军。总体说来 ,明末清初士大夫与近代士大夫的反基督教思想 ,其深层内容并无二致 ,二者都以儒家的世界观表现出种族反教、邪说反教、纲伦反教和经验反教的特征。但在列强肆虐的近代中国 ,随着教会权威的形成和官、绅、民反教共识的达成 ,近代士大夫的反教思想又呈现出别异于明末清初士大夫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伏漫戈 《唐都学刊》2011,27(2):102-107
明代陕西籍诗人,多数鲜为今人所知。早期,陕西籍著名诗人寥寥无几,中期人数多、成就高,后期人数虽比较多,但较少具影响力者。陕西籍诗人之间交往比较密切,由于他们之中许多人追随李梦阳,诗风豪放质朴,因此,明清时期的著名文人对他们的评价比较低。  相似文献   

18.
白战锋 《唐都学刊》2004,20(2):157-160
明代中国如能顺利通过传统经济走向衰亡的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将会完全改写 ;清王朝本身有足够时间进入新的发展舞台并融入最早时期的全球化之中 ;经济的矛盾被严格限制于国内市场 ,高度的政治统一扼杀了制度性竞争的发展 ,使新制度难以出现、胜出甚至被创造性地模仿 ;为维持大一统的封建专制体制而耗尽对外经济所获巨额收入及全球化初期的有利环境是中国落后挨打的主因 ;全球化发展中当代人类要解决的问题不过是 1840年前明清中国问题的放大。当代中国在加强对外经济联系 ,融入世界大市场的同时 ,必须加快实现文化和政治的去旧迎新  相似文献   

19.
明清传奇戏曲叙事结构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英德 《求是学刊》2004,31(1):90-96
明清时期文人曲家的传奇戏曲创作,一直在长篇体裁的开放叙事与戏剧艺术的内敛叙事之间彷徨抉择,传奇戏曲叙事结构因此呈现出种种不同的状貌。明中期的文人曲家对开放叙事情有独钟,但往往置内敛叙事于不顾。万历年间的文人曲家毫无节制地驰骋自身的知识和才情,力图让传奇戏曲容纳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和细腻的主体审美感受,但仍然普遍漠视内敛叙事。明清之际的许多文人曲家一改前辙,以内敛叙事为主、开放叙事为辅,创构了严谨的情节结构和精巧的排场结构。而清前期的一些正统文人曲家则热衷于象征叙事结构,成为清中后期传奇戏曲"以文为曲"的先导。文人曲家对内敛叙事的抛弃,从一个方面加速了传奇戏曲文体的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